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最能媲美三亚的城市,太湛蓝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九行 Author 老艺术家
我们总向往海边城市,大概湛蓝的颜色总让人心生治愈和美好。眼下海南正在成为国际旅游岛的同时,仿佛所有眼光都聚焦到了海南三亚、海口。
殊不知在海南岛北面,有一座城,论海水、气候与空气也并不逊色。
它就是相对于海南而言的“海北”——广东湛江。
同样是海滨城市,湛江实属低调。它三面环海,大可以用“长达1556公里的海岸线,140多个海岛”来凡尔赛,它还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海岛最多、海味最浓的地级市。
近年来,湛江更是“新晋网红”,它在各大影视IP频频露面成为取景地,一部《隐秘的角落》就足以让它凭借南粤老城的魅力牢牢拴住我们的心。
当奥运冠军全红婵的“举世一跳”,又让我们为之一振,这些质朴又技艺高超的世界跳水冠军,为什么都出自这座城市?
湛江,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湛江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陆地面积大约在1.32万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海南岛的三分之一,但海岸线就长达1556公里,占到全省的46%。
更直观点说,湛江的海洋资源傲人到什么程度?这里的人均海岸线居全国首位。
再加上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带,是中国唯一的热带、亚热带半岛海湾城市。
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到夏天更是阳光充沛,空气质量常居全省之首,还有“花园城市”的称号,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为湛江的蓝又添了浓绿。
第一次到湛江,就会被一股来自阳光和海水浸润后的热带气质所包围。
冰心在《湛江十日》里也曾说过第一次来湛江的感受——“我们从严冬的北京,骤然来到浓绿扑人的湛江市,一种温暖新奇的感觉立刻把我们裹住了。”
湛江是座因海港而成的城市,湛江的港湾也是水深浪静的天然港湾,它将市区和东郊分成两半,向北延伸到廉江县境内。
在湛江一路驱车,会发现位于麻斜海湾之上的海湾大桥将湛江分成一湾两岸,东边连接着湛江市坡头区,西边则是湛江市赤坎区和霞山区。
在湛江总有一种“被湛蓝包围”的感受,蓝天白云常在,更何况海在城中,城海交融。
住在海边的居民,一出家门走几步就能看到海,要不走个15分钟就到了海滨公园,沿岸的木麻黄、椰树、棕榈、南洋杉等热带树种与阳光、沙滩、大海相映衬。
同为广东的海滨城市,相比起珠三角的珠海、潮汕地区的汕头,位于粤西的湛江,似乎总少了些关注和名气。
不同于珠海和汕头散发的精致和洋气,湛江的海原乡味更重,且更野生。
湛江的海岛大大小小加起来共有140多个,不仅在广东省内最多,而且很多兼具观赏性和研究价值,风格各异。
中国第一长滩岛是东海岛,它的龙海天沙滩,长达28千米,仅次于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
吴川的吉兆湾海滨风景独特优美,怪石嶙峋,丝毫不逊色于三亚的大东海。
全国唯一、世界上仅存的两个低于海平面的特殊火山口湖泊就是湛江的湖光岩,于是湖光岩世界火山地质公园造就了中国唯一的玛珥湖奇观。
最有名的硇洲岛,是二三十万年前形成的火山岛,也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大火山岛。
六角形柱状的玄武岩形成了多处悬崖峭壁和怪石滩,乌黑发亮,尤其那晏海石滩,两旁环抱着黑色的火山熔岩礁石,像一个巨大的“凹”字。
硇洲岛上的灯塔,是法国人在原有古石塔基础上修建的,是世界上唯二的水晶磨镜灯塔。
硇洲岛虽然海景颜值不够突出,但它胜在有质朴原始的渔村风貌。如果还想感受古老祥和的渔岛,特呈岛是不错的选择。
从湛江市霞山区出发,航程大约8分钟左右就能抵达,这里的茅房别墅、木桥栈道、古红树林、红怪石、红嘴鸥,以及渔家古老土菜,都能让人如沐春风,体验渔舟唱晚的原乡味道。
