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分享!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双城故事”

广东发布 2021-10-30


“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广交会。巧合的是,第一届广交会举办当年,刚好是我出生那一年。”在出席第130届广交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广州接受专访,这也是她10月6日发表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以来首次在内地接受媒体专访。



//广交会是港商做生意的关键点//

问:您之前有来过广交会吗?对广交会暨珠江国际贸易论坛有什么期待?


广交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但我是第一次出席。巧合的是,第一届广交会举办当年,刚好是我出生那一年。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但这次第130届广交会有几件事还是让我感觉比较特别。一是经历了新冠疫情后,参展商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我相信香港也有一些在内地设厂的企业参加了此次广交会。二是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货物进出口占据一个重要位置。三是今年增设了珠江国际贸易论坛,可以请各国专家或相关人士交换意见,其中有一个分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贸易合作论坛,特区政府的财政司司长就会参加。


问:港商一直是广交会客商主力军,您觉得广交会对促进粤港两地合作起到什么作用?


广交会对香港来说很重要。香港和广东的关系很密切,我记得小时候总是听别人说去春交会、秋交会,因为我们都知道,香港以前是一个制造业中心,有很多东西要卖给别人,后来很多厂北上搬到了广东,在内地生产后出口。无论商品的进口还是出口,对港商来说都很重要。一年两届的广交会,对他们来说是做生意的关键点。


尽管如今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等,但其实贸易仍然重要。我们今年前8个月的商品进出口额是65000亿港元,创了历史新高。一方面是内地疫情控制得好,恢复了生产;另一方面,国际上对货物有需求,所以贸易进出口对香港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广交会提供的机会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粤港全方位合作//


问:去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时您在现场聆听。时隔整整一年,您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吗?


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寄望深圳要站在更高的起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这样“示范”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希望香港可以帮上忙。


换句话说,这就把港深合作带上一个新的台阶,也是这次施政报告提出的北部都会区的发展策略其中一个目标。因为香港与深圳互补性很强,以创新科技为例,香港有比较好的研究型大学,有5所大学是全球百强;但因为土地和人力成本高,我们的制造业相对弱一些。香港与深圳在这一方面可以互补,即内地创科企业做大做强后,可以到香港,用香港的金融市场来集资。近两三年,香港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平台。所以要完善整个科技生态,就需要深圳和香港强强联手,我们若做得成功,这个制度、这套工作就可以辐射到其他地方。


问:您觉得香港与广东在哪些领域未来会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


香港同广东从来都非常紧密。尤其是香港回归以来,粤港每年都有高层会晤。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只能在线上举行,但也梳理出许多两地可以合作的范畴。所以,这次施政报告开宗明义香港在经济方面发展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要以粤港合作为基础,这是我们现在的重点。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连同香港、澳门,将会是我们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一个最重要的平台。可以说,粤港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合作。


全方位合作中也有重点,就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的香港“八大中心”,其中有两个很突出的点,一个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另一个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这两个方面,我觉得都和广东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问:那您觉得广东在未来香港的发展中又有什么机遇?


我觉得有一点我们可以大力推进,希望做得好还能辐射全国,就是绿色金融。国家已经提出了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们国家对国际的一个重要承诺。在这过程中,金融是可以为减排服务的。比如,我们可以做碳交易,可以多发绿色债券来帮助一些环保的基建进行发展。


近几年,香港的绿色金融做得不错。前两天,深圳市政府首次在香港发债,其中部分就是绿色债券。与广东其它方面的合作,我觉得香港交易所可以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合作,事实上,港交所目前也确实持有广州期货交易所的股份。我在此次施政报告里也有说,特区政府一定会支持香港交易所和广州期货交易所探讨有关碳交易的金融产品。


//北部都会区计划//


问:在新的施政报告中,外界有个关注的焦点就是“北部都会区计划”。这个要花大力气去搭建实施的计划为什么选择新界北?


