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野外地质调查素描学习

2015-07-22 地下水环境网

来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是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记录,其目的在于简明表示一个地质现象和一些地质实体的空间变化及相互关系。并尽可能给人以立体感和真实感。


地质素描有两种表现形式:平面图形素描立体图形素描


平面图形素描,是反映某一角度或某一横剖面的地质现象,用极简单线条,少量地质符号为辅助,按可见实际地质现象表现这一横剖面范围内特定的地质内容。类似速写的一种表现方法。




立体图形素描,不但要表现地质现象的存在和诸多因素间联系, 而且把现象的空间关系反映出来,给人以立体感觉。它是以绘画为基础的一种表现手法。



素描要点

要真实且形象地反映地质内容,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用透视关系反映地质构造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其原则是:近大远小。

近:高、大、宽、前、下、弯、滑

远:低、小、窄、后、上、直、朦


2、用“块面”关系反映地质构造形状的起伏变化。主要有竖面、平面、倾斜面、波状面和弧形面五大面。如褶皱的“块面”分解。


3、用线条表达地质的形态变化

要把空间特征表现在平面上并显示立体形态,必须把变化复杂的光线,即明与暗表示出来,没有明暗便没有立体,在地质上一般用轮廓线、块面分隔线、阴影线(线条加密)来表达。线条可以是水平线、直立线、斜线,也可以是弧形线和曲线,这些线条要与五大面对应使用,即“线条随面走、面变线也变”。只要掌握了这个法则,物象的主要分割面的性质和基本外形起伏就可反映出来。用线条的平直、弯曲、粗细、长短及其疏密变化便可以把地形的缓急、陡峭勾绘出来。
在运用上述线条法则基础上,常以点线、折线、曲线、丁形线、小片全涂、平直线等六种辅助线交叉使用,或选用其中某一种作为主要线条,以再现不同类型的景物。如坚硬的砂岩用折线,凹凸不平的用丁形线,广阔平原和田园、水平层理用平直线,沙丘、沙滩用点线,外貌圆滑、尖利构造用曲线等,不同线条所起的效果不同。
素描原则

1、主题明确

不同的调查研究目的,决定不同的素描内容,作者画素描之前应对某一地质现象进行深刻认识,认识越正确、越透彻,确定素描的主题越有说服力。

2、素描位置选择

选择画素描角度很重要,观察角度不当会造成严重的错误。如一个平卧褶皱。当垂直轴向观察时,只能表现岩层“水平”的产状,不能真实反映构造形态。经验证明:最宜于表现特象立体感的角度,作者能乍到物体三个角度(三个面),如素描山岳或山前地带的十二月形态,应选择与山脉走向45°交角方向。褶皱构造位置,应选在与天然剖面的垂直方向或大于45°侧视角度。总的原则是要能够全面反映想要表现的地质现象和能更形象表现地质现象形体变化,一般以侧视及俯视两个角度结合起来选择较为合适。


地质素描的步骤

1、控制比例,划出总体轮廓,确定景象前后位置。

控制比例一般用比例法:素描前手握铅笔,伸直手臂,以笔的一端瞄准景物高、低、长、宽、大、小等可比较的一端,并移动拇指把一端准确记下来。以第一次的比较长度作为一,其他各次以其比较的相对比例相应地定在图上,作为圈定大体轮廓的控制。然后用简单线条勾出图象的大体轮廓,并作为圈定整个画面其它景物高低、大小、远近比例标准。

2、画出景象的几何立体形态,划定块面

在大体轮廓已定基础,从近到远、从主到次,逐个将已圈定的景象单位按实际形状所近似的几何立体形状依次圈定出来,并分析其主要块面性质,画出分割线条。这时素描已初具立体感效果。

3、画细部,加注说明

当分隔线条画完后,即应着手景物细部的表现,作者根据要表达的地质内容特点,可选用不同线条。完成后加注说明:

1)图中的主要高地、居民点、河流等名称和标高;

2)地层界线、地质符号或代号及相应说明;

3)比例尺、方位、日期;

4)图名或素描图说明。












举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