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聚焦雄安新区地下水的那些事
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由于开发程度较低,雄安新区城市建设基本是从零开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雄安新区蓝图怎么绘、城市怎么建,水文地质工作又该如何开展?
以下为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新区开展地下水工作的最新消息,若有不足,还望指正。
<根据网络整理>
★
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为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驾护航
大凡城市,皆因水而生。
白洋淀为雄安新区最重要的水域,又是华北大平原上的最大淡水湖,地跨河北安新、雄县、容城、高阳以及任丘五个县,其中85%的水域在安新县境内。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千米,由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39个岛村组成,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3个淀泊,百亩以上的大淀99个。九河、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萍河、杨村河、瀑河等,河河通淀,河淀相连。雄安新区地下水枯水期浅层水水位在10米左右,深层水水位一般在25~35米,其中,被誉为“神泉秀水”的雄县矿泉水含水层埋深500~600米,为含锂、锶、碘、偏硅酸的饮用天然矿泉水。
近年来,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出现短缺局面。由于安新县、雄县城乡建设、村镇建设范围增大、白洋淀降水偏少等多种原因,白洋淀部分区域已经非湖泊属性。地下水作为该地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开采量大,开采程度高,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濒临严重超采区。
因此,建设雄安新区生态城市,亟需保护白洋淀地表和地下水资源。
近期,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补充水源,解决当前白洋淀湿地地表水补给不足、浅层地下水水库无以为继的资源短缺问题,既保证新区发展用水,又要保障新区生态用水。
中长期,一是要开展基于河长制框架下的全流域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调查、水土污染监测防控,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系统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及相关地质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地表水水质与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为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水文与水资源管理、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尽快建立覆盖全流域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建成一套集数据接收、分析、结果发布功能为一体的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从而实现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快速预测预警。
增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雄安新区设立前作了大量前期论证和科学评估工作,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即是其中之一。201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就是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雄安新区所在区域的建设用地限制性因素少,几项关键性因素中,活动断裂和突发地质灾害均不存在,地面沉降轻微或一般,土壤环境清洁或较清洁,浅层地下水未污染或轻污染,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如果再加上地理区位优越、生态环境优良、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等条件,雄安新区建设用地的综合适宜性较高,在整个京津冀地区都具有明显优势。这也为新区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资源环境基础。
实施全面立体监测
记者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获悉,该院目前已在雄安新区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9个,每个监测站点将自动发送48个实时水位、水温数据,每年进行两次水样采集获得100项水质监测数据。专家指出,连续翔实的地下水基础数据加上先进的预报预测、地下水数值模拟等信息系统,将为合理配置水资源、科学规划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自2016年起,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在雄安新区新建地下水监测站点18个。加上已有的地下水监测站点,雄安新区已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9个,均已安装一体化地下水自动监测仪器,监测水位、水温和水质的动态变化。这些地下水监测站点位于河北平原的核心地带,在平面上,沿着以地下水流向为主设置的三横三纵六条骨干剖面分布,同时兼顾白洋淀湿地进行重点监测;在垂向上,涵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含水层,实现对雄安新区地下孔隙水的全面立体监测。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专家指出,地下水是雄安新区主要供水水源,是提高新区居民生活水平、支撑新区可持续建设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保障。布设地下水监测站点,实施地下水动态监测,是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制定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措施,减轻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及其相关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雄安新区建设中,将为科学谋划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
开展地下水资源、应急水源地勘查
地下水水源地对于雄安新区供水安全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保障其起步区建设的用水需求,还可作为应急备用水源。研究区以往虽进行过多次水文地质工作,但受工作目的局限,其成果精度较低、时效性差,无法满足新区规划及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的要求,建议开展地下水资源调查,对拟选的两处水源地靶区,开展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水源地应急供水能力,提出开发利用及应急供水方案,为水源地设计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数据库与三维地质信息平台
构建系统运行环境,利用数字模拟、大型数据库系统、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城市基础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多专业的地质信息和成果进行集成和综合,对三维地质结构进行模拟展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热资源、地下水资源、地下空间资源、区域地壳稳定性、土壤地球化学、地质灾害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为城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地质信息支持。
建设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系统
实时监测地面沉降、地下水环境、土地质量、重大工程稳定性、地热和浅层地热能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等,提供及时监测数据,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推进雄安及周边地下水超采治理
记者从河北省水利厅获悉,该省积极推进雄安新区水利规划建设各项任务,下大力推进雄安新区及周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河北将加大新区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水源地周边、河流源头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努力实现清水下山、净水入库入淀目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积极推进白洋淀上游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水产业,严控入淀污染源。
据悉,河北围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不断提升雄安新区水安全保障能力。在加快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抓好新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管理,提升新区防洪减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规划。
未完待续......
编辑:言五
-----------------------------------------------
推荐阅读
【政策】国务院今日发布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排污许可)实施方案 (附全文)
【前沿】未来十年水工环学科发展战略之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领域
【解读】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解读
-END-
注:加下图小编微信入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