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发布文旅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和管理办法,让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破圈”引擎



6月24日,由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主办的“繁星闪耀,志愿同行——2022年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布活动”在广州图书馆隆重举办。活动上,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和《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现场还为首批基层文旅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授予了称号,为“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专家智库”首批入库专家颁发了聘书。

△志愿活动原创主题歌表演《志愿心 在一起》开场


《行动计划》构建文旅志愿服务提升体系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队长李若岚致辞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广州将以文旅志愿服务为重要抓手,统筹建设“繁星行动”文旅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此,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联合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和团市委共同发布了《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共同发布

《行动计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发展的七大重点和四大保障机制,包含了“满天星”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培育计划、“启明星”文旅专业志愿服务队发展计划、“北斗星”文旅志愿服务培训实践基地建设计划、“繁星行动”文旅志愿服务项目系列、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及统筹管理系统健全工作、文旅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工作,以及文旅志愿服务融合传播工作等七大模块的多主体、跨领域、多层次品牌性矩阵化大型复合项目,将构建起文旅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提升体系。《行动计划》的创新性突出表现在将跨部门统筹合作、社会协同参与、志愿者专业水平提升、结合文旅与社会治理等内容,通过具体措施进行解决和落实。这一创新的变革,使得《计划》相比过去的文件更为完善清晰,对实际的文旅志愿服务工作具备更强的指导作用。目前,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已建立起由文化、旅游、志愿服务等多元领域专家共同组成的“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专家智库”,并组建了9支面向不同服务领域的文旅专业志愿服务队,专家和专业队伍已经参与到第一批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培育计划中,逐步深化“专家指导+专业团队帮扶+基层组织者组织实施”的文旅志愿服务体系提升模式。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专家智库授聘仪式。专家代表分别是:广东省博物馆馆长助理、研究馆员王芳(右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周如南(右一);广州市导游协会秘书长沈莉莉(左一)。

繁星闪耀 志愿同行


《管理办法》开拓文旅志愿服务工作路径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公共服务处处长、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者总队副队长李怀恩解读文件



今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联合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和团市委共同出台了《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为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办法》在内容上呈现出三个创新点:一是进一步理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志愿服务组织与管理机制,阐明文旅志愿服务队伍的管理体系,为推动文旅志愿服务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保障;二是进一步厘清文旅志愿服务内容,创新性地把文旅志愿者划分为专家型、专业型和通用型三类,并对文旅志愿服务的服务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三是进一步融入新时代志愿服务特色,鼓励各类文旅志愿服务组织结合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内容,开展贴合实际、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办法》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情况和特点,在理顺逻辑、明晰机制、夯实根基的基础上,进行了符合当前时代需求的创造和延伸,为文旅志愿服务工作开拓了新路径。从《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的发布,到“繁星行动”的全面实施,我们希望统筹联合多方力量,构筑出一个具有强大能力、丰富资源、全面机制的工作支持系统,让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破圈”的引擎。

△文旅志愿服务十大方向志愿者代表情景诗朗诵《繁星璀璨的身影》

繁星闪耀 志愿同行


“共创培育”提升基层志愿者服务能力

作为《行动计划》最核心的内容——“满天星”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培育计划已经在5月启动,计划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基层的积极响应。从参与者的整体情况来看,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平均年龄为52岁,有三分之一来自常年活跃在基层社区的群众文化团队,另外还有文化馆和图书馆分馆运营人员,社会文化艺术机构、社会组织的骨干,多为艺术、旅游、体育、教育、社会工作领域的从业人员,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力量。





2022年度广州市基层文旅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合照


针对参与人员的情况,市文旅志愿者总队创新采用了“共创培育”模式,对组织者的项目策划能力、团队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育,成功策划出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紧贴基层的志愿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比较集中地回应了基层社区文化治理、特殊群体关怀、乡村文化振兴等社会关切度比较高的话题,注重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探索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如何通过志愿服务凝聚基层文化认同?对于这个话题,长年担任车陂街文化站站长桂海玉深有感触,她提出的“同舟共楫——美好社区营造计划”就是以车陂社区的传统龙舟文化为引,围绕“识龙舟”“树家风”“护河水”三大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说:“通过大家熟知的民俗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文化志愿,实现文化共创共享,才能有效地提高居民对社区文化传统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社区归属感。”而来自白云区景泰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的何育华也有同样的感受,她提出组织村内的“客家美食达人”组成志愿服务队,带领村中年轻人向长辈学习客家美食制作,加深村民对柯子岭客家文化的了解,促进社区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建设。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服务效能提升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痛点之一,本次的服务项目提出了许多好点子。天河区图书馆超级城市客厅分馆的朱家杰提出了“纸浅共创行——社区图书馆文化共创模式探索项目”,他计划动员周边企业、高校、社区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图书馆运营,推动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共创共享。白云区花花原创舞蹈队的贺春花希望解决的是广场舞团队的自我管理问题,她在黄石街组织跳广场舞已经有9年了,发现广场舞团队存在噪音扰民、缺乏专业指导、缺乏交流展示平台等问题,她想通过广场舞的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一方面促进广场舞队伍实现规范化自我管理,另一方面让城中村的来穗妇女走出家门,参与更多社区文化活动,转变为社区友邻互助员。针对特殊群体的文旅志愿服务应该如何提升?增城区长跑运动协会志愿服务总队的周月琴提出的“黑暗中的那根陪跑绳——文旅设施关爱视障人士服务提升项目”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项目将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陪伴视障人士奔跑,同时协助他们成为“无障碍设施体验调研者”,让他们对公共文化场所和景区的无障碍设施提出改善建议,促进无障碍设施的提升。专家认为,这个项目避免将关怀对象看成“无力的受助者”,而是帮助关怀对象发现自己的力量,鼓励他们走出困境、伸展自我。“双减”政策背景下,发挥青少年在志愿服务中的主体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本次培育中也十分强调青少年的参与度。胡惜春是番禺区一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骨干,她希望能为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的乡村孩子们做出一些努力,所以她提出了“红木棉艺术小屋共建计划”,通过组建青少年文艺志愿小分队,同时发动大家参与乐器捐赠行动,在乡村小学共建“红木棉艺术小屋”,打造成为青少年“文艺微心愿”的供需对接平台,通过这个艺术小屋,建立起不同区域青少年的沟通交流平台。繁星闪耀 志愿同行


2022年度广州市基层文旅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登台亮相

“文化新乡贤”“街坊公益文化能人”“都市文化志愿达人

在首批培育计划中,共有30名参与者的服务项目的策划得到了专家认可,将成为下一步总队培育的重点项目。为了鼓励他们在基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市文旅志愿者总队根据组织者的身份和项目特色分别授予了“街坊公益能人”“都市志愿达人”“文化新乡贤”的称号,称号使用期为3年,这些优秀组织者将带领他们的志愿服务团队扎根基层,履行他们的志愿服务承诺。

【七月联盟公益课】消夏活动提前收藏!声乐、陶艺、动感街舞……精彩课程不要错过

【回顾】完美收官!“花城少年向未来”——广州市第五届少儿艺术大赛原创组比赛圆满举办!

广州非遗在社区:广州市文化馆与中山大学协力推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


以上推荐欢迎点击图文查看

< 完 >

— 广州市文化馆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