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系列解读之——背景值叠加对预测结果的影响

2017-03-28 蒋七 地下水环境网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预测结果应给出预测因子不同时段的影响范围与程度,并叠加环境质量背景值。下面就考虑背景值叠加的污染物影响范围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

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指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后对地下水水质产生影响的范围,一般以预测因子最低检出限圈定边界。以解析法预测重金属污染物六价铬的浓度分布为例,点源瞬时泄漏100天时,含水层中六价铬的浓度分布如图1所示,根据《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六价铬的检出限浓度为0.004mg/L(小数点后最多位数3位,精度),预测圈定的六价铬影响范围为3069m2。


图1  点源瞬时泄漏100天污染物影响范围分布图

上述计算以地下水中天然状态下不含六价铬为前提,即未叠加背景值,或背景值小于检出限,按标准的检测技术方法未检出。当现状监测的六价铬浓度大于检出浓度时,其环境影响范围的圈定再使用检出浓度限值0.004mg/L就不太合适了,可选择以检测精度0.001mg/L作为影响叠加值进行计算。检测精度是指被检测物质在一定浓度区间内,该检测方法最小有效检测值。以六价铬天然背景值为0.01mg/L为例,水中每增加0.001mg/L,现有水质检测方法即可检测到0.011mg/L的浓度值变化,则0.001mg/L可视为对地下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但0.0103mg/L则无法检测。

本例中,按六价铬背景值叠加后,其影响面积应该为4173 m2(见图2)。可见,叠加背景值前后,影响范围较未叠加之前圈定的范围增加了36%,相差1104m2,差异十分明显。


图2  叠加背景值后的污染物影响范围分布图

因此,在评价环境影响影响时,应充分考虑特征评价因子背景值的叠加影响问题。

另外,补充说明一种常见状况:

建设项目产生的废水常常含有较大浓度的CODCr(化学需氧量),应将其列为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因子。常用的地下水环评工作中水质评价标准如《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地下水水质标准》(DZ/T 0290-2015)等均未对CODCr给出水质标准限值,但却给出了高锰酸盐指数(CODMn),两者易产生混淆。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见过少数报告在预测部分默认CODCr与上述质量标准均给出水质限值的CODMn(高锰酸盐指数)视作同一指标,因两者差异很大,也没有固定的换算关系(有经验系数认为:CODCr=(2.5-4)×CODMn),导致评价结论不可靠。事实上,CODCr(化学需氧量)主要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测定CODMn(高锰酸盐指数)一般用于较清洁水体的测定。建议:预测CODCr因子时不作超标面积及超标倍数计算,现状调查未监测CODCr的情况下,预测结果亦不叠加背景值。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归纳于工作中见闻,如有疏漏不当之处,请在评论区留言,希望与读者相互探讨,共同进步!

编辑:毛超


-------------------------------------------------------------------

推荐阅读

【资料】地下水相关专业精品课程

特刊 | 地下水环境网资料汇总(喜迎2017)

【福利】地下水专业相关书籍下载

【福利】地下水专业考研资料整理

【政策】国务院今日发布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排污许可)实施方案  (附全文)

【前沿】未来十年水工环学科发展战略之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领域

【观点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系列解读

【解读】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解读

【技术】地下水典型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

-END-

注:加下图小编微信入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