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吹响增城高质量发展新号角,他们这样说→




  2月20日上午,增城举行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新号角。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家代表进行现场或视频发言,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为增城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2月20日,增城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







区发改局局长 吴金城

区发改局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

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

抢抓东部中心发展的“时”与“势”

锚定“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

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

增长16.3%”的目标

推动新质生产力提速发展



  一是抢机遇,厚植产业发展根基。强化重大平台引领,加快东部中心成形起势,推进泛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园区建设。强化重点产业集群支撑,做强做优泛半导体、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主导产业,加快布局智能算力、新型储能、低碳经济等新赛道,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支持广东工研院中试线等中试验证平台建设,支持电子五所、湖大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

▲广州东部中心 凌云/摄

  二是抢进度,提速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投资力度,统筹推动项目储备度达到150%以上、128个项目新开工,推动1017个项目建设抢时间、抢进度。加快268个年度投资345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泛半导体等主导产业领域投入160亿元以上。加强要素保障,服务好增芯二期等重大项目“窗口指导”,用好政府专项债等手段筹措资金,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盘子。

  三是抢时间,积蓄改革创新动能。搭建重大合作平台,深化东部中心产业合作园、中新知识城二期规划研究,支持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打造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东部中心联动发展共同体。营造宜商兴业环境,加快实施新一轮“产业版”营商环境改革硬举措,推进用地、用房、用能等全要素保障领域创新。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设立东部中心发展基金,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站试点,探索重点产业“整链授信”模式,为科技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和上市服务。









区科工商信局局长 罗明

2024年

区科工商信局将努力实现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0%

批发业增长10%,零售业增长5%

工业投资增长4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7%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0%的目标



  一是加快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增芯等项目竣工投产并争取今年纳统,推动超视界、维信诺模组等龙头企业增产提效,支持广本增城工厂、北汽以及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汽车方向转型。

  二是促进传统制造业赋能升级。支持电装等31家企业实施“四化”改造,打造行业应用场景标杆。推进新塘牛仔产业园建设,打造“新塘牛仔优选”平台,办好新塘牛仔节。发挥索菲亚、百能家居龙头带动作用,培育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打造智能家居全产业链基地。支持东鹏、立高等食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做强高端健康食品饮料产业带。

  三是推动392个工业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努力挖潜工业投资项目新量,推动工业投资有效增长。

  四是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和“小升规”培育工作,争取全年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

  五是紧抓广州东部中心建设契机,加快引进高端商业项目,支持东部中心核心区打造枢纽型国际商圈,夯实批发业增长基础,引导零售、电商项目持续导入业务,强化软件信息、高端商务引进和培育力度。

  六是谋划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培育壮大跨境电商、外综服、保税物流等外贸新业态,全力服务希音、江铜等重点项目,推动外贸进出口稳步增长。做好外资项目落地服务,推动安信芯、敏实等一批外资项目加快外资实缴;加大外资项目招引力度,积极挖掘外资新增量。









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局长 石霞

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将坚决扛起

“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科技担当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驱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抢抓东部中心发展机遇,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服务广东工研院中试线顺利运营、加大投入,新建2家国家级研发平台广州分平台、1家国家级汽车芯片检测认证中心,支持增芯、越海、工研院、中微超视界、国显核心技术攻关,发挥“侨梦苑”创新创业集聚区以及助侨、惠侨、聚侨优势,吸引人才到东部中心创新创业。

▲越海生产基地规划图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今年区内高企达到930家、科小企业达到1550家,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实验室以及高水平产业研究院,深化研发费清零成果运用,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医院等加大研发投入。

  三是立足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水平。继续深化“广深港澳研发+东部中心转化”“科研院所+东部中心转化”模式,支持湖大研究院打造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探索“科研机构+孵化器”“龙头企业+孵化器”模式,力争推动9家园区申报市级以上孵化载体、2家高校申报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众创空间。用好侨梦苑创新创业引导基金,支持湖大研究院湘粤创投基金做大做强,建立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人才)“以拨改投”扶持模式。

  四是深化“双招双引”模式创新,科技赋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引进人工智能、传感器、半导体等重点发展的、科技属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入“硬科技”项目和颠覆性科技成果,前瞻布局数字能源、量子科技、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动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培育龙头企业终端产品,加快构建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创新生态。









区人社局局长 严立栋

区人社局将聚焦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服务新质生产力催生

抓重点、攻难点、疏堵点、创亮点

奋力推进人社事业走在前列



  一是贯穿“一条红线”。坚持党建引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确保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紧抓“六个重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就业目标考核力争优秀;全年举办招聘会不低于70场,着力缓解企业用工结构性矛盾;修订人才绿卡制度细则,出台博士站资助管理办法,细化人才入户政策,解锁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密码;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进行规范,对保留待遇的各类人员进行清理,增强事业单位活力;推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先行先试,扩大新业态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推进社会保障从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提高;优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资考核,出台《源头预防调处劳资纠纷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劳资纠纷总体平稳。

