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這項香港非遺民俗,你見過嗎?

周穎穎 獨家 2022-07-20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每逢新春佳節期間,在香港的大街小巷,總能看到很多大紅花牌。花牌是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其中一項,歷史悠久,在香港傳統民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花牌始於上世紀20年代,由於當時信息傳遞比較落後,容易延遲,所以人們通常會選擇搭建大型花牌這種形式,搭配上不同的主題來宣告一些事宜,諸如祝賀開張、賀壽嫁娶、節慶廟會、慶祝神誕活動、新廈落成等民間活動。

經過一百多年的演變,傳統花牌已由最初基本樣式擴展為如今既變時尚美觀又環保的新型花牌了,有港式迷你花牌創作人表示:「如今我們採用多種材料拼接,不僅添加了更多顏色、圖案,還運用上了燈泡,可令花牌更具有吸引力。」



且花牌製作十分繁複,需要不同形狀及尺寸的組件組合,每個組件都需先用沙白竹鋸成合適的尺寸,然後削成竹片,按照組件的形狀用鐵線一條一條紮成。

之後,還要用鐵網將整個組件舖滿,用報紙包裹後,將竹篾插入報紙面,利用網的力量,把竹篾及報紙固定在網面,組件四周均綁上木條,最後加上燈線便完成了整個過程。要知道,如果是優秀的師傅經手,一個好的組件往往可以循環用上十幾年。此外,花牌紮作還講究明細分工,各司其職,例如在翻新時,免不了來回爬上爬落,甚至要整個搬起,需要一定體力,一般都需要男性來操作。



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今年香港的疫情遲遲得不到有效地控制,花牌這一傳統技藝也受到了挑戰,花牌紮作除了因疫情而面臨訂單減少的問題,製作完後,體積龐大,無法存放亦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且如果想讓花牌順利地出現在人們面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向政府申請搭棚工程許可,此外還要必須買入第三者保險,即使順利上牌,只要有人投訴限街或被政府部門認定不符程序,必須立刻清除花牌,所以如果春節期間,你在香港的街頭有看到花牌,那絕對是很幸運的一件事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