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阮紀宏:深中通道通車火爆,港珠澳大橋如何應對 |中環一筆

阮紀宏 獨家
2024-09-06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深中通道6月30日通車,截至7月7日下午3時,開通整整7天內,總車流量超過72萬架次,日均車流量逾10萬架次,超過設計量的每天8萬至10萬架次。特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發表網誌〈「港車北上」一周年〉,說「『港車北上』已成為推動大橋車流的主要動力」,文中沒有引述港珠澳大橋車流量被推高多少。據資料顯示,在早前的端午節假期(6月8至10日中午),兩天半的車流量創新高達到4.2萬架次。另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深中通道對虎門大橋的疏導效果不大,前者開通3天後,虎門大橋車流量只減少8%。若然公布港珠澳大橋在深中通道開通後車流量減少的數字,可能更加「震驚」。





車輛架次超過設計量  證深中通道實際需求

深中通道的車流量火爆,確實有點令人跌眼鏡。開通首天嚴重堵塞,跟管理有關,大量「橋迷」停車拍照,往後幾天也有嘗鮮客;直到本周日晚上,中山往深圳方向還有點堵,走深中通道比虎門大橋的時間還要長。然而,日均流量超過10萬架次,說明實際需求量確實十分之大。


深中通道通車前一般估計是,將起到疏導虎門大橋的堵塞難題。虎門大橋連通東莞與廣州南沙,2023年日均車流量達到10萬架次;節假日高峰時段經常出現塞車幾個小時,往來深圳至珠江西岸中山、江門以至粵西使用者視之為畏途。但深中通道通車後頭3天,虎門大橋車流量只減少8%,從側面證明深中通道的實際需求量。


對香港來說,人們更加關心深中通道開通後對港珠澳大橋的影響。中央政府要求香港「用好管好」大橋,特區政府做到了沒有?投資興建大橋1269億人民幣,特區政府出資比例是42.9%,盈利分紅或者虧損補貼,都按這個比例攤分(付),事關庫房收益。更大的問題是,大橋連通珠江東西兩岸,是否能夠促進人員交流和經貿往來?


「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是頭等大事;車流量低,被海外媒體攻擊是「面子工程」、建橋是錯誤決定。而實際上,「用好管好」大橋事關大灣區融合作用,是國家戰略。從林世雄日前的網誌看,大量篇幅在寫「港車北上」的英明決定,香港每7輛車就有1輛已經登記使用大橋,成為「市民最支持本屆政府的十大政策之一」。邀功之餘,卻沒有舉出實際數據,說明對「推動大橋車流(量)」的作用。現時珠海一方公布的數據,包括創新高的兩天半4.2萬架次,是包含香港與澳門車輛使用量,沒有拆分兩地數據。而澳門車往來珠海之間,已經成為他們的日常慣例,包括開車到珠海飲茶買餸。


林世雄列舉大量事例,說明「港車北上」的措施日漸寬鬆,確實是利民之舉,但都是芝麻綠豆的小事;對於「用好管好」大橋的頭等大事,則放在文章末端,而且只是「再一次感謝中央及廣東省政府一直對『港車北上』的大力支持」,而沒有提及「用好」大橋最關鍵的一個政策——「粵車南下」何時實施。


「用好」港珠澳橋  關鍵在粵車南下

深中通道無論是出於駕駛者「過癮」,還是縮短距離和時間的實際需要,車流量馬上達到設計量的10萬架次頂端,最大因素是對使用者毫無限制。港珠澳大橋從通車之日起,特區政府的政策都是在「限制」與「逐步放寬限制」兩者之間徘徊。「港車北上」確實推進大橋的使用量,既然如此,反方向讓「粵車南下」就能夠加倍使用量。每天多少「港車北上」,就放寬多少「粵車南下」,對香港道路的使用壓力「零和」,但特區政府堅持要分兩階段實施。即使如此,林世雄去年底說,首階段將在今年初實施;惟最後將責任推到機管局興建停車場要年底竣工。就「用好管好」大橋的要求,是不及格的。


使用者在政府政策滯後的情况下,只會用腳投票。目前沒有數據說明深中通道開通後對港珠澳大橋使用量的影響,但從出入境人數看,或可窺見端倪。入境處數據顯示,6月29日(周六)港珠澳大橋出入境人次為118,187;同樣是周六的7月6日,出入境人次87,525,銳減25%。數字變化有很多因素,肯定並非全部改用深中通道的原因。


實施兩地一檢 「用好管好」大橋

若計算往來香港與中山之間的時間,從香港不同地區到中山不同地區,有很大差異,部分能夠省錢,部分能夠省時,部分兩者俱省,難以一概而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40座以上的大巴,港珠澳大橋收費200人民幣,深中通道79人民幣,對於跨境大巴棄港珠澳大橋、改行深中通道,有很大誘因;加上省時省里程因素,相信隨着乘客日增,會有更多大巴改路線。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增減,「粵車南下」實施時間是關鍵。


目前「港車北上」只限於使用港珠澳大橋,現在有呼聲增開深圳灣「港車北上」通道;是否可行,要看對深圳市交通的影響。另外,港珠澳大橋使用量最大的妨礙因素是「兩地兩檢」,費時失事。要求珠海一方增設檢查設施可以改善,但歸根結柢是實施「兩地一檢」,無論對金巴乘客或者「港車北上」來說,都可以大量縮減通關時間,亦是「用好管好」大橋的頭等大事。深圳正在研究興建可以通車、通地鐵連接珠海的公路鐵路兩用大橋,現在十畫只有一撇,這或許是特區政府並不感受到壓力的原因之一。



本文作者:阮紀宏


(作者先後在加拿大溫莎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北京大學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香港《文匯報》記者、駐京記者,《香港商報》編輯主任、副總編輯,《明報》副總編輯、副主筆。現於香港浸會大學與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任教新聞專業,並在香港媒體撰寫時事評論。)


(圖片来源於網絡)

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佈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雷鼎鳴:美國社會怪事多,衰象已呈 |中環一筆

屈穎妍:舌尖上的太空 |中環一筆

雷鼎鳴:香港要懂得把負面因素,變成動力 |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