  三是实施“五大工程”。实施“百千万”助力工程,全年培训增城妈妈300人以上、农村电商200人以上、粤菜师傅6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000人以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送上门”服务工程,新建13家就业驿站,20家羊城家政点,1家乡村零工市场,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实施“政校企”融合工程,创建全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示范区,加强技能人才导入工作,全年技工院校留增就业1000人以上,促成产教融合10项以上,定向培养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实施“高效办”提速工程,思想再解放,作风再转变,再优化精减50项以上办事流程,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确保服务再提升。实施“学起来”强身工程,开展全行业业务技能学习比武,在去年全市四个板块均获团体第一的基础上,今年力争保持前列战绩。

  四是兜牢安全底线、法纪底线和履责底线,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姚林远/摄









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

  “2023年是增芯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亿元和项目封顶、机电安装、主设备搬入三个重要节点,转入运营前的准备阶段,为2024年通线试运行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项目增资扩产和广东微技术工研院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力争年内启动建设。我们还持续引进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员工总数突破600人,初步搭建技艺专精、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广州增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亮在大会发言时表示。

▲增芯项目效果图

  他指出,企业顺利发展离不开增城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过去一年,增城区各项优化企业服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的落地见效,让企业深切感受到增城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渴望和决心。增芯对广州东部中心的未来充满信心,对增城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充满信心,对增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

  他表示,2024年对于增芯而言是加速发展的关键一年。增芯将形成“边规划、边建设、边运营”的滚动发展态势,计划完成投资超过60亿元,实现投产。同时,将围绕“3月光刻机进场、6月通线、9月产品下线、12月交付客户”的阶段性目标,同步推进竣工验收、产能通线、工厂运营、良率提升和产品交付等工作,上半年全体员工搬入新基地办公;持续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展客户和市场;让全球各地的产业精英都齐聚增城、爱上增城、奉献增城。









广州华商学院

广州华商学院党委书记陈玉欢在大会上指出

广州华商学院立足增城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

已发展成为一所

财经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

全日制应用型本科高等学校


办学18年来

学校为社会输送了

近7.5万名各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未来,广州华商学院将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持续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是发挥学校经、管、文、工、艺、教、理、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围绕增城“芯显车”等主导产业,积极开设相关专业,持续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是依托华商学院教科研平台,打造科技创新、新技术和新经济、领导力培养等方面的培训体系,为增城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系统的培训服务,提升干部和员工队伍专业能力。

  三是依托华商学院创新创业平台,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项目孵化投入,开展科技创新类的项目对接和培育,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的科技创新型项目在增城落地孵化,努力创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吸引一批青年聚集到增城来创业发展。

  四是发挥华商教育集团国际化、跨区域办学网络体系,在增城搭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与发展平台,协助政府部门举办科技创新、新技术与新经济等方面的专题论坛、人才交流会等,加强与增城区域内的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承担企业委托的研发、科技创新项目,为增城区在产教融合、人才引进、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贡献力量。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

  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院长段辉高表示,作为增城区首家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湖大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广州增城)坚持稳扎稳打、实功实做,人才队伍持续壮大,项目申报高质高效,产学研合作纵深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同时成立了机器人视觉感知与控制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分中心、国家高效磨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分中心、增城区实验设备共享管理中心,积极落实院区建设并于1月下旬正式开工,为研究院深度融入湾区、永久扎根增城奠定了良好基础。

  未来,研究院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前沿技术催生新质生产力,紧紧围绕广州市万亿级产业链和增城区“芯显车”等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努力孵化新技术、开拓新赛道、培育新产业,实现产业和科技互进互促、双强双增,将科技创新的“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

  接下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大力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年”战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面向全球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构建新型创新创业育人体系,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二是持续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三方共建优势,主动对接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机制,着力推进科技成果沿途下蛋、在地转化;三是戮力打造国家级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学生实践活动空间,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广州增城输送一大批“高精尖缺”的双创型人才。









广州南粤基金集团

广州南粤基金集团董事长肖磊表示

2024年南粤基金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

致力于重点做好四件大事

为增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国企、金融力量



  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持续深化与10余家子基金管理机构合作互动,高标准谋划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总规模100亿元的广州东部中心投资基金,与开发区科创局合作设立并管理好侨梦苑双创基金,赋能增城科技企业高质量成长。

  二是强化银担联动降低融资成本。运用南粤国投平台功能,充分发挥政银企担联动合作优势,以银担批量等多种金融服务方式,解决科技企业因缺乏抵质押物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通过运用增城对区域范围内科技小微企业借款贴息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三是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激活坐落增城区的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支持对接区域股权交易中心,联合建立一级市场投资项目的转让交易平台,提高并购市场活跃度,探索设立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为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退出创造更多渠道,提升市场机构投资科创企业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包括产业基金、科技信贷、股权投资、资本市场、融资担保等在内,全方位、多层次、接力式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四是努力构建科技金融良性生态。深入开展“金融服务进镇街 共促高质量发展”主题活动,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借助万企大数据平台,识别和发现创新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结合科技创新评价给予信贷支持,助力科技成果落地。




源: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惠瑜 凌云 文/摄

编辑:苏衍中

责编:卢铭华、郑德宏

审核朱卓东、张慧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