再往最南端走,徐闻的南极村景色其实不输天涯海角,这里更像未经雕琢的极地。由于地形像一个伸进大海的牛角,它还被称为“角尾乡”。
当中最为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那座忽明忽暗的灯楼角,很多人还叫它“南望角”,这名字显然更带浪漫气息。
在灯楼角浅海一带,还遍布着中国大陆架浅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中国最美海岸”等美誉。
在这里你大可以乘着小船在珊瑚丛上滑行,当然,潜水观光才是最好玩的旅游姿势,五彩缤纷的热带鱼怡然自得地穿梭其间,跟珊瑚群一同构成斑斓艳丽的热带海底风景线。
湛江之所以叫湛江,并不是因为有一条江而得名。
关于它的名字来源颇有故事:隋唐时期这里隶属于“椹川县”,后来受到唐人谢混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的启发,加上这里历史上就是濒临碧波万顷的广阔海洋的天然良港,于是才改“椹川市”为“湛江市”。
还有人联想到了出自屈原《楚辞·招魂》的一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无论哪种版本,都让“湛江”这一名字附上了浓浓的诗意。
别看湛江地处边远的大陆南端,在古代也曾为众多名人志士流放之地。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这一优越的天然良港也曾在历史上璀璨过,徐闻港就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南海丝绸之路也是我国最早的海上贸易通道。
这块肥美的土地也在清政府时期被列强盯上,很多人不知道,湛江还曾被称为“广州湾”,这与广州市也并没有关系。
清政府时期广州湾被法国强行租借,并逐渐发展成为商埠,而后又被日军占领,直到抗战胜利后,被殖民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广州湾终于归还。
因此你总能在湛江这片南粤古邑中瞥见不少法式风情建筑。
曾经留学法国的周恩来总理1960年视察湛江,就说这里的洋气建筑让他想起了巴黎,而邓小平也曾将它与青岛齐名并称“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大概是因为它们同样经历过相似的殖民印迹,又有中西结合的古城风情。
湛江的两个主要城区,赤坎和霞山各有千秋,像一个巨大的哑铃置于港湾西岸。霞山区更现代,海畔的法式风情建筑错落得更为洋气。
在霞山区海滨路一带,仍保留着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历史遗址,比如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旧址、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在绿荫路,有座教堂巍峨高耸,庄严肃穆,它是维多尔天主教堂,也是湛江唯一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
相比之下,赤坎老街更有岭南古城的岁月痕迹,也更具商埠古都的市井气和人情味。
逛赤坎老街是一件美事,像打开了一本泛黄的历史画册,总能在不知名的砖瓦墙上,发现一点异域色彩和岁月痕迹,或会被在破旧的老街巷上,一些摇着蒲扇乘凉、吸着水烟的老人和嬉闹奔跑的孩子吸引了目光。
这里同样有中法混合的建筑,比如广州湾商会会址,仿的就是法国钟楼样式设计。
赤坎南兴街也有一座名为“静园”的法式建筑,这是广州湾时期租界内的老建筑,也是当年广州湾商会第一任会长的私宅,还是“现代照相馆”馆址,兼具法式建筑与岭南骑楼风格。
时过境迁,虽然早已有些破败不堪,但依稀能在花街砖地板、罗马式窗楣中瞥见昔日的辉煌。
赤坎区是湛江历史最悠久的海边商埠,还有人曾把这里称为“小上海”。
