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国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调查史
中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始于2005年,由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该调查原计划在2010年完成。但一直推迟至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才联合发布了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相对于长达近10年之久的调查,《调查公报》只有短短的2200余字,没有具体的调查数据,也没有具体的污染分布图,只有笼统的全景式的总结——据该公报,全国土壤调查点位的16.1%受到了污染,其中耕地部分的污染比例高达19.4%以上;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工业园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场地、采油区、采矿区、污水灌溉区、干线公路两侧土壤的污染比例,依次高达36.3%、34.9%、29.4%、21.3%、23.6%、33.4%、26.4%、20.3%。
2014年环保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无机污染物中,镉污染的点位超标率最高,达到了7%。以上数据,是一种抽样调查所得的“点位超标率”,即:受污染点位数量/调查点位总数量。这个“点位超标率”,是否适足以反映全国土地受污染的一般情况,抑或尚存保守?目前尚无法定论。惟《调查公报》的公布,有两个背景,值得重视:
其一,此次调查,点位采集的总体量足够大。
据环保部披露,“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共完成65637个点位、18万个土壤和农产品样品的采集及测试,获得470万个实测数据和205万个野外样点环境信息,制作图件1万件,累计培训15000人(次)。”同年底召开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集成工作会议”还有明确要求:“总报告的结论要慎重,需通过反复讨论,协商确定。”
其二,环保部选择将土壤污染的相关数据暂时按照国家秘密进行管理。
2013年1月30日,律师董正伟曾向环保部提交公开申请,请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方法信息。环保部“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作出答复,答复内容总计22页”。但这份《环境保护部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没有公开土壤污染调查数据信息。环保部的解释是: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属于国家秘密,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4条规定,环保部不予公开。
稍后,董正伟依据《行政复议决定书》,向环保部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继续要求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数据信息。2013年5月5日,环保部做出《行政复议决定书》,解释为何不能公布土壤污染数据——“主要是完整地掌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是一项艰巨工程,而相关管理基础薄弱,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的土壤调查属于普查性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从宏观上反映总体状况。因此在问题尚未核实清楚之前,相关数据暂时按照国家秘密进行管理。”
上述背景,以及《调查公报》的迟迟难产(2014年4月17日才披露)和公报本身的极简化处理(仅2200余字)这些事实,当有助于加深对公报中的“点位超标率”的理解。
中国首次“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同样始于2005年。该项目“计划利用10年时间,完成我国主要地区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覆盖面积440万平方公里,全面掌握我国地下水污染状况,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依据。”但迄今为止,该项目仍未对外发布任何正式的报告,也未公布任何调查数据。
目前可供参考者,只有2006年环保部在公开会议上透露的一份相当扼要的统计: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有5.27亿吨水量不达标。此外,目前全国还有3亿多农民在饮用不合格的水。”
另一份值得重视的区域性质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始于2006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发起,至2010年底完成。该项目“首次在华北平原进行了系统的地下水污染、特别是有机污染的调查和评价,完成了1:25万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152586平方公里,1:5万重点区地下水污染调查22200平方公里,采集地下水样品7379件,土样666件。”
项目调查结果显示: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几乎无Ⅰ类地下水,仅在大清河冲洪积扇零星存在,Ⅱ~Ⅲ类地下水沿太行山、燕山山前呈带状分布,沿地下水流向下游逐渐变为以Ⅳ类地下水为主,至中部平原下游和滨海平原主要分布为V类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仅占22.2%,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1.25%,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笔者注:主要是工业利用)的V类地下水占56.55%。深层地下水综合质量分布基本与浅层地下水类似,但综合质量略好于浅层地下水。其中,直接可以饮用的Ⅰ~Ⅲ类地下水占有26.45%,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的Ⅳ类地下水占23.13%,需经专门处理后才可利用的V类地下水占50.42%。”换言之,华北平原大部分人口密集区的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
编辑:飞达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推荐阅读
【政策】国务院今日发布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排污许可)实施方案 (附全文)
【前沿】未来十年水工环学科发展战略之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领域
【解读】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解读
注:加下图小编微信入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