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寒武纪微型原生后口动物-冠状皱囊动物,人类远祖的至亲。
伦敦时间1月30日16时(北京时间1月31日0时)在线提前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以封面亮点文章的形式,发表了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和剑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合作研究的重要成果——《陕西寒武纪最早期的微型后口动物》。
这是该团队11年来的第13篇Nature/Science文章,在目前中国的地学领域不可多得,甚至是罕见的。该文第一作者韩健,通讯作者舒德干院士。
(数据来自青塔公众号)
冠状皱囊动物
冠状皱囊动物,最古老的原始后口动物之一,由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韩健研究员等在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微型动物化石的研究中发现。这种动物成体仅1毫米的微型动物,被认为代表着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最早期的微型人类远祖至亲。这将对人类早期祖先的认知,由距今5.2亿年前推至5.35亿年前,其体积则也由“厘米级”推至“毫米级”。
(冠状绉囊动物腹面、侧面图,图片来自青塔公众号)
(图片来自西北大学宣传部公众号)
动物谱系树
科学界已有共识,地球上所有动物共同构成了在亲缘上彼此关联的动物界或动物谱系树。动物界中数以亿计的古今成员依其谱系演化关系可以归并为基础动物、原口动物、后口动物三个亚界。其中,后口动物亚界的起源演化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特别关注,恰在于我们人类是这个独特的单谱系大家族的一员。
(图片来自西北大学宣传部公众号)
舒德干
舒德干教授,男, 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生于湖南湘潭。西北大学早期生命研究所所长,德国洪堡博士后,长江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 《Acta Geologica Sinica》(地质学报英文版)主编。
主要从事进化古生物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爱好进化论,主持翻译《物种起源》并撰写“物种起源导读”和“进化论十大猜想”。以第一作者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发表了11篇学术论文,由此在澄江动物群发现了“尖山海口虫”、“华夏鳗”、“西大动物”、 “地大动物”、 “北大动物”、“昆明鱼”、“海口鱼”、“钟健鱼”、“长江海鞘”、“古囊类”、“春光虫”等一系列最原始的似半索动物、头索动物、“干群后口动物”、脊椎动物“第一鱼”、尾索动物、棘皮动物、栉水母等始祖型动物化石。他还较系统总结并厘定了我国高肌虫研究,首次发现了最古老的三叶虫软躯体构造化石;提出“三幕式寒武大爆发构建动物树”假说和“脊椎动物实证起源”新假说。其部分研究成果被收录入中、美、英、德、法、日等国教材、百科全书、科学辞典、专著、博物馆。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