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分组讨论会速写
9月15日,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国内外的6位嘉宾分别就质量、标准、创新等发表了主题演讲。9月16日,与会的300名嘉宾分为8个小组,围绕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嘉宾的发言展开学习讨论。
“有一次去德国出差时去一位友人家做客,结果发现友人家的厨房里居然摆放着天平,于是好奇地问:为什么厨房里还有天平?主人的回答是:天平是做蛋糕用的,做蛋糕加多少奶、用多少糖、放多少面粉,都需要用天平进行计量,这样蛋糕的味道才有保证。”
9月16日,在北京首都大酒店,当云南省副省长刘慧晏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分组讨论讲出自己这段在德国的经历时,与会的嘉宾一下子“炸开了锅”,大家对于这种计量无处不在和德国对于质量基础的重视都给予了肯定和赞叹。
9月15日,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来自国内外的6位嘉宾分别就质量、标准、创新等发表了主题演讲。9月16日,与会的300名嘉宾分为8个小组,围绕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嘉宾的发言展开学习讨论。
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单独交流,说到激动处,大声呼吁;说到开心处,畅所欲言。讨论会上,嘉宾们围绕质量这一话题各抒己见:有的观点高屋建瓴,有的建议见微知著,整个讨论精彩纷呈。
高规格 质量时代引领发展
从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从中国产品想中国品牌转变的“三个转变”,到9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上提出“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于质量的高瞻远瞩,成为与会代表共同的感受,也让每位代表倍感振奋。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价值,就是生命。提高中国的质量,要走质量强国之路。我觉得这次大会是中国政府向世界的庄严宣誓:中国要走质量强国的道路,也是中国向世界第一次宣布中国制造的2025战略目标。大会围绕质量方针提出了8项对策,操作性很强,很受鼓舞。”安徽省副省长花建慧说,这次大会指明了中国质量发展的着力方向。着力方向是什么?就是体现在总理对质量工作意义的评价上,对质量发展未来的4个工作上,以及构建一个“放、管、制”三位一体的质量工作格局。
大会的里程碑意义,成为许多与会代表共同的心声。“昨天的会议在我国质量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次面向全世界、面向全国、面向大型企业的质量大会;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落实总书记‘三个转变’的背景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提出了新时期质量工作的任务目标,非常明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北京市副市长戴均良说。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常军政也认为,这次质量大会意义非同一般,标志着我国质量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在厦门市副市长张灿民看来,大会形式开放,专家、学者、政府代表畅所欲言,还有国际发达国家代表,这种会议形式是史无前例的。同时,大会向全世界发出声音,要走质量至上的道路,中国质量时代到来了。要实现中国梦,关键在质量,质量上去了,中国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早上早来一会儿,看了看中国质量报刊登的总理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会议内容,很受启发。”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放下报纸后说:“从速度时代进入质量时代,会议开得很有特点,国际国内视野,很有创新思想。”
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认为,会议明确了质量强国战略目标,提出了从速度时代向质量时代迈进的新观点、新要求,对当前和长远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放为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市场的竞争其实是企业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其实是质量的竞争,如何让企业在质量竞争中发挥主体作用?成为与会代表们讨论的重点。他们认为,围绕总理提出的放字,应当进一步简政放权,同时打造品牌经济,让企业在市场中叫得响,让产品在竞争中有优势。
“放权最重要的在于简政,离开简政放权一点意义也没有。基层对于简政放权的要求很强烈。”辽宁省质监局局长窦宝臣开门见山地谈到了这个问题,“现在的情况是上面强,下面弱;上面大、下面小,而质量问题真正严重的是下面、是基层、是市或县一级,但这些地方的资源却十分有限。”
“提升整体质量水平需要深化改革,要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要完善顶层设计,要认真反思梳理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不管,不是要建立多少制度,而是要把不利于现在发展的制度废除掉。”辽宁省质监局局长窦宝臣说。
浙江省质监局党委书记杨烨举出的数字让人印象深刻:浙江有效导入管理机制的企业不足10%,大量的还是民营、私企。“所以要提高整体水平,必须加强管理,让企业形成自主意识。质监局要从质量监管逐渐向质量安全监管调整。”
“激发社会创造的活力,就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领会中央和质检总局精神,行政审批事项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去掉50%,同时在南疆地区探索试点先证后管,把能放的全部放下去,凡是自治区设置的前置审批事项要全部取消,质检总局设定的也跟总局提前进行了报备。目前全局上下已经在简政放权上达成了共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党组书记阿地力·吾布力透露。
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认为,质量发展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质量工作的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质量强国理念,建议将质量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国家的全面发展。另外,加强质量监管也迫在眉睫,应加快建立现代质量治理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破传统的监管模式,发挥社会监管作用,加快形成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权益保险为基础,政府监管为一般强制的监管体系。同时,应加强技术机构建设,用数据说话,让技术做支撑,维护国家技术权益。
