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9年7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中共治理體系大變革, 讓政令「走出去」|獨家

江迅 獨家 今天

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在中央,十多個委員會已成中共中央決策議事協調中最重要的機構。「委員會」這種中共「黨」的機構職能不斷強化,而國務院的決策權責則相對弱化。中共「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啟動,標誌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新階段。這場改革是中共黨和國家組織結構和管理體制的一次系統性重構。加強中共黨的全面領導,是貫穿這場改革全過程的一條主線。中共此輪大手筆的黨政機構改革波及180萬名大小幹部,觸動不少黨內幹部的既得利益,打亂許多官員久已規劃好的上升路徑,他們或調崗或轉崗,仕途突然生變,都會在這一輪改革大潮中產生摩擦和阻力,機構改革推進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從「黨政分開」到「黨政分工」

中共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十多個委員會包括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中央審計委員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央財經委員會、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委員會的主任都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任,副主任大多有李克強的身影,例如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栗戰書、王滬寧;中央審計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趙樂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王滬寧、韓正;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王滬寧;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

 

習近平的「黨領導一切」就是要破除長期來「政令不出北京」的狀況,對多個黨政機構作裁撤及職能整合,力圖改變長期以來「九龍治水、各管一攤」的局面,杜絕誰也不管、推卸責任的官場現實。黨政關係從「黨政分開」到「黨政分工」,國務院的職能和機構在改革中不時遭削減。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中央黨政關係重構,令中共中央絕對主導國策,中央和地方關係也由此重作梳理。


步步為營、一抓到底

都說「改革是革自己的命」。中國與美國從貿易摩擦到貿易戰,中央面臨從未面對的嚴峻國際形勢,「做好自己的事」、「外交是內政延伸」,始終是中央的信條。這一年多來,中共全黨上下對外打貿易戰,對內推改革。

 

7月5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顯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推動的習式改革步步為營、一抓到底的特點。自2018年2月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黨政機構改革的決定,到3月改革方案印發,隨之各地各機構的改革漸成高潮,短短一年多,從部門設置和職能劃定看,這場改革任務總體大致完成。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常委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趙樂際、韓正全數出席了這一總結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主持會議。


全方位、大力度、深層次

這次由習近平掀起的大規模黨政機構改革,軌跡和目的都與過去20年中國政府系統歷次「大部制改革」不同,主要在於強化中共黨的領導,重構黨和國務院系統關係,及重構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在總結會上,習近平強調,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福建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國豪認為,「此次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大力度、深層次的重大改革,解決了『九龍治水』、『踢皮球』等一些多年想解決而沒能解決的問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得到有效落實」。

 

在7月5日的總結會上,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中央組織部、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公安部、生態環境部、退役軍人事務部、應急管理部、中央廣電總台、浙江省、貴州省主要負責人作了匯報發言。這幾個被挑選的部門,卻為外界展示了在習近平推進的機構改革中,有哪幾個部門才是他在這場改革棋盤中關注重點。


全面深化改革又一重大動作

據學者分析,其一,會上作匯報的有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等,這些部門體現了此輪黨政機構大改革「以黨統政」的根本導向,也有主導、協調這場機構改革所專門成立的辦公室。其二,公安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退役軍人事務部都是這場改革最能體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標誌性意義。其三,匯報的有貴州和浙江省,這兩個省是中央和地方關係重構的樣板,樹立中共中央權威,改變此前「政令不出北京」尷尬局面,正是此輪黨政機構大改革中的重要目標之一。

 

在會上,習近平強調,完成組織架構重建、實現機構職能調整,只是解決了「面」上的問題,真正要發生「化學反應」,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在這場黨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改革中,應急管理部整合13個部門的職能,成為這場機構調整「超級大部」;自然資源部解決職能交叉、重疊,統籌山水田湖草系統治理;重新組建生態環境部,整合職能,實現治污與生態保護相互貫通;將原司法部和原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司法部,同時將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司法部⋯⋯可見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前者是手段,後者是目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認為,「這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大動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動」。

 


在這場改革中,省市縣主要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同中央保持基本對應,省市縣三級地方機構改革在2019年3月前全部完成,達到縮減地方機構數量的目的,以縣級機構精簡為例,根據財政收入、經濟總量、區域面積等因素,按照大、中、小縣劃分,大縣的行政機構不超過37個,中縣不超過36個,小縣不超過35個。跨軍隊和地方改革也順利推進,原來由國務院、省政府與同級中共黨委雙重領導的武警部隊,如今直接劃歸中央軍委領導。

 

這場「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突出體現了「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的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則。據悉,這場機構改革涉及多個部門法定職責的調整,需要修改的法律法規近400部,數量之大、內容之多,前所未有。2018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涉及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一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完成了40多部法律修改。5月,國務院制定印發《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職責調整問題的決定》,中共中央辦公廳也對涉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黨內法規和相關文件作清理,廢止3件,修改5件。這些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改廢」,為這場改革提供堅實法律基礎。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亞洲週刊》授權零傳媒《獨家》微信賬號發布

原文有刪減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