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污染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梳理

2015-10-20 小莹子 地下水环境网

我们愿做知识的搬运工,为更多的小伙伴提供更全面的学习资料。


在现行地下水导则条件下,笔者通过近年污染类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工作经验,结合评审会中专家关注重点总结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以火电行业为例),分享给大家。

地下水专题评价报告在地下水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成果提交后进行。

1.地下水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

1.1评价等级

依据原《导则》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判定地下水评价等级。

1.2评价范围确定原则

(1)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统一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单元或具有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的沉积单元和构造单元,如蓄水构造、孔隙含水系统)边界,包括①地形边界:地形分水岭,一般为山脊线;②地质边界:地质构造边界,如含水地层中的隔水断层、岩体接触带为侧向边界;③水文边界:与地下水有水力联系的河流、湖泊,以及泉的溢出带等。

(2)对项目区域内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地下水敏感保护区的情况:①若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排泄区恰好位于水源保护区或其他敏感保护目标保护区的上游,上游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排泄补给下游的水源区,则评价范围除要考虑整个水文地质单元外,还必须考虑下游的水源保护区;②若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上游存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地下水敏感保护区,根据相对位置关系等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将敏感保护区划入评价范围。

(3)项目区域无明显水文地质边界且不涉及地下水敏感保护区的情况,评价范围边界可根据分散式地下水环境敏感点的分布情况、地下水流向和等水位线分布人为划定,评价范围大小满足导则中Ⅰ类项目评价范围面积要求。

1.3地下水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①说明涉及到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和除生活饮用水源地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它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名称、坐标、开采层位(地下水)、与厂区相对位置关系、供水量、供水人口、现状及规划情况等;

②说明地下水评价范围内村庄居民水井的供水现状、供水方式、饮水来源、水源的性质、水井井深、含水层类型、相对位置、评价区内相关单位的饮用水状况、含水层的目前使用功能及潜在使用功能。

2.环境水文地质特征

2.1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等。

2.2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

评价区地层岩性、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和地下水污染源调查等。

需要的图件包括评价区1:5万水文地质图、经过厂区的两个方向(沿地下水流向和垂直地下水流向)的剖面线图、各水期的等水位线图、地下水动态曲线图、地下水污染源分布图等。

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场地包气带岩性、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内容。

需要的图件包括评价区1:1万水文地质图(一级评价)、场地钻孔综合地质柱状图、场地剖面图、包气带等值线图等。

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监测点

包括地下水水质和水位监测点的位置、分布、监测层位、井深、水深等信息。

一级评价水质点≥7个点/层,水位点≥2倍水质监测点;

二级评价水质点≥5个点/层,水位点≥2倍水质监测点;

三级评价水质点≥3个点/层,水位点≥2倍水质监测点。

(2)监测时间

一级评价枯、平、丰三期监测;二级评价枯、丰两期监测;三级评价至少监测一次并尽可能在枯水期进行。

(3)监测内容

水质25项指标,包括:PH、总硬度(以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氨氮(NH4)、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挥发性酚、总氰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碳酸氢盐、砷(As)、汞(Hg)、镉(Cd)、铬(六价)(Cr6+)、铁(Fe)、锰(Mn)、铅(Pb)、铜(Cu)、锌(Zn)、石油类、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

水位包括各监测水期的水位埋深、水位、监测层位等。

(4)评价方法

标准指数评价法。

(5)评价结果

详细分析超标因子的超标原因。特别是项目特征污染因子氟离子、重金属、石油类或者不易污染的地下水但出现超标的情况,须重点核实其超标原因(可从是否存在相关污染源→无相关污染源的须搜集区域地下水质监测资料核实区域地下水浓度是否超标→无污染源无相关资料的再从地层岩性等背景层面分析)。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模拟区域:说明模拟预测范围大小和边界。

(2)概念模型

通过含水层结构(潜水、承压水、微承压水)和地下水动态特征(稳定、不稳定)进行含水层概化。若目的含水层仅为潜水则概化为一层(潜水层);若含水层包括潜水和承压水则概化为三层(潜水层-隔水层-承压水层)。

(3)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根据概念模型选择导则推荐的水流模型(如非均质各向异性空间三维稳定流数学模型),然后描述侧向和垂向边界条件,利用枯水期(或丰水期、平水期)水位进行流场模拟。

流场模拟所需的渗透系数根据勘察工作中水文地质试验确定,弥散度取评价区经验参数,降雨入渗系数、潜水蒸发度等由勘察试验或者经验系数确定。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选择导则推荐的溶质运移模型,根据项目污水产生情况确定污染源位置,分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进行模拟预测。

预测情景:电厂一般涉及到的地下水污染环节包括①生活污水处理池破损;②工业废水收集池破损;③工业废水处理池破损;④含油废水收集池破损;⑤脱硫废水处理池破损。针对不同项目的具体性质就涉及到的预测情景与可研设计单位沟通,获取各污染源的布设方式、尺寸、主要污染物进出口浓度。

源强计算:①常规水质因子:日处理量的5%。

预测时段:100天、1000天、30年(项目运行年限)和污染物浓度低于标准限值的时间。

预测结果要求:明确说明100d、1000d、30a和浓度低于标准浓度的时间下污染物的最大运移距离、影响范围、最大超标距离、超标范围、超出厂界距离,污染到达敏感点的时间、影响程度等内容,重点分析对下游敏感点的影响。

5.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5.1源头控制措施

5.2分区防渗措施

(1)污染分区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结合厂区各生产功能单元可能泄漏至地面区域的污染物性质和生产单元的构筑方式,划分为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

①重点污染防治区

指位于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物泄漏后不易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或部位。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池、工业废水池、酸碱罐区、污水埋地管道。

②一般污染防治区

指裸露于地面的生产功能单元,污染地下水环境的物料泄漏后,可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区域,主要包括主厂区、油罐区、煤场、碎煤机室等。

③非污染防治区

指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区域。主要包括厂区道路、循环冷却系统、办公区、绿化区、输变电区、厂区预留地等,一般不做防渗要求。

(2)防渗措施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石油化工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 50934-2013)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等相关要求。

6.运营期地下水监控计划

包括厂区和灰场的监控点数量、位置、监测层位、监测因子和监测频率等内容,附监控点分布示意图。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执行。


请关注我们,若你有好的信息和资料,多多分享,可通过微信账号或加入QQ群与我们联络。另诚心征集各地小伙伴们就环境影响评价感兴趣的方面以及想获取的资料,可发送至2931968428@qq.com,我们会分类整理,分享给大家,期待您的参与!

一个人明白,自能孤芳自赏;一群人学会,当能茶余饭后;所有人皆知,平添无限商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