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经验 | 他们是如何推进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

2017-08-25 中国质量报
在8月22日的推进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现场交流会上,来自质检总局、江苏省政府、上海市政府、浙江省政府、广东省政府、工信部、农业部、国务院审改办的相关负责同志,作了会议发言,介绍了各自推进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质检总局


作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工作主管部门,我们将这项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质检改革的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务求实效。


——质检总局副局长 李元平


改革举措


——立足于目录“瘦身”,大幅取消下放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围绕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对能够通过消费者自我判断和市场调节保障质量安全的产品许可予以坚决清理。19类产品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涉及企业9000多家。8类产品由省级质监部门审批发证,涉及企业2900多家。


——立足于国际接轨,稳妥实施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国家认监委制定了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和助力车转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工作方案,并向WTO进行通报,待评议期过后实施。涉及的1200家企业不需再向政府部门申请行政许可,转由市场第三方向社会出具符合标准的认证。


——立足于优化服务,大幅简化企业取证程序。按照国务院授权,自今年8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6个省(市),对省级发证的17种产品,试行简化两个关键审批程序,一是将发证机关发证前产品检验,改为由企业提供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企业平均取证时间可再压缩40%;二是实施“先证后核”,企业提交申请并作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承诺后,经形式审查合格的,实行先领取生产许可证组织生产、后接受现场审查的优化措施。


——立足于放管结合,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着力用好监督抽查这个“利器”,扩大抽查覆盖面,加大抽查频次,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开展全覆盖监督抽查。相关省(市)对简化审批程序的产 30 34901 30 10721 0 0 845 0 0:00:41 0:00:12 0:00:29 2422实行监督抽查全覆盖,努力做到既放到底、又管到位。


下一步


许可更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


第一,许可更准。建立许可管理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于行业协会不断成熟,行业自律等措施逐渐完善的产品,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对于能够通过认证制度保障质量安全的产品,转为强制性产品认证或自愿性认证管理。


第二,审批更简。全面推行申报材料“一单一书一照”制。今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先证后核”、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等改革举措。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环节,进一步研究简化措施。加快推行“一企一证”。


第三,监管更强。一是政府质量监管到位,着力深化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改革。二是企业质量管理到位,推动企业打造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开展质量诚信承诺活动。三是质量基础设施支撑到位,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建设。四是监管保障措施到位,推动修订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产品质量惩罚性赔偿等制度。


第四,服务更优。加快网上审批系统建设,全面实施电子化和无纸化网上申报,实现企业“足不出户”即可申报、取证。鼓励推行在线预先服务指导制度,提高申报准确率。加快建设“掌上质检”,随时随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查询服务。



江苏省人民政府


大力推进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创新监管方式,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凝聚社会合力,实现质量共治。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马秋林



改革举措


——着眼于“放”,最大幅度向基层放权。一是彻底下放审批权限。今年1月1日起,省级21类产品全部委托市级办理。二是同步下移权力责任。省政府明确市级承接权力责任,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以及追责情形和免责事项,确保了委托下放赋权到位。三是提升基层承接能力。组织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着力提升基层人员能力素质,在经费、技术、装备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


——立足于“快”,最快速度助力企业创业。8月1日起对除危化品、食品相关产品外的省级发证产品全面实施“先证后核”。一方面,“先证”简化了审批程序,大幅压缩获证时间。另一方面,“后核”优化了审查流程,保证监管要求不降,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利益。


——致力于“减”,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构建覆盖全省的“智慧许可监管平台”,企业申报、部门受理、发证检验、颁发证书等环节全部实现网上办理;企业可通过手机APP随时在线咨询办理要求、查询办理进展。二是首创“扫码验证”电子许可证书。企业可扫码获取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效力。三是施行“不见面审批”服务。通过快递方式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送达企业。四是免收发证产品检验费。现场核查检验费由财政统一安排,实现了企业申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零收费”。


——聚焦于“创”,最大力度创新监管方式。一是完善日常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对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产品实行抽查全覆盖。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合抽查机制。二是推行质量信用管理。建立健全跨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机制,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三是健全风险监控机制。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评估,做好产品风险信息分析、研判和处置工作,推进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健全风险产品追溯处理机制。四是提高执法打假实效。推进执法打假重心下移,加强基层监管部门的执法力量,增强执法打假的威慑力。


江苏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着重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三是坚持科技支撑、全程在线。四是坚持放管结合、社会共治。


下一步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改革要求和本次会议精神,按照质检总局统一部署,加大改革实施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推进力度,努力把试点工作做扎实,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质量安全强保障、为企业发展创条件。


