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院力量 | 战“疫”线上,他们是最闪亮的青春微光
2020年开端,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蔓延。战“疫”一线,有这么一群青春的密院志愿者。他们做的事情很小,有点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做的事情也很“大”,温暖了这个疫情肆虐的冬天。
“虽然我中文不好,但也想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Zeeshan Qaiser,来自巴基斯坦的他现在是密院的一名在读博士生,最近刚完成论文答辩,正期待着成为一名博士后研究员。
在新冠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不少外籍学生都已经回国,但是他还是决定留下来,看看自己能不能做些什么。“刚开始的几天一片混乱,因为每个人口中的情况都不同,而且人们都在逃离这个国家。形势变化如此之快,人们甚至连准备的时间都没有。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仍然有很多人身陷困境,急需帮助。虽然我中文不好,但是也想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支持。”
Zeeshan Qaiser(右一)和朋友在小区做志愿者翻译
Zeeshan了解到自己所在的小区有一些外国人不懂中文,只能用英文沟通。于是他便在小区的前台做起了志愿者,协助外籍人士履行注册手续,获得通行证和口罩。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他也和其他志愿者收集口罩,捐赠给在小区里有家庭的国际学生。
“我是党员,我先上”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迎难而上。远在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的张方醒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密院16级的博士生,因受疫情影响,没能回到山东老家,而是和妻子留在了距疫情中心武汉市约100公里左右的马影镇董埂村。村里有很多从武汉返乡的学生和务工人员,医疗卫生设施不足,疫情防控任务繁重而艰巨。
作为一名党员,张方醒时刻关注着疫情的发展,希望可以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主动请缨,从正月初五起,就和妻子一起加入了村里的志愿者团队。
张方醒(右一)在登记村里出入人员
正月初七,张方醒和妻子正式“上岗”。从7:30开始他们就在村里的疫情防控值班点负责检查出入证、量体温和登记等工作。而他面对的第一个出村的人,就是他的岳母。这并没有难倒他。“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无论是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则和流程,这既是对别人的健康负责,也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
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村庄都采取了挖沟筑墙破坏道路的“土办法”来隔绝与外界的接触,在张方醒看来这是极不可取的。“交通阻断私家车出不去,救护车进不来,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在我的建议下,我所在的村庄采取了志愿者加移动围栏的方式进行人员管控,避免了交通设施破坏。” 在志愿工作中,他也发现村里的老人因为信息接收渠道少,身为易感人群的他们反而对疫情最不上心,时常不戴口罩在村庄走动串门。于是张方醒和其他党员一起,通过微信和老人的子女沟通,让子女们加大对老人防控知识的宣传,并将一部分口罩优先配给到购买口罩有困难的老人手中。
在张方醒看来,“‘宅”就是对国家疫情防控工作的最大的贡献,但是宅的同时也要不忘充电。“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厚积薄发时,为国许芳华。我们宅在家里,也要搞好学习科研以夯实自身的学术素养,加强身体锻炼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呀!”
同样是党员的密院14级博士生姜锋,也第一时间加入了自己所在的湖北大冶市大箕铺镇袁家嘴村的志愿者队伍。“主要是想到自己一方面是党员,应承担起党员的责任,同时因为之前自己毕业于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从一些华科同济医学院的同学口中了解到疫情的严重性,而村里不少都是自己的亲人,想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亲人。” 在日常的志愿工作中,他主要负责在村路口值守,对经过的本村人员进行登记、消毒、测体温,对外村无关人员进行劝返。同时在村中巡逻,劝村民尽量少聚集,不要赌博,出门戴上口罩,上门登记在村人员的体温并做好人员类型的相关记录。
姜锋(左一)在村路口负责检查进出入人员
刚开始做上门登记工作时,姜锋从村民们的眼神里看到了惶恐。志愿者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们这种到处登记信息和守路口的人是最可能染上病毒的,可不要把病毒带到村民家中”。经过一番诚心沟通,村民们终于放下心防,开始配合志愿者的工作。有些村民甚至会提前测量好体温等待他们的到来。在他们的努力下,全村至今没有出现任何疑似和确诊病例。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不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不来到。” 姜锋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终将过去,春天必会到来。
“疫情下,我愿做一束青春微光”
疫情残酷,却阻不断人心温暖。李宸逸和陈可都是密院19级的大一新生,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就主动加入了社区里的防疫队伍,开展志愿者工作。
李宸逸在检查小区出入人员体温
家住江苏南通的李宸逸主要负责小区人员体温检查、办理电子通行证的工作。很多住在小区里的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不会自己办理电子通行证。志愿者们的到来帮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李宸逸看来,“当我每帮助一个老年人都予以一种成就感,他们的一声声谢谢真的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陈可在小区做志愿服务
陈可的家在山东青岛,在看到市里团委的号召后,他与几位同学一拍即合,加入到所在小区的志愿者队伍中。每天五小时的室外执勤工作并不简单,特别是到了晚上。但是在寒风中却能感受到邻里的温暖。“小区旁边水果店老板主动送来的热水,小区居民登记时的一声问候,都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受人认可的。” 工作中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尽管电视、网络上都在强调戴口罩的必要性,小区里仍然还是会有人不戴口罩或是口罩佩戴方式不对,每天他都要不厌其烦地耐心劝导,确保小区居民的健康安全。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艰难时刻,密院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年轻的密院学子们如同一束束微光,在力所能及中散发着光亮,用执著和热情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勇于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学院近期举办的硕博线上班会上,一位身处湖北孝感的密院同学也真切得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同学们用一颗颗爱心符号在线“写”下了“加油”两个字,自发地在线上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对他的爱心问候 :“不要怕,我们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