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戳上方↑小游仙↑字样免费订阅


第一次发布这篇文章后,陆续收到了一些学弟学妹的问题,还有素不相识的编辑申请转载,感谢大家对小语种行业的关注。因为最初的稿子是断断续续在出差途中敲在手机上的,有考虑不周的地方,也有一家之言的局限。


最近我根据这段时间大家的提问和同行讨论,在原文的基础上增补了一些新内容,希望你们看得愉快,觉得有用。 


文章太长,今日无图。

本文阅读时间:10 mins

考验专注力的时刻又到了



每年入秋前后,刚进校的新生都会尴尬症集体发作。好几个学弟学妹来问,西语好难,C2考不上,就业面狭窄,不想去外派,要不要转行?要不要转行?要不要转行?

同学们淡定啊...作为一个技能树习惯性点歪的浪人,我从西语本科-留西传媒硕士-回国报社记者-互联网公司主编这样一路折腾过来,毕业6年转型2次剥了3层皮,一身酸爽。其中一些认识和经验可以分享,欢迎大家补充。


小语种转型的常见困惑,集中在以下6个方面:

这几年西语市场是不是不行了?(修改)

学语言在职业选择上有局限性吗?

在读大学生可以在语言之外进行哪些积累?(新增)

跨专业考研/转行的基础是什么?(增补)

如何快速积累跨专业知识?

转行后的小语种技能怎样发挥?

  

 这几年西语市场是不是不行了?

对于大多数中等水平的西语生来说,这几年日子没以前好过了。以前,他们靠自由翻译、导游等简单的西语工作就可以安家糊口,现在,这块市场缩水了。


一个直观的指标是:西-中笔译自由译员的价格已从150元/千字降到100元/千字,且有跌破100的趋势。


有几个原因造成了这个局面:学生译员连年压价、从业人数越来越多、西语国家经济不给力。


以我观察,目前西语市场正在逐渐饱和,金字塔中底部从业者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了。但因为西语有一定技术壁垒,它依然会有市场价值,也依然比大多数文科专业回报高。


西语应届生起薪不低,普通外贸起薪在5000元/月,还有提成,具体根据行业会有波动。华为给外派应届生的薪水是28W年薪起(还没包括奖金和分红)


年薪28W+是什么概念?工作一年就可以还上普通大学4年的花费,工作两年可以在二线城市付一个平均首付或者买一辆豪车,年轻人在经济上所面临的压力,对他们来说基本不是问题。


除了被华为招募的顶尖应届生,中上水平的小语种人才也有机会遇到日薪上千的活儿,有机会20岁出头就跟在各部委一把手身边,有机会见识斑斓奇葩的拉美世界。


任何发展稳定的行业,活少钱多的捡漏机会是非常少的,这不符合市场规律,低端市场饱和对整个行业来说未必不是好现象。同时,外交部、商务部、地方外事办、国企、央企、大型西企、高校这些岗位都还在持续要人,市场需求依然存在。


说西语市场不行,只是跟过去一个班毕业都可以年薪10w的时代比。


 学语言在职业选择上有局限性吗?

首先,小语种本身就是大众市场上的小铺子,西语外派的经典场景是:板鸭旅过游、赤几盖过楼、智利酿过酒,委内挖过油、巴西看过球,墨西哥爆过头...


集齐全款可以召唤董燕生老先生,啊不,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


开玩笑啦。就我身边来说,现在我们同学的职业很分散。直接用西语赚钱的工作还有:部委秘书、对西贸易、教书、导游,靠西班牙周边产品赚钱的有:教flamenco、教吉他、代购、移民投资咨询、留学中介。


还有大概1/3转行了,从事各种跟西语不相关的职业,好像没人被语言局限住。


在一些非小语种工作中,小语种会成为优势,至少我看到一些新媒体类、艺术设计类的招聘要求,多会一门外语会加分。如果想转型,可以往这些方向看看。


小语种学生需要尽早认识到的一点是:很多工作不是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做,任何工作也都需要本专业范围之外的技能学习。


做陪同翻译的可能要伺候主子,做外派的可能要兼账,做老师的可能要搞策划...


如果哪天你打开我们小语种翻译的群聊记录,看到一连串套管打捞筒、固井管线、小鼠洞,表慌,你的打开方式没有问题。那些风吹就倒的文弱女纸,跟两年机械工程现场,分分钟变成机械汉子。


另外,很多职场老鸟不会告诉学生们一点:找工作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在专业实力之外,招聘时机、与面试官的眼缘都会影响结果。哈,就跟相亲差不多。


例如局座就是小语种出身,据说北大招他是因为他长得还算周正。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学了阿语,后来派到阿拉伯,逐渐成长为一枚军事专家,后来的事...你们都熟了~


 在读小语种学生需要做哪些积累?

