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资料】浅论地下水污染源强

2016-02-21 luhong 地下水环境网


我们愿做知识的搬运工,为更多的小伙伴提供更全面的学习资料。今天让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地下水污染源强!


浅论地下水污染源强


1
定义


依据地下水、污染源、污染源强的概念, 作者给出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定义。

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定义:单位时间内污染源向地下水中排放、 排泄或迁移转化污染物的质量。同其他物理量一样,地下水污染源强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量。地下水污染源强, 既可由单个的地下水污染源构成,也可以由多个地下水污染源构成。

由于污染源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途径和方式不同,地下水污染源强, 既可以小于污染源本身的强度,如地面污染源及包气带污染源向下渗入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衰减,也可以等于污染源本身的强度,如饱水带污染源中污染物直接扩散到地下水中、 地面污染源通过岩溶区竖井倾泻到地下水中的情况。


2分类


地下水污染源强的分类, 原则上与污染源属性分类一致,几种常用分类方法是:

按地下水污染源分布位置分类, 可分为地面地下水污染源强、包气带地下水污染源强和饱水带地下水污染源强。

按地下水污染源的相态分类, 可分为气态地下水污染源强、液态地下水污染源强、固态地下水污染源强,其中液态地下水污染源强又分为水相地下水污染源强和非水相( NAPLs) 地下水污染源强。

按地下水污染源强度变化趋势分类, 可分为衰减型地下水污染源强、增强型地下水污染源强和平稳型地下水污染源强。


3识别


可采用资料信息收集、现场调查、动态监测、模拟试验等手段识别地下水污染源及源强特征。


3.1资料信息收集


主要收集污染物生产、传输、储存、处置等源流过程,了解代表性污染物的物理、 化学及其在土水环境中的行为性质( 吸附、降解等) , 收集类似污染场地调查案例资料。


3.2现场调查


采用地面、现场快检、遥感、地球物理勘查、钻探取样、微观分析等调查技术手段,调查地面及可见污染源的位置、几何展布形状、 规模, 污染物排放方式、排放量,识别污染源区包气带、饱水带岩性、 结构、分布特征,采集污染源、 岩土及地下水样品, 分析并确定污染物主要组分及其分布特征。


3.3动态监测


监测大气、 地面、 浅地表可见污染源在规模、 分布形式、 强度等时空变化, 监测土壤、 深部土层及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组分种类、 浓度及其分布的时空变化,从总体上把握地下水污染源强强度及性质的变化。


3.4模拟试验


在资料收集、 现场调查、 动态监测的基础上, 选择符合场地条件的数值模拟软件, 或设计符合场地条件的柱 /箱体模拟试验,分析地下水污染源从地面或包气带传递到地下水的过程, 与现场调查、 监测结果对比,识别地下水污染源强的主控因子, 以及地下水污染源强的状态特征。


4量化表征方法


依据地下水污染源强的相态和分布位置可以组合成多种方式。作者仅就 3 种组合方式给出地下水污染源强的量化方法。


4.1地面及包气带水相地下水污染源强


这类污染源主要是存在于地面或近地表排污系统的污水、 废水、 污染的池塘水、 污灌渠水等。这类污染源中的污染物需要经过两个过程才能进入地下水, 首先是污染源泄漏污染物到包气带中, 然后是污染物经过包气带岩土进入到地下水中。

这类污染源中的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量,作者采用了一个无量纲的调整系数,与单位时间内地面及包气带水相污染源排泄污染物的质量相乘,得到地面及包气带水相污染源强。即:

调整系数(Dw) 与场地污染水入渗量、 污染物在包气带环境的行为( 污染物吸附性、 生物降解性) 、 包气带岩土性质及结构、 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其中各影响因素可根据实际情况打分。


4.2地面或近地表固相污染源强


这类污染源主要是堆积在地面或近地表的固体废渣、 污染的表层土壤等。在这类污染源中,污染物主要经过包气带岩土进入到地下水中。这类地下水污染源强可用式(2) 表征:式(2)中 Ds 的量化方法与式(1) 中 Dw 相同。式(2)中 Ls可用污染源区土壤水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与年降水入渗补给量乘积计算得出。污染源区土壤水中污染物的平均浓度, 可采用实测法( 如实测垃圾滤液污染物的浓度) 或可通过固体废物毒性浸出实验获得,也可通过污染物水土分配浓度计算式近似得出。


4.3非水相液态污染源强


这类污染源为溶解在非水相液态溶剂中的污染物如 LNAPLs、DNAPLs。这类地下水污染源强用下式表征,即:

       式中 MNw,由受非水相液态污染源污染的地下水的体积与污染组分在水溶液中的浓度乘积计算得出。受污染的地下水的体积, 可近似用非水相液态污染源的体积代替。污染时间 t,可依据污染事件发生年份至评估年份确定。污染组分在水溶液中的浓度, 可采用简化的饶氏定律计算。


5结论


地下水污染源强是单位时间内污染源向地下水中排放、排泄或迁移转化污染物的质量,是一个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一个物理量。

地下水污染源强与污染源在分类上具有相似性,可根据几何展布形状、分布位置、物理化学性质、释放方式、产生来源、强度变化等进行分类。其中, 按照分布位置、相态分类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地下水污染源强及其特征可通过资料信息收集、现场调查、动态监测、模拟试验等手段进行识别。

地下水污染源强, 既可以采用数学公式及模拟手段定量表征,也可以采用半定量或简化方法表征,这取决于地下水污染监管和控制要求和场地资料的精度。

本文转载自“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蔡五田”发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论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