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岭南人的中秋打开方式

广东发布 2021-10-04
又是一年中秋月儿圆
除了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这些常规操作
岭南人的中秋佳节
还有很多奇妙的打开方式

广府人:过了十五犹“追月”

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广府地区,人们习惯把中秋节称为“月光诞”,节日当天要进行“拜月光”仪式,设香案,摆上供品,朝向月亮的方向焚香礼拜。供品种类丰俭由人,但一定少不了当天的主角——月饼



中秋节当天除了吃月饼,老一辈还有吃芋头、炒螺的习俗。


清代《羊城竹枝词》云:“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送多,拜罢嫦娥斟月下,香芋啖遍更炒螺。”粤语中,“芋头”与“护头”谐音,所以很多家庭会一家人一起吃芋头,辟邪消灾。中秋期间,正逢柚子大量上市,因“柚”与“佑”谐音,很多家庭也会购置回来,取其平安护佑之意。


中秋吃芋头,有“护头”之寓意。


中秋节,广府人还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


“树”与“竖”谐音。各家用竹纸扎灯笼,然后将彩灯高竖起来。天黑后,在彩灯内燃烛,并在彩灯下悬挂小灯、彩旗、银铃等。孩子们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谁的灯彩最精巧。



另外,广府人还有放天灯的习俗,即放孔明灯。人们在孔明灯上写下祝福语,灯下燃烛,热气上腾,孔明灯缓缓飞升到空中。但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近几年人们较少燃放孔明灯。中秋夜,儿童手提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耍,家人围坐分享美食,畅叙天伦,直到深夜。



“人舞凤,我舞龙,舞到你家不会穷……”舞草龙是民间的一项传统习俗,以小孩为主、手舞草龙闹中秋的传统,是田饶步村传承了370多年的老民俗。


舞草龙闹中秋,村庄里热闹非凡。

由稻草编织而成的草龙。


过了八月十五,意犹未尽怎么办?


没事,对于广府人来说,还可以在八月十六夜再过一次,继续“追月”。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客家人:“杀”个柚子“敬月光”


客家人有着“客地为家”“客居他乡”的说法,常年的迁徙让客家人更重视团圆的节日。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月下对歌是世界客都梅州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当地有中秋节唱山歌、斗山歌的传统。


八月半蜜柚熟,客家人吃柚子是有一定的寓意的,剖柚子叫“杀柚”,有驱邪之意;剥柚子皮也被称作“剥鬼皮”,寄寓驱邪消灾。


梅州蜜柚。


在梅州客家地区,逢中秋佳节、朋友聚会、迎客省亲,餐桌上少不了的一道菜是盐焗鸡。盐焗鸡既是接待贵客的高级菜肴,也是过嘴瘾的零食。


盐焗鸡历史悠久,是中秋节餐桌上不能少的一道菜品。何森垚 摄


客家人的中秋应节美食何止柚子和盐焗鸡,月光糕、白切糕等都是客家人中秋饭桌上必备的食品。而客家人和广府人一样,中秋也有吃芋头的习俗。



中秋节客家人有“敬月光”的习俗,这一习俗被大部分客家地区保留着,“敬月光”又称“拜月华”。


中秋节当晚,客家人向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开八仙桌,上面摆放着月饼、花生、橘子、苹果、柚子等应节食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品美食。大人们聊天闲谈,孩子们唱起歌谣:“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别有一番中秋的韵味。



潮汕人:吃朥饼包酥饺“拜月娘”


潮汕地区过中秋,离不开各式各样的应节美食。


潮汕人过节一定少不了朥饼,朥饼制作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因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且寓意美好,一直备受欢迎。朥,即为猪油,在制作朥饼的过程中,不论是制皮还是制馅,猪油都是主角。在猪油的作用下,朥饼特别润滑清甜。


潮汕朥饼。


传统的潮汕人还喜欢阖家一起包酥饺,不仅是节前祭拜的准备,更是一种联络家人感情的活动。酥饺形如新月、元宝,寓意团圆、财富,因此成为潮汕人拜月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此外,口味奇特的腐乳饼、充满书香气的书册糕等也都是潮汕地区的中秋应节美食。



美食不可缺,但潮汕人过中秋还有特别的习俗。


中秋节这晚,家家户户摆上供品,折出“大金”“元宝”叠成花篮等好看的形状,等月亮升起时,妇女和小孩叩拜月亮,即为“拜月娘”。明明是拜月亮,为何要叫作月娘呢?潮汕人认为月属阴,叫太阴娘,大家大多叫月娘,所以才会有“拜月娘”这一习俗称呼。