如果想去部委、央企、国企的外派工作,除了本身西语能力要过硬以外,在读生可以增加社团经验,学会怎样调动资源办成一件事、怎样调解各方的意见和利益、怎样处理上下属关系、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促成平衡合作,而不是迷信手段的力量。


一句话:在道德基础上磨练情商。这个技能也许不会让你们在部委、央企和国企的工作中平步青云,但至少前辈们会愿意教导你,保护你,让你死得不是很难看。


如果想去华为、世界500强的,请在西语过关的情况下练好英语。因为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属性,内部通用语言是英语,开会时只有在确认在场人士都会西语的情况下才会讲西语。


如果想从事外贸、中介咨询、导游、对外汉语,建议从大三开始准备出国留学,如果学校有交流项目,可以直接报名,如果不喜欢或者拿不定主意,可以毕业以后自己申请。


这些在读生需要尽可能地去找一些实习机会。一句话:在实战中磨练视听技能。最好能交一两个校外的西语朋友,听听他们对世界的看法,看看他们有什么生活喜好,熟悉他们的思维和价值观。


如果决定了要从小语种行业转行的,先把证考到手,这个下面会细讲,然后就要开始着手对目标行业的积累了。一句话:喜欢就去做,一刻也不要拖,不要在意周围人对此的评价。


我念硕士时候,在第一年拿到比较稳定的成绩之后就开始兼职采访,考虑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以及缺乏社会经历,本来两年可以读完的课程我主动申请了延毕。


留学生都希望早早拿到文凭开始赚钱,系里在收到我的延毕申请时也很诧异,我跟系主任推心置腹谈了谈,我希望除了上课考试之外用更多实操经验来增加学识厚度。


这一年,我一边做论文,一边工作,一边游历了欧洲20个城市,做了很多有意思的采访。和20多岁的青年艺术家聊童话,和90多岁的经济学家聊社会运动,邀请蔡康永、杨紫琼做专访,办选美大赛,探访大选现场。


当我因为采访时间冲突找教授调整演讲的时间时,我心里是很没底的。但教授笑了笑,说:你去吧!
  

 跨专业/转行的基础是什么?

学西语会遇到三个坎,第一个在入门的时候,大舌音、语法,练习几个月就会过去。第二个是B2,主要是语序表达和文化差异,苦练半年也能上去。第三个是出国/工作后,会深深发现在语言的细节处理上,前辈是精准的工笔画,你是潦草的大写意...这个么,有时候就不是苦练能解决的了。


转行遇到的坎不会比考证书简单,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


第一,确定兴趣

当当、亚马逊去搜搜这门学科的论文集,对,看论文。这是测试你适不适合做一门学科研究生的方式,如果对专业术语不发怵,恭喜你,上帝在创造你的时候有设这个接口哦,不然的话...你换个别的试试?


第二,尽量拿到原专业相对较高的水平认证

跨专业转行后,这是代表你原专业水准的盖棺定论,是你学力的证明。所以对于小语种在读生来说,无论要不要转行,专八、DELEB2都应该过,能考C1更好。


我是在大三考了DELEB2,大四一边实习一边准备出国。其实西语本科直接申请西班牙硕士是没问题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一方面是熟悉用西语考西语的思维,便于接轨研究生课程,另一方面就是做个国际认证。同样的,我做记者时也做了一些获奖专题,然后拿着这些获奖专题获得了现在这份工作。


想要转行的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奖项经历看作虚荣,踏踏实实地做,踏踏实实地离开。这样每一次转身都是一种加持,而不是混不下去的逃避。


需要提醒在读生一点是:你为转行所花的努力,很可能超过考上DELEC1所需的努力,而考出C1直接去找工作是没问题的。然后就可以一边赚钱,一边更好地了解适合自己的行业了。


第三,权衡利弊

这是最难的,西语打开了我的国际视野,传媒训练了我的独立视角,互联网启蒙了我的商业思维,它们让我拥有了更好的理解力和适应力,让我至少可以在三个行业里找工作,也可以去应聘复合技能职位。


我做记者时真心热爱新闻一线,但后来体力不行了,报酬也跟不上需求,不得不考虑转行。不过正因为我经历过这个强度,现在工作中每次与超负荷的医生交谈,都可以切身理解他们的处境。


但同时,我分散了大量的时间成本,缺少深度人脉,对每个行业的认识也不如没跳槽的人深刻。尽管我的外派、贸易西语同学们已经遇到升职天花板,但他们已经在一线城市买房了,我还三不五时要出差住莫泰…


总之,选择小而精的技能路线,赚钱是不愁的,但哪里需要就要到哪里去。选择多技能并行的路线,回报周期长,要熬过多个初级阶段,但日后失业风险小。


想要跨专业考研/转行的同学,需要审视一下自己在目标专业的竞争优势,包括但不限于兴趣、技能、性格、人脉、地域、时机,对该行业的认识程度。还有常常被人忽视的一点:目标专业的生活方式是不是你所期望、所适合的?