在简政放权之后,品牌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短缺经济时代、质量经济时代和品牌经济时代。”曾在山东工作过的刘慧晏,说起品牌,有说不完的话:“在品牌经济时代,只有两类企业:品牌企业和为品牌打工的企业。品牌企业占据微笑曲线的两端,专门赚取高额利润。为品牌企业打工的企业就是微笑曲线嘴巴的部分,仅赚取加工费。有统计显示,品牌企业占据了75%的利润。”
在刘慧晏看来,中国经济现在既要抓质量,也要抓品牌,两者都时不我待,不抓品牌、不抓质量,没有竞争力也没有生命力。借鉴生物学上的海克尔定律,质量和品牌密不可分,是连在一起的。现在是全球经济,必须抓品牌,抓品牌要像物理学中的电力那样“并联”和“串联”并取,既要抓好质量基础,也要抓好人员素质。
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建议,出台质量激励机制,尤其是针对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微小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中质量过硬的企业,出台激励措施,让他们很快迈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一些东南亚、南美国家的产品,与中国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很厉害。他们的成本相对很低廉,而中国再走这条路,已经没有什么空间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外部竞争来说,就是要把质量工作做好。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伴随着质量工作的不断加强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深有感触地表示,企业作为质量工作的主体,质量意识并没有完全融化到血液里。现在很多企业抓质量工作更多的是迫于市场的压力。对于如何提升质量,企业的主动性并不强。在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水平上,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走的是这样一条路。
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认为,质量是经济含金量的试金石,没有质量的经济含金量一定不会高。他建议,加强政府质量工作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还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管要严 建立诚信法治市场
“我们中国产品的质量,不光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监管出来的。”工商总局消保局副局长李军的一句话获得了大家的普遍认同。他表示,职能执法部门应依法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能,提升监管水平,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政府监管引领非常重要,市场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下,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今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就是职能部门对于流通领域监管的强化,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以此为契机,应狠抓保护消费者权益,突出重点商品和重点领域,针对手机、服装、儿童用品、装修装饰材料等问题‘多发区’,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他说。
放并不是放任不管,放管结合成为嘉宾们的一致意见。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认为,质量问题分为质量安全问题和质量发展问题,当前我国的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安全问题,质量安全也是管出来的,因此必须加强质量监管。
坚持严字当头,对质量违法行为零容忍,通过法治、制度建设,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共识。广西壮族自治区质监局局长陈鸿起笑着说自己是质量方面的新兵,在质量方面,“新兵”也有自己的看法:“质检部门的建设应进一步加强,监管更要抓起来。”对于市场监管,他认为有力、有效的市场监管不仅会对市场带来良性促进,“更重要的是对于国家精神的影响。纵观全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非常注重质量工作,抓住质量核心可以铺就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之路,以质量感染人”。
国家食药监总局党组成员、药品安全总监孙咸泽认为,不论是哪个行业都应加强风险监测和质量监督,监管部门要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形成国家、省、市、县的监管体系,层层深入。而在执法时,执法力量要向基层倾斜。另外,应加大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力度,在标准方面不断进行完善。
“外贸增长速度,靠的是加工贸易。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量转变就需要推进高技术产业,以质取胜,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王炳南认为,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存在诸多问题。电子商务充斥假冒伪劣,网络产品质量合格率较低。建议加强企业诚信建设,运用大数据进行信息化系统整合,打造商务领域企业诚信体系。
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指出,目前的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监管分工权责不一致,存在九龙治水不易协调的问题,管理漏洞多,相关法律、法规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改。“这次大会提出了很好的质量目标,但作为基层的管理者,更需要具体的政策和路径。”成都市副市长田蓉也表示,从地方实践来看,特别需要质量立法方面的支持,目前这方面的支撑显然不够。
