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重温”含水层
一、概念
含水层(aquifer):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其含义表明它不但储存有水,而且水可以在其中运移。
隔水层(aquifuge):指不能给出也不能透过水,或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也就是说,隔水层有的可以含水,但是不具有允许相当数量的水透过自己的性能。
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标志并不在于岩层是否含水,关健在于所含水的性质。空隙细小的岩层,所含的几乎全是结合水,而结合水在通常条件下是不能运动的,这类岩层起着阻隔水通过的作用,所以构成隔水层。空隙较大的岩层,则含有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能透过和给出水,即构成含水层。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并不存在截然的界限。
二、含水层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
(1)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岩层要含有地下水,构成含水层,首先要在岩层中具有存水空间;
(2)有利于地下水聚集和储存的地质构造:空隙只能解决岩层是否有存水空间,但不能解决岩层是否能储存得住水的问题,只有那些既具有容纳重力水的空间,同时又具备有利于水储存的地质构造岩层,才能存住水,形成含水层;
(3)具有充足的补给来源:有了能容纳重力水的空隙岩层和有利于蓄水的地质构造,只能解决容纳重力水的空间和储存重力水的地质条件,还不能解决有水无水的问题。
所以,只有那些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并处于有利于蓄水的地质构造中的空隙岩层,才能形成含水层。
三、含水层的类型
为了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含水层进行研究,了解其内在的规律,将含水层进行分类:
(1)按岩层渗透系数大小不同,可分为透水层和隔水层,透水层又分为强透水层和弱透水层;
(2)按渗透系数随空间位置变化程度不同,含水层可分为均质含水层和非均质含水层(在均质含水层中,渗透系数不随坐标位置变化而变化,是个常数;非均质含水层中是个变数);
(3)按渗透系数是否随渗流方向改变,将含水层分为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含水层是指岩层中各点的渗透系数与渗流方向无关,即在同一处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系数均相等(Kx=Ky=Kz);各向异性含水层指岩层中同一处的渗透系数随渗透方向的不同而不同,即在同一处不同方向上的渗透系数是不等的。);
(4)按含水层空隙类型将含水层划分为:孔隙含水层(松散岩层的孔隙中贮存了地下水,就形成了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坚硬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后期的变动过程中可形成各种成因的裂隙,如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它们成为坚硬岩石的贮水空间,具有密集裂隙的岩层含水之后,就形成了裂隙含水层)、岩溶含水层(可溶岩溶蚀后形成的溶隙饱水后,即可形成岩溶含水层);
(5)按含水层的埋藏状况分:无压含水层(含水层之上没有连续稳定的隔水层覆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通过空隙可直接与大气相通,地下水面即为含水层的上界面,也称为潜水含水层(上层滞水除外)和承压含水层(位于两个隔水层之间,被地下水完全充满的含水层。)。
地下水环境网从构思到建立,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从无到有,团队逐步建立,资料不断完善,技术越发成熟,但我们仍处于于摸索阶段,还有很多的不足和遗漏。我们再接再厉,我们充满希望。也希望有更多的志道合之人加入我们的团队,为地下水行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