上海市人民政府


发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作用,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努力为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作出上海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昆林


改革举措


——取消委托加工备案。企业委托第三方许可证持证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时,不再需要向政府部门进行备案。委托方与被委托方之间的合同公证费用也无需企业承担,企业负担明显减轻。


——取消年度审查制度。企业主动公开基本信息和产品质量状况,并以企业为主体对其产品质量进行自我声明,接受社会监督。


——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对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到期申请延续的企业,只要提供区一级市场监管局出具的相应证明、产品品种结论为合格的检验报告、企业自主承诺书,即可免于实地核查和产品发证检验,直接发证,发证的时效性得到大大提升,深受企业好评。同时,产品检验环节的相关环节费用全部免除,降低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压缩审批时限。改进企业审查方式,优化产品检验环节,将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时限从原来的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同时,对企业提供1年内同单元产品省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报告的,免于发证产品检验。

——推行“一企一证”。 对企业多个类别产品实行一并核查,企业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就可领到一张包括多个产品类别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下放审批权限。将省级发证产品的受理、审批权限委托下放至各区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方便企业就近办理。鼓励具备条件的行业组织、第三方技术机构申请成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机构。


——加强许可与监管的衔接。对申请生产许可的企业进行现场审查后,立即安排执法人员对企业的相关产品进行监督检验,将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提前。


——加强基于风险的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产品风险等级、消费者关注度、企业质量管控水平、企业信用等级等因素,综合运用日常监督检查、企业巡查等监管措施,对监管对象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并予以动态调整。


此外,该市还通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建立产品质量逐级提升示范平台;继续推动社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的作用,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


——进一步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自今年8月1日起,对由省级发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17类产品试行简化审批程序改革,简化申请审批程序;推行生产许可电子证书;推行后置现场审查。


——进一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对不符合取证条件的要求及时整改,对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企业坚决查处和取缔。二是强化监督抽查,对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和试行简化审批的产品实行监督抽查全覆盖,对质量安全风险较高的产品和企业,增加监督抽查的频次和品种,抽查结果依法一律向社会公开。三是强化诚信监管。通过简化审批程序的申报企业,要事先作出书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对经查证承诺和实际不相符的失信行为采取相应的质量信用管理措施。四是强化创新监管。加快推进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工作,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行业质量状况调查报告的发布,推进试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进一步优化质量供给。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向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积极宣传各项重要改革举措。二是推进信息化管理,以信息化建设保障简化审批程序有效运行。三是加强基层所标准化建设,实现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四是加强正向质量信息供给。围绕热点消费品组织开展质量测评,给企业、市民更多有用的质量信息。


浙江省人民政府


“放管服”改革,是一个有机整体。事实证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越深入,政府质量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越显迫切。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从玖


改革做法


——大力实施“先证后核”为核心的行政审批“五个零”制度。质监领域创造性地推出 “五个零”制度,成为改革的先锋。一是省级机关“零审批”,将省级审批事项全部委托下放给各市及部分县(市、区),实现属地管理。二是行政审批“零等待”,由“先核后证”向“先证后核”转变,符合要求当场发证。三是方便企业“零出户”,全部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网上申请、受理、审批等功能;首创行政审批证书邮寄制度。四是清费减负“零收费”,工业产品行政许可审查经费和检验费用由财政买单。五是严格监管“零容忍”,凡在事中事后监管过程中发现有不符合条件或者违法行为的一律依法撤销或吊销许可证,并纳入“黑名单”严加管理。


——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努力构建产品质量治理新机制。出台《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先证后核”作业指导书》,对审批流程进行优化和调整,开发网上审批系统;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先后出台《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全面强化生产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同时,我省围绕社会共治,创新工作机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积极试点探索,稳步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扩面提质。积极指导宁波、绍兴、湖州三地开展试点可行性论证、试点产品选取、工作程序制定等工作。2014年6月5日,全国第一张“先证后核”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书在宁波诞生。在改革探索中,我们逐步改进“先证后核”工作机制,并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改革工作进行评估,优化工作流程。


下一步


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抓住全国首批试行简化生产许可证程序的契机,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完善监管机制,把生产许可证改革工作不断深化,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贡献。


广东省人民政府


大力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审批、强监管、优服务,推动改善营商环境,更好地激发企业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袁宝成


改革措施


——落实“放”的要求,做到审批更简。一是取消部分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我省在全国率先取消了棉花加工机械等5类产品的生产许可,并于2014年全面取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委托加工备案。二是大力简化审批程序。将生产许可证改革作为推动产业转移、加强产业共建的重要措施,明确简化产业园区企业申请生产许可的材料和程序;全面实施电子化网上申报受理。三是做好管理权限下放和承接工作。对国家下放管理权限的8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明确工作程序及要求,确保无缝衔接。