时代变迁,很多人住进了高楼,潮汕人移风易俗,就在自家阳台摆起供桌进行祭拜。


当然,对于潮汕人来说,中秋节怎能少了茶?女人们“拜月娘”,男人们邀来三五好友,煮上一壶工夫茶,慢慢品,缓缓聊。



除了“拜月娘”,潮汕部分地区还有“烧瓦塔”“燃烟堆”的习俗。“烧瓦塔”是非常有特色的中秋习俗,皓月当空,一个家族的人群围着用砖头和废弃的瓦片搭建的宝塔,放入稻草和干柴点火,火势越旺代表着人们希望家族越兴盛。


看过了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的

中秋打开方式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粤西和粤北

去看看那里的人们如何过中秋


粤西:中秋少不了“猪”和“鸡”


在粤西湛江、茂名等地,中秋节时有一项传统习俗:把做成小猪形状的月饼,装进竹篾编的小笼子中,用红线戴挂在孩子胸前、脖子上或小竹杆上,笼子一头是红色一头是绿色,有的还绑上彩带或碎花。


猪笼饼,既是旧时中秋节的应节食品,又是孩子的玩物。


猪笼饼。


如果说湛江人、茂名人的中秋离不开一只“猪仔”,那很多阳江人的中秋节记忆里,一定少不了一只糖鸡,昂扬的身姿、炫彩的外貌,可爱中又透着一丝土萌。糖鸡在阳江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阳江特有的传统赏月用品之一,地道的“老阳江”,都有着浓郁的“糖鸡情结”。


阳江糖鸡。

五颜六色的糖鸡。


作为沿海地区的湛江,中秋正逢蟹儿肥,过节的餐桌上又怎能无蟹。



粤西部分地区,中秋节也有拜月的习俗,当地人称为“拜月佬”。中秋节当晚,摆上供品,面向皓月叩首作揖,拜月表达美好心愿。一些地方也有拜神灵和祖先的习俗,中秋节当天,带上月饼、水果等供品,到附近的庙宇或祠堂进行祭拜,之后将食物拿回与家人一同分享。


湛江东海岛、雷州和茂名电白的部分地区有中秋节舞人龙的习俗。人龙舞,即人用身体摆出龙的形态进行表演,团队成员需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做出向前舞动。耍龙者轻便灵活,动作粗犷而又威武逼真。人龙舞时而左盘右旋,时而腾舞戏珠,时而摆尾摇头,活灵活现。


人龙舞表演。湛江新闻网


在湛江一些村庄还保留有一项神秘的、测试运气的民间习俗——看浮针


中秋夜半月圆时分,即将成年的女孩在母亲的指导下完成。打一桶清澈的井水,从还未落地的水桶里舀出一碗水,倒进一只干净的大碗里,然后在水面上放一片薄纸,拿出一枚未用过的新缝衣针,放于纸上。纸被浸湿后会慢慢下沉,针便可浮在水面上。据说,能顺利完成浮针任务的女孩,在往后的一年内会有好运气。


粤北:“打月光姊”唱月姐歌


河源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一款必不可少的糕点——月光饼。月光饼,用纯白糯米粉和白糖两种配料制作而成,味道清甜香糯,月饼上印有圆月、桂花等图案,成为中秋拜月必定会买的一种特色食物。



在河源连平县上坪镇,有一个传统的中秋习俗——打(请)月光姊,这一习俗被列入河源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月光姊”的仪式一般在八月十五、十六晚上进行。当月亮升起时,各家各户摆供品,焚香祈祷,准备打月光姊仪式。


仪式开始时,由年长的女性主持带领大家对着月亮持香鞠躬敬拜;


然后是请月光姊,由4名女子分坐四周,两名女子双手托着月光姊的虚拟造型,另两名女子吟唱请月歌,请月光姊下凡;


接着是问月光姊,由村民自由提问,以月光姊的虚拟造型抖动作答;


最后是送月光姊,女主持燃烛添香,说唱者带着一群女子边跳边唱,恭送月光姊回去。


而在韶关仁化县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也有一种和“打月光姊”异曲同工的中秋习俗。每年中秋期间,石塘古村老少妇女齐上阵,载歌载舞传唱独具唐代宫廷韵味的月姐歌。


月姐歌,可追溯至唐宋代,从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月姐开坛至八月十五“送月姐”,成为石塘村妇女欢庆中秋佳节的独特形式,代代传承。中秋节当晚要举行“送月姐”仪式,大家齐唱送月姐歌,一路将“月姐”送到村外的小溪边,对着水中月影祈福,共祝未来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唱月姐歌。

石塘古村年轻一代也唱起了月姐歌。


这个中秋
你是以怎样的方式过的呢?


News

大家都在看


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 早安广东


广东返程高峰将至!绕开这12处易堵路段,纵享一路丝滑

中秋节不发福利说得过去吗?




来源 | 南方+客户端

编辑 | 朱丹

校对 | 曾慧雯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