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讯】断裂对漳州盆地地下热水运移控制作用研究

2017-12-26 甘浩男 岳高凡 地下水环境网

摘要:断裂构造对地下热水的赋存与运移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盆地内多个温泉进行温度测量,获得漳州盆地地表温度场分布特征;使用石英温标对地下热水进行热储温度估算,南靖-厦门断裂以北地区温泉热储温度明显高于南侧,说明其对地下热源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平潭-东山断裂沿线热储温度较高,说明其为深部热源向浅部的运移提供通道。


1.项目概况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能源严重依赖跨区域调配,导致发电成本高、传统能源燃烧影响环境等问题。干热岩资源是地热资源主要的赋存形式,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花岗岩型干热岩资源的重要潜力区。2016—201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了“东南沿海厦门—琼北地区地热资源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承担。主要目标任务是总结漳州工作区干热岩资源赋存特征,提出断裂对漳州盆地地下热水运移的控制作用,为干热岩资源勘查开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2.成果简介


2.1 漳州地区温泉分布特征


漳州地区共出露温泉56处,温泉展布整体呈北东走向,东山、云霄、漳浦、龙海、漳州、长泰等地温泉明显受平潭-东山北东向深大断裂带控制;诏安、平和、南靖、华安等地温泉明显受福安-南靖北东向深大断裂带控制。据前人研究,大部分温泉出露位置处于居里面隆起或凹陷轴部,少部分处于居里面隆起与凹陷的拐点,说明浅地表地热异常与深部热背景有密切关系。


2.2 断裂对浅部温度场控制作用


漳州盆地采集温泉水样16处,根据样品采样温度完成漳州盆地温泉温度等值线图(图1)。东泗温泉-汤岸温泉-杏林湾温泉一带温度较高,与北东向平潭-东山大断裂相一致,推测此断裂对沿途温泉的形成有重要控制作用。此外,芗城区温泉及汤坑温泉一带温度也较高。


▲图1 漳州-厦门地区温泉等值线图


芗城区温泉-东泗温泉-盘古温泉一线与天宝-漳州北西向断裂相一致,推测此断裂亦为主控热断裂。然而与芗城区温泉相距仅5km,九龙江南岸的新塘温泉则为温度低值,形成这种落差的原因可能与另一条NWW向的洋西-圆山断裂有关。由于断裂上下盘具有差异热结构,芗城区温泉位于断裂上盘,其热结构相对有利于热(水)上升至浅部,而新塘温泉位于断裂下盘,由于断裂带作用对水热活动起一定阻挡作用导致了温度的突变。另一个证据来自漳州及其邻区地壳变形数据,NWW向洋西-圆山断裂处存在地壳升降的正负差异,近代以来断裂北盘(上盘)上升,南盘(下盘)下降,具有相对逆断层挤压性质,这种主应力的作用可能造成水热活动在断层上的不连续性。根据区域断裂的对应情况,洋西-圆山断裂可能为南靖-厦门断裂的一部分。


2.3 温泉对深部温度场控制作用


采集漳州—厦门地区16处温泉水样,进行SiO2含量分析,利用二氧化硅温标(无蒸汽损失),计算得出天然温泉相应的热储温度值。从汤坑温泉至杏林湾温泉做一条剖面(剖面位置见图1中A-B),对比分析NEE向温度与热储温度变化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沿NEE方向,温泉出口温度在芗城区温泉附近具有明显的突变,达到了最高出口温度105℃,随后逐渐下降稳定至70~80℃;热储温度曲线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突变,沿NEE方向,热储温度缓慢上升,至芗城区温泉附近热储温度上升幅度加大,至杏林湾温泉附近达到最大142.39℃,随后缓慢下降至130℃。对比出口温度曲线与热储温度曲线,两者均在芗城区温泉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结合区域断裂分布可以看出,洋西-圆山NWW向断裂从突变处经过,从其对温度场的控制作用来看,洋西-圆山断裂应为南靖-厦门深断裂的一部分,且此断裂具有明显的阻水(热)作用,与其水文地质特征相一致。温泉热储温度在杏林湾温泉以西达到最高值,与之对应温泉出口温度有短暂的升高,推测受此处通过的平潭-东山断裂影响。平潭-东山断裂由于其左行走滑作用,形成一系列韧性剪切带等塑性变形,学者普遍认为是漳州地区主控热断裂,本次研究也证明此断裂附近具有较高的热储温度。


▲图2 汤坑-杏林湾温泉温度与热储温度剖面图

3.成果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断裂构造对漳州盆地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为深部热量向浅部运移的特征提供了依据,对漳州地热田的热成因模式进行了补充,对于东南沿海同类型地热田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甘浩男 岳高凡供稿)



推荐阅读

【头条】《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全文发布(附全文)

【干货】地下生态城市与深地生态圈战略构想及其关键技术展望

【更新】聚焦两会中关于地下水的那些事(完整版)

 特刊 | 地下水环境网资料汇总(喜迎2017)

【资料】地下水相关专业精品课程

【福利】地下水专业相关书籍下载

【福利】地下水专业考研资料整理

【政策】国务院今日发布  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排污许可)实施方案 (附全文)

【前沿】未来十年水工环学科发展战略之重点发展方向和优先发展领域

【观点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系列解读

【解读】优化评价内容 严控新增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解读


-END-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公众号

编辑:言五

注:内容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仅供参考与交流,如有侵权请留言后台处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及作者。


注:加下图小编微信入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