——完善“管”的措施,做到监管更强。一是完善制度设计,提升监管效率。出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企业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工作指引;明确各层级事权边界;明确监督检查内容划分,创造性地把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划分为行政性检查和技术性检查。二是引入社会力量,构建共治格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技术性检查,为行政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推行诚信自律,实施分类监管。探索开展基于行业自律的质量保障能力评价,推动企业开展质量诚信活动;对全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实行评级分类;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提升监管针对性。


——提升“服”的效率,做到服务更优。一是高标准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标准化。将受理范围、办理依据、申请材料、审批条件等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二是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集业务申办、综合受理、审批、制证、送达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100%网上可办;通过手机APP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切实减免企业办证费用。2014年以来,该省累计减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及发证产品检验费近4000万元。


下一步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这次会议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努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为质量安全强保障、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各项改革,为提高工业通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


改革举措


——简政放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是主动放权,压减数量,突出质量。2013年以来,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8项;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取消前置中介服务事项10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6项;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16项。二是加强监管,放管结合,抓好落实。出台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落实了“先照后证”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广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制定并公布了审批事项清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三是优化服务,规范流程,提升效率。建立长效机制,着力削减繁文缛节,减少和简化审批程序和申报材料。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网上“一个窗口”查询、受理、办理,落实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改革精神。

——突出重点,以改革提升工业产品管理水平。配合质检总局工作,对我部负责实施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围绕“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我部采取了一系列方便企业、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大大节省了企业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下一步,我部将进一步优化汽车公告的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真正为企业减轻负担。


——加强协作,不断提高中国制造市场竞争力。当前,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进入了攻坚期,任务重、难度大,我们将继续支持和配合质检系统,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清理和压减行业准入和生产许可事项,不断为创业创新降门槛,为市场主体减负担。


下一步


根据本次会议精神,认真学习有关部门、地方好的做法,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以高品质的工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


农业部


切实履行农药管理职责,特别是加强生产许可管理,把住关口,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张仲秋


改革措施


——严格标准,规范许可行为。制定颁布《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明确审批标准,细化审批程序。一是严格审批程序。二是严格准入条件。三是严格技术审核。


——提高门槛,把住准入关口。一是提高集中度。新设农药企业必须进入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农药企业迁址和新增原药生产范围的,必须进入地(市)级以上的化工园区或工业园区。二是提高工艺水平。农药生产企业必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高污染、高风险的落后产能,不能生产国家淘汰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淘汰的工艺、装置、原材料从事农药生产,不得新增国家限制生产的产品。


——放管结合,强化指导服务。一是简化审批。将农药生产许可原来按产品发证改为按类型发证,实行“一企一证”。二是优化服务。建立农药管理数据平台,推进网上申请审批。三是支持创新。支持科研单位和农药企业联合研制新农药,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四是做大做强。支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组建大型农药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


——加强监管,防范廉政风险。一要建立责任清单。规范农药行政管理事项的程序,实行规范管理、阳光审批。二要强化全程监管。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让监管全程留痕,保障廉洁执法、公正执法,提高监管效能。三要强化责任追究。对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开展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严厉惩处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下一步


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加强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农药产业健康发展。


国务院审改办


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国务院审改办副主任何建中


改革举措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了防止放而不管,切实做到“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我们要求各部门取消许可事项后,逐项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或替代办法,明确监管内容和重点、明确监管方法和手段、明确监管环节和流程、明确监管主体和责任。这对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制度改革而言也同样适用。质检总局提出,对此次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实现抽查全覆盖,我们十分赞同。关于加强这项工作涉及的经费保障问题,我们按照职责分工,正在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力争有所解决。在下一步审改工作中我们还将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坚决杜绝“放而不管”的现象。


——规范审批行为、简化审批流程。近年来,我们和质检总局一起研究制定了《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并根据各部门实践不断修订完善。对保留的许可事项,我们推动各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标准化指引》,简化审批程序,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委托质检总局对各部门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进行了专门评估,从评估总的情况看,各部门审批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比以前已有较大改进,但仍有提升的空间。这项工作也将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同步推进,互为助益。


下一步

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全力配合做好这项改革工作,切实把国务院有关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把“放管服”改革推向深入。



本期主编:孟   威

本期小编:彭    燮

来源:中国质量报

微信ID:zgzlbgw长按关注中国质量报

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