因为没得选择。香港总面积有1100平方公里,但历史上我们都集中在南边发展,从香港岛到九龙再到新界,市区已经发展得七七八八,除非做旧区更新,否则没有新的土地。即使没有提出北部大发展的策略,我们未来十几年的人口迁移其实都是往新界北部方向发展。


不过我觉得新界北部不应该只是被视为去满足我们居住需求的一块土地,它应该成为另一个具备综合性的都会,有经济引擎,有就业机会,有文化艺术,也有体育生态旅游等。因此对于本身就拥有这些丰富资源的香港北部,我们这次的定位就是北部都会区的经济引擎,而且将以科技创新为主。


问:能否说建设北部都会区某种程度上是基于香港和深圳的多年合作?


是的。尤其是近年两地的合作都以创新科技为主,中央支持港深打造“一河两岸”:深圳河以北有福田、罗湖,深圳河以南以后将会有个新田科技城,它比落马洲河套区要大两倍。北部都会区也是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上构想出来的。


问:为什么在这个时间节点提出这个计划?


这个计划其实不是新的施政思维。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也是一个中心城市,香港在专业服务方面比较成熟,我们希望在这方面能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对外推广,需要更多踏上国际舞台,吸引更多外资或者更多科研人才落户大湾区。香港有这个能力。


不过以往就很可惜,因为受到严重的政治内耗干扰,甚至近年还有很激进的所谓“港独”“拉布”“揽炒”,让我们举步维艰,作为行政长官如果之前提出来,必然会遭到反对。但经过中央过去一年多来的两大举措:颁布实施了香港国安法和完善特区选举制度,立法会恢复了一个不是泛政治化、不是内耗的环境,我们做了也将可以做很多工作,也有信心香港可以迈步向前。因此,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提出了这样的施政报告。


问:您刚刚提到“有信心”,是不是也包含对香港市民的信心,一起“撸起袖子”做事?


香港市民很灵活、很拼搏,我觉得只要社会恢复共识,明白香港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共同期盼有一个更加好的未来,大家的动力会被慢慢激发出来。所以这次施政报告或者北部都会区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香港市民恢复这种盼望,认识到香港(发展)仍然是向好的,不会整天担心楼价上升、买不起楼或者工作不好之类。


现在别人问我北部都会区的很多细节,我都说细节不是很紧要,我们有能力去铺排细节,但一定要共识到北部都会区会为香港带来一个很好的前景,然后大家就会像你说的“撸起袖子”去做事。


//

“港深”是全世界

独一无二的双城故事

//


问:在施政报告“双城三圈”这个新提法中,香港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港深”这个双城故事,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一个历久常新的故事,而且会越变越好。两地政府要做的,是找到契机,找准定位。现在香港、深圳的定位是比较清晰的,这个双城故事很有条件再上一个层次,打造成国际级的双城故事。比如科创,好多人想到科创就想到美国硅谷,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同样的水平。


问:您还提到了这是一个“跨越行政界线”的策略,这个概念也很大胆。


这是指规划和合作可以跨越边境。例如施政报告提出的3个项目:修建连接洪水桥/厦村和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东铁线延伸到深圳罗湖,北环线经过落马洲河套区进入皇岗新口岸。这3个跨越边境界线的规划对香港来说是一个新的思维。


问:这些大胆的政策在机制上需要如何保障?


今年年初港深升格合作层次,从以往的政务司司长对接市长,提升到现在的行政长官对接市委书记,并梳理出了一批具体项目,成立了19个专班,例如金融专班、环保专班、科技专班、跨境基建专班,部分是为北部都会区做铺垫工作,后续也可能会因应北部都会区的推进做一些调整。


//香港已“拨开云雾见青天”//


问:香港在解决大家关注的包括住房在内的民生问题上,有哪些进一步的计划?


香港的发展是为了市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本届特区政府在社会福利、医疗等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但是最欠缺的是房屋。香港的贫富悬殊问题,归根到底是房屋问题,最根本也是土地问题,用来建设房屋的土地不够。这次施政报告中,未来20年到25年我们也找到了土地,可以足够建设超过100万个单位的住宅,而且还没有算上私人土地。


目前最重要就是需要加快,程序要加快,住宅建设的流程要加快。以前我们加快不了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实体工作,而是因为各种争执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的香港已经是“拨开云雾见青天”。


News

大家都在看


下半年最强冷空气来袭 | 早安广东

今日开幕!全球关注!

一复阳病例的密接者曾在惠州活动!轨迹公布




来源 | 今日香港地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居伟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