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重要论述的综述

记者 徐建华 中国质量报
2024-08-31

十八大报告9次提到“质量”,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8次使用“质量”,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14次出现“质量”,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7次提及“质量”,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0次说到“质量”……纵观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几大重要会议,“质量”成为了会场内外的时代之音。


“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各级都要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生产总值,追求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梳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不同场合关于中国发展的表述,我们不难发现,“质量”之声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发出的中国“好声音”。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质量,每一代领导人也都对质量作出过无数重要的论述。毛泽东说:“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


邓小平强调:“质量第一是个重大政策。这包括品种、规格在内。提高产品质量是最大的节约。在一定意义上说质量好就等于数量多。”江泽民指出:“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胡锦涛表示:“把质量看作生命线,坚持安全至上,做到精益求精。”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质量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也让质量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一个强音。


提高质量和效益 打造经济升级版


“作为一名企业界代表,我第一次听十八大报告时眼前一亮,心里为之一振,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回忆起两年前在人民大会堂听十八大报告时的感受,十八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工厂厂长向巧仍然心情激动。


她大概统计了一下,在十八大报告的12个部分,出现质量的地方至少有9次。“一般情况下,在党代会的报告中,质量出现的频率没有这么高。十八大报告多次谈到质量,不仅有产品质量,还有服务质量、建设质量等,说明中央已经从战略层面考虑到要重视质量,而不仅仅只是转型发展需要注重质量,在国家发展的其他方面,也都需要注重质量。”尤其让向巧感到振奋的是,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提高质量和效益”,正成为十八大之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再次对这一论述进行了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21130日,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明确指出,“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21215日至16日,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习近平仍旧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新华社发布的大会新闻报道中,也多达8次出现了“质量”一词,可见质量对于国家竞争力、国家发展动力、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310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201438日,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中国将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力气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那么,如何落实十八大要求的“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2013317日,新选举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首次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中国经济升级版。


“中国经济升级版”一经提出,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这一战略目标,举国关注,全球瞩目。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多年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中国经济升级版”被看成是速度和质量的紧密结合体,是十八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延续。


“毫无疑问,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就要摆脱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困境,需要释放改革的红利,激发质量创新的活力,以质量提升激活内需的增长潜力,形成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打造中国质量升级版。”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说。


山东大学教授、质量专家温德成也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既包含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质量升级,又包含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升级,还包含了中国经济活动结果——产品、服务与人民生活的质量升级。“中国经济升级版”意味着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产业崛起、低质低价的竞争方式等将逐步被摒弃。


“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201365日,李克强同出席财富全球论坛和出席全球首席执行官委员会的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如此说到。


推动“三个转变” “提质”中国制造


“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4510日,习近平在河南考察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时提出的“三个转变”的要求,迅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这一“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突出了“创新、质量、品牌”,是总书记对党的十八大关于“将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的深入阐释和具体拓展,给建设质量强国、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这既是对质量工作莫大的鼓励鞭策,也是质检系统的重大机遇和努力方向,更是新时期质量工作明确具体的行动纲领。


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3个层次、3组相对概念、3个转变,不仅是要求,更是目标和希望。有评论指出,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前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制造已经拓展到全球市场。尽管已享誉世界,但与国际一流制造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仍显美中不足,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质量。同为世界制造,与美国制造、德国制造、日本制造相比,中国制造的质量美誉度、知名度、信誉度,仍有差距,这也直接造成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处于不利的低端位置,“三个转变”就是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产业链高端升级。


2014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曾明确提出:“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要在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更多发挥综合竞争优势转换,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到底如何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中国制造的提质转型升级?习近平、李克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3个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管理和标准引领。


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就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有许多短板,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要面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大力研发新品、多出优品、打造精品。”2014110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说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德国期间发表演讲时说,中国需要德国质量,中国速度和德国质量的联手,将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创造巨大增长空间。他表示:“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真诚牵手合作,我们所制造的将不只是高质量的产品,更是两国人民的幸福和理想。”


人才、管理的创新,李克强对此一直寄予厚望。2014623日,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时表示:“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换挡升级的中高速增长时期,要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必须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这种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我们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从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而且还要补上服务业的短板。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批的技能人才作支撑。”他说。


2014714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李克强再次强调,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更包括体制创新,要改革调整企业管理方式,从过去“拼价格”变为现在的“拼质量”。“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阶段,企业要把质量打造成为新的竞争优势。”他要求企业通过严把质量、严格管理,把自己做强做大。