别看这里街道遍布的骑楼有点沧桑破旧,有些老屋更是年久失修,但这里有粤剧名伶红线女和马师曾结缘的地方,也有“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的淘金之地,说不清幽静的街巷老宅里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以南华大酒店和南华广场为中心一路延伸,来自天南地北的商铺密密麻麻地错落其中。夹杂着岭南风情、南洋风味和法式异域混合的建筑和街道,这种热带老城似乎自带电影感,也让这里成了很多影视剧取景的宠儿。
朱朝阳的家、拐角处的“本利士多”、新华书店、严良见张叔时去的早餐店“水井油条”等都成了如今最热门的网红打卡点。
湛江人的一天是这么度过的:早上可以到赤坎老街水井旁的榕树湾美食吃油条、喝豆浆,15元左右就能吃到一碗满满当当的海鲜捞面。
中午可以到海滨公园旁边的海滨宾馆餐厅吃早茶,那是广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酒店,法国厨师曾经在这里留下了牛角包的制作手艺,如今牛角包成了海滨宾馆的招牌,在这里你能吃到最地道、最酥软的海滨牛角包。
到了夜晚,烧烤摊烟火缭绕,迎来了湛江生蚝的主场。你可以品尝到最好吃的蒜蓉生蚝。
官渡生蚝肥大无渣,且肉厚香甜,“滋滋”的烧烤声中汁水盈盈,吃一口你就能知道,为什么有人形容湛江,会说“它是一个单用一只生蚝就能撬动宵夜圈的城市”。
湛江被称为“中国海鲜之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对虾生产和出口基地。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市场上每3条对虾可能有一条就是来自湛江。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濒临南海,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湛江海鲜量大种类多,也成了吃海鲜性价比最高的城市之一。
湛江人最凡尔赛的语录也成了“第一口就能喝上最鲜甜的海鲜汤,一日三餐都吃到不重复的海鲜”,这些的确是一线城市也不易做到的。
这也养成了当地人对海鲜的挑剔,似乎一口就能吃出来够不够“鲜”。
湛江人处理海鲜别有一套,生蚝不只可以拿来用蒜蓉烤着吃,也可以拿来香煎,或者做成海鲜汤——韭菜生蚝汤,似乎所有的海鲜都能来一小把韭菜提鲜。
最特别的海鲜,很多人都一定不会忘了沙虫,蠕动的感觉初看有点吓人,但无论白灼、爆炒、清蒸、生滚、熬粥都入口鲜美,肉质爽嫩可口。
当然除了最丰盛的海鲜,湛江菜素以朴实无华但又走心的风格著称。简简单单的一碟湛江鸡、湛江鸭,以白切为主,再配上沙姜酱油的独特清香著称。
在赤坎老街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面卖着的簸箕炊、田艾籺小吃都能让人回味无穷,牛腩粉、豆芽粉卷、肠粉等平民小吃才是开启湛江人幸福生活的美食密码。
地处雷州半岛,又濒临南海,湛江这座城在岭南文化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独有的雷州红土文化,还夹杂着海洋文化。
追溯雷州文化,又会发现在原有的百越文化中又受到迁移而来的闽南文化影响,在民间你总能碰上斑斓多彩的古老习俗。
扎根于红土的热情野生,外加海洋文化带来的开放包容构成了湛江丰富多元的底色。
湛江人说起湛江,可能都会对这座失去辉煌的老城多少抱有些许落寞和惋惜,但话锋一转,他或许又舍不得这座城市阳光又平民的气息。
湛江老城最慵懒的市井气息下,藏着对生活最真挚、最孜孜不倦的追求。
曾经听过一个湛江年轻人说自己留在湛江的原因,她是这么说的:“我住的地方,走几步就能遇到用剪刀剪肠粉的早餐店阿姨、喜欢喂养流浪猫的水果阿姨、不戴面罩焊铁的焊工大叔……”她说这里鲜活的每一个人、满满的市井气息都是难以割舍的情结。
当地民俗穿令箭
冰心在《湛江十日》那篇文章里还将湛江人的气魄和性格,比作湛江常见的木麻黄树。这些树是湛江人曾用来扎根聚沙、与海争地围城的热带树——“它不怕台风,最爱海水,离海越近它长得越快。”
湛江人确实跟木麻黄很像,有着向海而生的热情和闲散的性情,也养成了阳光又豁达的平民气质,这就是这座城最无可替代的魅力。
至于能不能再翻红,湛江人看轻了,有多少大风大浪他们没见过?
News
大家都在看
来源 | 九行
编辑 | 吴展桥
校对 | 居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