“质监部门目前最有效的做法就是维护市场公平,运用标准、计量等手段,严格执法,提升质量水平。”阿地力·吾布力也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他认为目前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激活市场活力,企业主体责任更加突出,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提升质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让诚实守信的企业在市场中大受欢迎,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坚决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成为众多嘉宾的建议。张灿民建议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上下功夫,严格执行质量安全“一票否决”、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切实履行质量担保责任及缺陷产品召回等法定义务,完善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等制度。
山东省副省长张超超认为,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很重要的是提高执行力,健全企业信用档案,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质量安全、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共治理 夯实国家质量基础
质量到底是什么?质量又与谁有关?在一些专家和代表们看来,质量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质量与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角色都息息相关,因此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就离不开社会共治,质量需要每个人的参与。
“质量不仅是企业的问题,人人都是质量的受害者,人人都是质量的维护者,人人都是质量的享受者,要全面提高质量意识。”许克振说,质量要全党动手抓,党和政府一起落实。这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也是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
李军也认为,集合社会力量进行共治,可以极大地推动全社会关注质量。利用社会力量进行质量共治,在监管部门监管理念变化的同时,积极进行信息公示,推动全社会参与质量监管。“卫生计生存在很多质量问题,这次去江西、海南、安徽三个省调研时,发现地方党委政府很多都在转变发展观,质量意识有所提高。前几年都讲GDP,这次省委省政府认识到位,都在强调质量。”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司长苏志说。
形成良好的质量文化,被看成是质量共治的前提。江苏省无锡市市长汪泉表示,在“三个转变”中,看似只有一个和质量有关,但实际上“三个转变”个个都和质量密切相关,在面临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面前,提高产品质量不仅仅是提高产品的合格率,还要注入责任意识、品质意识、技术意识、管理意识、工艺意识。
“质量文化在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质量文化是我们在质量实践当中所形成的道德规范、诚信准则、责任意识、技术知识、管理思想、行为方式、法律制度等等。我们在实践当中也深深的感受到,必须以道德为引领,以诚信为支撑,以责任为基石,用先进的质量文化理念引领质量工作。”花建慧强调,要实现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必须重视质量文化建设。
当前,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从世界通行做法来看,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走自己的道路,要有科学、规范、广泛的标准化体系,论证科学并且与国际一体。”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说。
“我一直分管质量工作,也直接干过质量工作,质量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国家质量基础工作。”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欣深有感触:“去年国务院发布《质量发展纲要》后,山西立即出台行动方案。山西要在适应新常态方面下功夫、调结构,尤其是在提质方面扎扎实实地做工作。否则错过这一轮时间,将来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会更大。”
加强质量教育和提升产业工人的质量素养,被看成是夯实质量基础的另一极。“可以在中小学生的教材中加入质量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良好的质量意识。”贵州省副省长王江平认为,质量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要强化体系,除了质监部门加强标准、计量等质量基础工作外,还需要社会、学校、科研单位等共同构建。
“在加强计量、标准化、职工培训等质量基础工作方面,德国的职业技能培训值得借鉴,先进行理论学习,一段时间后进入工厂进行锻炼。”天津市副市长何树山认为,创新和质量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度过转型期的必由之路。
强化对质量的考核,也是加强质量“共治”的有效方式。“可以将质量状况纳入到统计指标中去,质量考核和统计普查相结合才能反映质量进步的实际情况。”甘肃省副省长郝远认为,质检总局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质量考核。要想把质量考核作为一个抓手,放在手上、放在心上,只有把它列入统计指标,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提升质量。
“我们过去发布的东西都侧重于速度等方面,缺乏质量、结构方面的要素,所以这方面应该要加强。比如国家统计局每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就应该增加质量方面的指标,但这个指标应该具有公认性和合理性。”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司长张卫华表示,目前国家已经开始从战略层面重视质量,因此,包括质检总局对质量的考核在内,都应该有硬性的指标,只有以“三个转变”为抓手,落实统计制度和手段,加强产品质量的统计监测,才能真正把质量强国战略落到实处。
质量追求永无止境,质量发展需要共同努力。正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王和山所言,质量是全社会的问题,要重点做好路径设计,搞好质量文化建设,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质量统计,才能逐步建立企业质量问题的整体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