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聘】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6年人才招聘计划

2016-06-17 地下水环境网


一、环境与资源学院简介

环境与资源学院(http://cer.jlu.edu.cn/cer/)涉及了三个一级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水利工程(均为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3个系,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五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六个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国土部合作共建的地下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和“地下新能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修复”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环境与资源学院现有专业教师75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3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4人、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6人次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次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约95%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5%的教师具有长期出国留学(进修)经历。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到款科研经费近2亿元,承担的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课题1项,项目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及青年基金项目等51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子课题5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项目6项;农业部公益性项目1项;环保部公益性项目课题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8项;吉林省科技厅划项目39项;吉林省发改委科技项目7项。

近五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80篇,获省部级科研项目奖励1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6项。

二、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

1.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系

(1)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赋存与循环运动机制;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量-水质统一管理、地下水人工回灌、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等方面的研究;

(2)地下水演化规律与地下水污染控制及修复

研究地下水水化学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地下水系统中原生劣质组分形成和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的主要地球化学作用,模拟和预测天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下水循环和水化学演化趋势;研究污染物在多维、多相饱和-非饱和含水层系统的运移和转化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和机理,研发地下水中不同污染物的高效低耗的处理和修复技术。

(3)地下多相流体反应运移理论与应用

研究地下常规或非常规环境条件下,流体运移过程中的水-岩-气-热-力相互作用机理,及该过程中的温度场-流场-化学场-应力场之间的互馈演化与耦合作用过程及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复杂环境(如高温高压)系统中流体储存形式和运移演化预测,以及系统本身特性(孔隙和渗透性、地球化学、岩石力学、热物理等)的变化预测研究。

(4)流域水文循环及水文水资源预报

分析水文气象要素的演变规律,定量评价环境变化指标及演变趋势;采用敏感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手段识别环境变化关键影响因素;采用物理模型模拟流域径流的响应过程及演变趋势;针对工程实践为依据,进行模型的不确定性技术研究,构建具有流域(区域)适宜性的水文水资源预报理论和方法。

  2.环境科学系

(1)典型污染物在水土环境中的形成、迁移转化和归宿研究

典型污染物在水环境多相体系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典型污染物在表层土—包气带—含水层中的迁移和转化研究;典型污染物在极端水土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2)资源环境经济价值理论及环境经济管理技术

应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价值评估与污染损失评估;环境经济基本理论、方法及手段。从事环境管理与政策分析,重点探讨环境管治过程和环境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低碳经济发展理论、模型及应用;研究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等。

(3)生态环境系统理论与技术

应用现代环境生态学、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医学、生态农业等学科的理论、3S技术和环境模拟方法,研究环境与健康、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规律,不同尺度下生态环境演变趋势等。

3.环境工程系

(1)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

重点研究污染场地的调查方法和技术、污染风险评价与管理、污染模拟和预测;污染场地的控制与修复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污染场地污染概念模型构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特征及机理;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试剂/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2)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利用

重点研究生物、物理及化学方法对饮用水、城市废水、特种工业废水处理及资源化理论与技术;水污染处理工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行管理等;水污染治理新材料的研发、性能评价及应用;水处理设备的研发、性能评价及工程设计等。

(3)环境生物技术

重点研究污染水、土的生物修复机理、过程及效能;生物制剂及产品研发;废弃物生物资源转化;环境污染物的电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污染环境分子诊断技术。

(4)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重点研究固体废物的地质处理处置模式及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三、招聘目标

1.学术带头人

主持过重大或重要的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本学科领域论文或出版有较大影响的著作,并能够讲授本学科领域的核心课程。

  2. 学术骨干

具备学术带头人的潜力;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本学科领域论文,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过重要科学研究项目,具有讲授本学科领域核心课程的能力。

3.博士毕业生

近年来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本学科领域论文,具有讲授本学科领域核心课程、野外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能力。

四、应聘条件

1.已获得博士学位或2016年应届博士研究生毕业,本科及博士研究生均应毕业于部属高等学校。人品端正,朴实勤奋,团结合作,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学风。

2.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原则上初始学历应为部属高等学校全日制本科毕业(不含独立学院),并获得学士学位,且博士研究生毕业于部属高等学校;本、硕、博、博士后研究阶段经历原则上应包含一段非本校经历。

3.年龄要求:学术带头人年龄一般应在45周岁以下;学术骨干年龄一般应在40周岁以下;博士后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博士年龄一般应在30岁以下。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和国外博士后出站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4.招聘专业: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及其相关专业。

对于成果突出的海外博士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海内外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可以常年申报,单独办理。

五、应聘办法

应聘者请提供下列材料:

1.应聘申请和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经历、工作经历、职务职称、成果情况(含论文、专利、项目、奖励等)及婚姻状况等,学历、学位、任职资格、获奖证书扫描件等。

2.两封同行专家推荐信。

3.应聘岗位的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

4.个人对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要求

六、待遇

环境与资源学院所有引进教师的待遇统一按照《吉林大学引进优秀人才暂行办法》执行,请参阅   http://www.jlu.edu.cn/newjlu/zcnx/yxrc.htm。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邮箱: cer@jlu.edu.cn

电话:0431-88502606   手机:13843133641

注:请大家对照条件,有国外或刚回国的人才信息的,积极推荐!也请注意到条件中东北地区放宽的条件,如其他地区超龄但东北地区未超年龄的人才!有推荐和申报的请及时与院办张艳群主任(0431-88502606)联系!

申报材料截至日期为6.24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