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DG奪冠全民沸騰,香港電競冠軍在哪? |非常薦

童彤 獨家 2022-07-19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恭喜EDG

電競戰隊EDG7日奪冠讓內地電競愛好者掀起一場狂歡,這場比賽創下《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有史以來最高同時在線觀看紀錄,峰值超過400萬。


EDG奪冠《英雄聯盟》S11賽季


年輕人間一句「恭喜EDG」成為近日潮語,有00後網友表示即使和社恐交談只要說起EDG也絕對能破冰成功。同日朋友圈裏大部分年紀較長的長輩紛紛轉發著北京今年冬天的初雪,不少人感慨代溝之迥乎不同的平行宇宙。
 
這邊廂香港依然沉浸在大部分人津津樂道的娛樂內捲當中,不同於內地青年的電競熱潮,香港從70、80後到00後依舊在戶外燈箱、地鐵站廣告、手機APP、快餐盒包裝等無所不在的男團照片中熱烈追逐爭相打卡。

許多歌迷爭相在旺角街頭打卡MIRROR海報

香港社會為何找不到對電競的熱情,或者說從何時開始電競在香港曾經興起又黯然失聲,甚至媒體新聞中已從熱點話題變成數月才有一次報導的小眾資訊。明明是疫情期間,大眾潛意識認為更多人將宅在家中打遊戲及成為電競觀眾的這一時節點,卻依然是行業的又一年悄然冬天。
 
內地以大量資本注資構建俱樂部培養選手的養成模式,在香港似乎沒有資本有足夠耐心認真培育。而過去觀眾無法買帳的香港本地大型比賽終究還是需要捆綁演唱會等模式才達到了幾乎過半的上座率。

數碼港商場

2018年政府財政預算案宣布投放1億元推動本港電競業發展,務求將數碼港商場變成電子競技及數碼娛樂熱點,為電子競技比賽提供場地,為業界在技術發展和人才培訓等範疇提供支援,但3年過去香港電競業依然處於沉寂狀態,即使認真搜尋各類新聞,也多半看到同樣幾個名字和類似呼籲,但沒有「然後」。
 
其實香港電競行業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是時候做出一個小結,判斷目前的發展形式以及方案是否對於香港這一個成本高昂的城市來說是合適的。

盧子健在2018年於印尼亞運《爐石戰記》奪金

實際上,香港在過去幾年也獲得過不少佳績,例如2018年於印尼亞運,香港選手盧子健在《爐石戰記》(Hearthstone)贏得金牌。在《傳說對決》與《王室戰爭》中也獲得過不錯的成績。真正熱愛電競以及認為電競業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都會自發的投身於這行業,並利用現有的資源發展壯大。在香港過往發展的歷史中,在政府積極不干預的政策下,各行各業都是因應其潛力以及需求最終蓬勃發展。
 
相對於政府提供大量的資金以及自己作為主辦方舉辦賽事,更應提供一個更好的營商環境以降低企業成本,讓有意投身於電競行業的企業感到有利可圖。電競行業目前面臨場地短缺,設備租賃昂貴,以及獲得遊戲版權和使用權困難等障礙。若提供行業資金資助,其資金使用情況定有不透明的地方,其使用效益令人懷疑。
 

電競賽場

在2017年已經開始運營女子電競相關品牌的香港上市公司代表認為,香港今日尚未能夠有足夠的條件讓操盤者有足夠信心在香港本地運營賽事,品牌成立以來一直在海外各國運營受到當地業界及政府的歡迎及支持,但在香港始終讓人覺得投靠無門。如果僅限於排隊等待數碼港的資助場地申請讓人覺得遙遙無期,租用其他場地則租金、網速及硬件設備等投入花費相當巨大,且不論獎金池及前期宣傳經費,光是比賽現場的開銷需要通過門票銷售、周邊產品銷售等收回就難上加難。若純粹像其他商業活動一樣靠上下游廠商贊助,香港本身市場人口基數又無法達到足夠潛在消費群人數(相比國內人口市場)而不太能吸引到廠商的贊助。
 

電競周邊產品 圖:每日頭條

「所以香港一部分電競公司會變成純粹以故事吸引投資者進駐的類似私募,而非靠實際運營獲得盈利的產業性質公司。」公司代表談到,「但這樣的生態無法帶動產業整體發展。因為資本入場後看不到實際產出就會匆匆離場,且後無來者。」
 
有分析認為電競是體育加娛樂的混合新型行業,有實力也仍需明星效應帶動。這次奧運港隊的體育明星在收穫獎牌的同時,開始在香港接到各類商業代言,明星效應帶動產業利好,也吸引資本趨之若鶩。

2022亞運電競場館設計圖

香港電競發展至今尚未能有代表性人物在任何賽事或活動中嶄露頭角,無法為行業吸引聚光燈。明年杭州亞運首次把電競納入正式競技項目之中,香港是否有代表隊參賽尚未得知。而內地電競業在未成年人限玩令出台後,依舊有龐大的社群關注支撐整體社會對產業的投入及熱情。香港電競業依然需要一個突破性的事件或政策、一個出彩的個人或明星讓業界找到新的發展動能。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這個活粉過億的內地社交平台,何以俘獲港人芳心?|非常薦

全球最佳IB學校香港獨佔近兩成,一枝獨秀有何奧秘?|非常薦

從北京到香港,用一種浪漫的方式了解中國 |非常薦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