发挥标准对质量提升的引领作用,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的重点。2014313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就专门要求“抓紧制修订一批能效标准,只要是落后的都要加快修订,定期更新并真正执行。”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318日,习近平在河南兰考调研时,以标准和质量的辩证关系,再次强调要用高标准引领高质量。


多次充当中国高铁质量“代言人”和“推销员”的大国总理,也以高铁和装备质量为例,希望中国标准引领中国装备“走出去”。55日,李克强出访非洲期间,在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陪同下参观中方承建的亚的斯亚贝巴轻轨项目时,他对工人说:“埃塞俄比亚是东非乃至非洲的高地,你们一定要确保质量,打出品牌,建成中国装备、铁路走出去的高地,让非洲人民受益。”


73日,李克强在湖南考察时,先后来到南车机车装配生产线和沪昆高速铁路长沙南站施工现场,一再强调装备的生命在于质量,这是获得全球认可的根本保证。


74日,李克强来到了湖南株洲市质监局一楼服务大厅,一边和大家打着招呼,一边来到组织机构代码办理窗口,饶有兴致地与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办事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交谈起来,详细询问办事流程、办事时限和简政放权的相关情况。前来办事的企业人员和群众纷纷拥上前来与总理攀谈。总理一一向大家问好,并询问了一些企业的情况,征求企业的意见。原本15分钟的行程被延长至半个小时。临行前,总理特意叮嘱株洲市质监局局长王艳雁:“质检工作非常重要,既要当好质量的服务者,又要当好质量的监管者。”


习近平、李克强不仅提出了中国制造“三个转变”的提质升级之路,也着重强调了产品质量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如李克强在今年313日“两会”总理记者会上所言:“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当然这也需要,但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建设美丽中国


“支持李克强总理,有这样的担当和气魄,对于那些生产和制造假冒伪劣食品和商品的企业和个人,不但要罚他们倾家荡产,而且让他们终生不得从事这个行业,还要列入黑名单进行多次曝光,让他们无藏身之地!”


“产品质量上不去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假冒伪劣正是根源。解决了这个问题,等于解决了信用等一系列的问题。连奶粉也不用买国外的了,何愁中国的经济不腾飞。有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做领头羊,人民群众铆足干劲了!”


“坚决打击食品造假,这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健康。”


……


这是2013112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提出“让恶意造假者付出高昂代价”的新闻刊发后,在某家门户网留下的近5万名网友的跟帖。


从婴幼儿奶粉安全到商品质量,人民群众的关切也一直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切。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31210日至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与会并讲话。此次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


新华社的文章分析认为,把粮食安全列为首要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历史上非常罕见。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十连增”。在连年丰收的背景下强调粮食安全,显示了中央政府未雨绸缪的态度。而如何追求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应该是未来的着重点。


201312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与会并讲话,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仅仅10天之后,习近平、李克强再次对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发表重要讲话。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因此,我首先要特别强调一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说,确保农产品安全,既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也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首要任务。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习近平强调,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源等,要划定食用农产品生产禁止区域,进行集中修复,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食品安全,也是“管”出来的,要形成覆盖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抓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要下猛药、出重拳、绝不姑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培育食品品牌,用品牌保证人们对产品质量的信心。


“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提出要用“3个最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药品安全正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政府必须对此有所担当。”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振濂说,“三个最严”充分体现了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一个有担当的政府应有的责任。


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城镇化质量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重点。201338日,习近平在全国“两会”上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抓住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这一工作重点,使我国经济发展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增强后劲。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向质量提升转变,做到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201312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与会并讲话。习近平再次强调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并指出“建筑质量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城市未来和传承,要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对导致建筑质量事故的不法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打击和追究。”


随着雾霾天气的持续影响,环境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14225日,京城的雾霾还没有散去,习近平就来到北京南锣鼓巷雨儿胡同与首都人民一起“同呼吸”,并就大气污染治理作出指示: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要从压减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强化管理、联防联控、依法治理等方面采取重大举措,聚焦重点领域,严格指标考核,加强环境执法监管,认真进行责任追究。


李克强在今年“两会”的总理记者会上,也被媒体问及雾霾问题。他表示:“我们说要向污染和雾霾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还是要向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对污染包括雾霾在内的这些现象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要严厉惩处,对那些监管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正如今年7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所言:“实现我们确定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质量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