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愛國教育可由造訪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做起 |中環一筆

馮煒光 獨家 2024-05-11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新一份施政報告敲定改革小學常識科,並由2025/26學年起逐步將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教育局在11月23日公布人文科課程框架,六大學習範疇涵蓋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世界與我,並設有不同主題,清晰列明學生在小學階段不同年級的必須學習內容,以及其深度和廣度。有關課程將於下學年試行,2027/28學年起全面在小學推行。



教育局表示,小學人文科課程建基現行小學常識科課程,當中絕大部分內容源自現有小學常識科課題作重整,並增加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等元素,與時並進,有系統地從小強化人文教育,培養學生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和國民身份認同,以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特區政府要推行愛國主義教育,要讓學生在心曠神怡的環境下,把愛國教育入腦入心,不妨在這個深秋時分,帶學生來南京。這是南京最美的季節,在這裏講和香港息息相關的《南京條約》,饒有趣味。當然,11月下旬是上課時間,校方能否彈性安排,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先,端視校方的統籌能力。


南京長江邊原靜海寺遺址有個免費入場的《南京條約》史料陳列館。這裏的5個展廳濃縮了近200年的歴史,讓參觀者對香港和我國近代史的環環相扣,一覽無遺。《南京條約》是我國在晚清時期不平等條約的肇始,也是我國一系列屈辱歴史的開端。這一切源於一個自詡文明的國家,為了平衡貿易逆差,遏止白銀大量流入我國,而竟然以販賣鴉片來平衡貿易,甚至包庇毒販,不惜開戰。這個當年包庇毒販的國家的政客還在今天對香港問題說三道四,還在BNO一事上大打茅波,實在令人齒冷。光是在南京條約(複製本)的櫃子面前,對學生講述這段歴史,是非曲直,一目了然。


香港由1841年1月26日英軍強行登陸上環的水坑口街(possession street,注意這街名,英殖民地者把香港島強行據為己有的意圖,昭然若揭)到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被迫割讓,輾轉到1997年7月1日光榮回歸祖國的155年,是中華民族由災難深重再到穩步站起的155年,光是這成就,便足以讓學生明白落後便會挨打,而且是被一個包庇毒販的國家所打敗的血淚滄桑。


更有趣的是,香港割讓源於晚清時林則徐力主禁煙及1839年6月3日的虎門銷煙。林則徐曾賦詩云:「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其愛國情懷,躍然紙上,令人熱血沸騰。19世紀時,因為滿清孱弱,對國際形勢懵然不知,因鴉片戰爭失敗而被迫割讓香港,令香港硬生生割斷近200年和祖國母親的連結。但大家可知道1985年6月《中英聯合聲明》向聯合國登記時,我國是誰負責親手遞交給聯合國主管法律的副秘書長的?是一位叫凌青的資深外交官,他是我國當時常駐聯合國的代表,曾四次出任聯合國安理會主席。凌青還有一個名字叫林墨卿,他是林則徐的五世孫。這是歴史的巧合,更是顯示林則徐愛國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誠如新疆伊寧林則徐紀念館的結言所云:「愛國不僅僅是句口號,更需要實際行動,體現的是愛國情懷與責任擔當的統一。只有熱愛祖國,才能心繫人民,捍衛國家與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勇於擔當,才能在關鍵時刻犧牲小我,保全大我。」


安排學生去新疆伊寧太遙遠,且暑假期間機票太貴(筆者今年暑假攪過大學生去北疆伊寧),金秋天氣到南京,看明孝陵旁的紅葉、看《南京條約》文本及造訪當年中英談判的靜海寺遺址,應是讓學生明白香港和國家關係的相宜又有效的安排!




本文作者:馮煒光


(作者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資深公關顧問,時事評論員。曾於2013年12月至2017年6月出任梁振英政府的新聞統籌專員。加入政府前,曾任南區區議會民選議員(2007-2013)、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2013)、中央政策組兼職顧問、香港民主黨創黨司庫、並出任該黨中央常務委員多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大學期間,曾任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會長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原載於《橙新聞》,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阮紀宏:粵港澳統一身分認證?稅制差異回鄉證須保留 |中環一筆

屈穎妍:聽聽敵人怎麼說?|中環一筆

雷鼎鳴:三藩市APEC會議側記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