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风采展
JI outstanding graduate
01
人物白描
胡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2019级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期间GPA=4.0。师从薄首行副教授,从事锂金属固态电池研究。曾获校三好学生、本科特优生、国励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永冠杯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三等奖、华中地区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目前已投递第一作者SCI论文1篇(在审),发明专利1项(在审)。
match
02
成长成才故事
学习与科研,博学以致远
2019年9月,我通过保研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不同于国内传统学院的教育方式,密院的培养方式让我得以更加全方面地发展。密院以“全球视野、交叉学科、创新为道、质量为本”为核心理念,通过融合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特色,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密西根学院教育模式。以我个人的上课经历为例。我印象最深刻的课程是VG500系列,开设这系列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和做好学术汇报的能力。每一堂课的内容都被仔细地规划并切割,例如按照研究论文的结构进行模块化分析。该系列课程也很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学术演讲能力,这体现在课堂全英的计时性汇报展示与交互式问答中。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维活跃程度和英文表达能力显著增强。我也开始渐渐意识到我过往“小镇做题家”式学习风格的局限性。在此之前的课堂教学是以应试为导向的范式教育,而密院的大部分课程除了在理论纵深和学科广度上的优势外,其“小而精”的开班模式,让老师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针对“个体”学生的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经过多门课程全英汇报展示的训练,我已能从容的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密院注重学科交叉和价值多元的特点让我的思维更加开放,让我更有机会打破专业和职业的壁垒,我相信我以后的人生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研究生期间,我在科研上投入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我有幸加入了薄首行老师课题组,进行锂离子固态电池技术的研究。薄老师有丰富的留学经历和丰硕的学术成果,他将自己在美国大牛课题组深造期间获得的科研训练和经验一丝不苟地传授给我们。薄老师形成了一套针对研究生科研的独特培养模式,我在他的言传身教下获益匪浅。我刚入学时是一个对学术科研知之甚少的“菜鸟”,但我对知识和智慧有着天然的崇敬。我始终对新的事物保持着好奇心并热衷于探索。薄老师也许是看到了我的这个特点,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鼓励我主动去看近几年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综述,让我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第一阶段阅读的海量文献让我对锂离子电池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我导师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要求自己,致力于解决领域内前沿的重大难题。我的课题定调确实很高,想要理解固态电解质中锂枝晶生长的模式和机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课题,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释也存在很多的争议。我们看到了固态电池中电化学和力场的耦合,并以没有被人们关注的角度切入去研究锂枝晶生长过程中固态电解质的微观应力演变。这个课题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需要建立一套可以实现微观应力分布的方法。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调研了海量的相关文献,并在实验上尝试了很多种方法,也经历了很多的失败和自我怀疑,但最终成功了。该方法目前已经申请了中国的发明专利。第一个挑战的克服给予了我足够的信心,于是,基于这种微观应力分布的方法,我开始着手研究固态电解质中锂枝晶生长与微观应力耦合的问题。从实验到后期数据分析又耗去近一年的时间。最终,我与导师提出了一个关于锂枝晶生长与微观应力耦合的模型,目前我们已经向本领域内的顶级期刊提交了手稿。
我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经历是相对短暂的,但在这有限的两年内,我从薄老师那里系统地接受了和博士一样的培养。从阅读文献到论文写作,从批判性思考到科研学术汇报,我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而在一个领域内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深耕并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这件事,将使我能够自信地去面对人生中的任何挑战。
我入学之初的规划与我现在走的路线是不同的,这个转变来源于我在交大的成长。在此期间,我的执行能力、视野广度与思维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个提高既来源于专业教育,也来源于实践经历。在券商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的实习工作,让我认识到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契机,动力电池行业必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而通过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让我在锂离子电池方向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所以我最终选择就业于动力电池行业。我将投入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当中去,成为助力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份子。
密院对研究生的培养不局限于学习和科研,一个优秀的学生也不应该只有学业而没有生活。相反,热爱生活与高效工作是正向循环,两者相得益彰。我在科研之余,也积极参与了由学校和学院组织的暑期就业引导实践活动。我有幸跟随密西根学院实践团前往重庆展开了相关调研。我们先后走访了重庆的国企、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和红色景区,建立了对西部地区产业和经济的基本认识。为鼓励更多优秀的学子服务基层,我们报导了团队赴重庆两江新区座谈交流的新闻,以帮助同学加深对党政机关单位的理解和认知。红色景区的旅游则加深了我对革命烈士无畏牺牲精神的敬仰,也让我更加理解了现在祖国繁荣盛世的来之不易。
终点亦起点,笃行则将至
过去的2.5年是我过往人生中成长最多也最迅速的一段时期。富有挑战的任务拓宽了我大脑处理信息的带宽,而丰富多元的中西教育则优化了我大脑的思维结构。科研训练让我习得迅速入门一个领域的方法,得“鱼”亦得“渔”。然而,“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个人只是时代洪流中的一股细流,满怀着期待奔流向前,渴望激起属于我们的浪花。如今我站在了当前阶段的终点,也站在了下一阶段的起点。在此,感谢密院与交大的培育,让我这股细流有机会融入最大的洪流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时刻铭记“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教诲,笃行向前!
03
导师简介
薄首行,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副教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师从电池领域国际著名教授Clare Grey. 在2014—2017年期间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及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担任博士后研究员。薄首行于2017年7月加入密西根学院。目前,其团队围绕全固态电池开展了超快离子导体、全固态电池界面化学与机械特性及全固态电池成像等相关研究(https://sites.ji.sjtu.edu.cn/abmc-lab/)。迄今为止,他已在顶级学术期刊(包括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le,ChemicalReviews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五篇。薄首行曾提出全固态钠电池设计的新思路,指出水和物的引入会大大提高全固态钠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图文来源:胡金华
排版:李元博
责任编辑:徐国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