前人的路可以作为参考,但人的需求各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如何快速积累跨专业技能?

我从西语过渡到传媒,第一年真的想死。从传媒再到互联网医疗,看似跨度很大,但因为已经琢磨出了怎样快速进入陌生领域,过渡平缓了很多,这里讲一下我摸索出来的方法吧。


1. 注册一门mooc课程

学完它,整理专业术语,这大概需要两三周,可以入门。

2. 参与该领域领头企业的活动

直面地接触这个行业,观察与思考它的运作流程,我能在这里扮演什么角色,还缺什么技能?这大概需要一两个月,这时会对这个行业有近一步的了解,方便日后针对性地积累。


3. 咨询业内人士

如果有朋友是业内人士,这时我会带着思考去咨询他,如果没有,就通过在行、分答、知乎向从业者提问,注意鉴别从业人士水平。


做好这三步,就可以对一个陌生行业完成初步认识,达到可以为外行初步解说的程度。这时要不要转行,定位是什么,目标岗位在哪里,应该都比较清楚了。


   转行后的小语种技能怎样发挥?

实话说,转行后我曾一度负气地想要撕掉别人给我贴的西语标签。但行外人是不会管你已经回国几年,学得到底是西语还是英语的,同事的美淘税单也会喊我看...


凭良心讲,无论我换了什么行业,西语留学经历依然能给我带来持续且广泛的收获。眼界,理解力,还有就是靠着“缺钱了就接几篇翻译”的底气,我才有进入苦逼行业的信心(连进两个苦逼行业也真是心累)


时间长了,以前的经历会自己流出来,所有的技能也可以叠加使用。在一些学科交叉的项目上,我会幸运地成为唯一候选人,因为...我有三几把刷子呀~


 总结一下

1. 目前西语的中低端市场正在饱和,但因为西语有一定技术壁垒,它依然会有市场价值,其他小语种情况类似。
2. 很多工作不是只有科班出身才能做,不要被语言局限了自己;任何工作都需要本专业范围之外的技能,即便不转行,也需要学习新技能。
3. 转行前应该做好准备:确定兴趣、拿到证书、权衡利弊,让每一次转型都是一种加持,而不是混不下去的逃避。
4. 转行时通过Mooc、领头企业、业内咨询快速积累跨专业技能。
5. 转行后可以试着继续使用小语种变现。


正文完毕!感谢Ricardo同学的业内意见,感谢各位催稿的编辑,感谢知乎网友的评论和关注,贴一些这篇文章之前收到的评论吧:

“真的工作后,除非是纯翻译类的,其他工种:导游,外贸,对外汉教等,B2完全可以应付,甚至B1都可以,C1除了申请学校外非常鸡肋,C2则完全是一种精神hispanohablante的信仰,工作后会发现,语言真的只是一个工具···· 普通行业不会因为这个人语言说得好更有上升空间,而完全取决于其他各种能力”


“我学意语,比西语的使用范围更窄,特别这几年当地经济不行了,英文也普及了…毕业5年,换了好几份工作,尝试了数个行业,希望脱离语言的限制,发现还是被捆住。我很多同学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换工作。不喜欢外贸的劳累,翻译工作也是辅助岗位,在老外的公司也是一个摆设。


现在在一个新公司工作了3年,岗位是财务企管相关的职位,从零开始,学习各种新的事物新的术语,每年都考证考试,很累但是至少我觉得自己开始有发展潜力了。


学语言最大的优势不是语言本身,而是学习能力、解构能力和分析能力。当然还要有个好领导放心把事情交给你并指导你”


“哎,有时候还是很羡慕你们学了小语种的,当年我就是想去读西语,但是家里人死活不同意,要我去学会计,结果一学就是6年,加上工作了两年也是财务方面的,不过还是不喜欢,最终下定决心去转行当一名体育记者,不过现在只会英语,当年要是学了西语就好了”



公众号|微博|知乎|简书

4大平台翻牌子更新

叨叨西语世界的趣事

写写欧洲旅行的故事

 发发江南情调的花痴 


这是小游仙的第16篇文章

赞一下,让小游仙浪得更起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