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九大代表程维:翻译中如何体现“工匠精神”

2017-10-26 翻译教学与研究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网采访到了十九大代表程维,她向我们分享了她对翻译工作者匠人精神的理解以及翻译教育工作如何助力于“一带一路”倡议。


▲十九大代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程维接受中国网专访


中国网:您曾把翻译比作是文化的摆渡者,一个优秀的翻译者应该具有匠人的精神,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精神呢?


程维:我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是工匠精神的提出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当中浮躁、急功近利这样一些社会现象开出的一剂良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也提到,我们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崇尚劳动光荣这种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社会风气,我觉得这实际上也是对工匠精神非常高的赞同和认可。我这几年也在观察,社会很多领域,很多行业都在热议工匠精神,对工匠精神高度关注,我认为这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在人文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在逐步改善的重要体现。


拿翻译来说,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它一直是在文化传播以及中外人文交流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跟其他的行业一样,它也是需要和呼唤工匠精神的。工匠精神在我们翻译行业主要有三点体现:第一点应该是敬业。敬业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要求。敬业对于翻译来讲,遵循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这就是敬业的体现。


第二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精益求精。做翻译来讲,尤其做文学翻译,不管是中译外,还是外译中,为保证翻译的准确性,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加重要。像文学翻译、文献翻译等这样工作的人,他可能更要耐得住寂寞。他有非常崇高的使命感,虽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它要求的时间却非常长,要求人各方面综合素质非常高,精益求精,内心必须非常笃定,去追求细节,注重细节,这一点是在翻译人身上应该具有的品质。我记得翻译界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学翻译家潘汉典先生在2012年获得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在获奖采访当中,潘老就谈到:做翻译来讲,除了文字上要准确,还要一种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不能以讹传讹,我们要对国家负责任,要对文化传播做出一点贡献的话,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态度。在翻译界很多前辈、专家他们都给我们这样的中青年翻译人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最后一点在匠人精神当中得到体现的就是创新。我认为创新也是对工匠精神很好的诠释,因为工匠精神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包括翻译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你只有葆有创新精神,发挥创新精神,才能让你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甚至这门手艺能够永葆生机,有它的生命力。拿翻译来讲,这几年,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对我们的冲击。像语音识别技术、谷歌翻译的深度学习技术发展之后,它可能在有些领域的翻译真的是在替代我们原有的人工翻译,我们确实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和影响。对于翻译人来讲,怎么样找到突破,怎么样能够在人工智能到来的时候,葆有我们不可取代,不可替代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怎么利用好人工智能,让我们在文化传播也好,在中外人文交流当中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是我们每个翻译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中国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您认为翻译教育工作可以有怎样的作为来助力于“一带一路”建设?


程维:说到这点,我想谈一谈自己现在所在的学校。我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我们学校一直都是紧密并充分结合外语和旅游以及其他学科,包括中文、法学、工商管理等多门类学科的优势,在积极服务于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当然也在积极服务首都的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的建设。四大中心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发展理念都很契合,优势最突出的可能就是在国际交往中心和文化中心建设这两个方面。


拿语言学科来讲,刚才您也谈到了外语,“一带一路”建设,若要民心相通,语言要先行。这几年学校从差异化和特色化角度在科学地规划语种的结构和数量,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作为我们发展的重点。截止到目前,学校能够授课的语种已经达到27个,以后还会慢慢地逐步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的覆盖,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像政府奖学金等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到我们学校求学。现在我在校园里边看到的面孔,感觉国际化味道越来越浓了,学生来自波兰、罗马尼亚等各个国家,可以明显看到校园里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在逐步增多。语言教学和科研方面是我们学校的优势,除此以外,还有好几个比较知名的科研机构。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汇集了多方资源,会通过权威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提供资政建议。


今年我们研究院在全国高校智库影响榜单中排名第六,学校确确实实在脚踏实地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做一些事情。除此以外,学校还有八个国别研究中心,还有孔子学院都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做我们的努力,当然我也希望以后二外能够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用,在为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文交往以及北京首都的国际交往中心和文化中心建设做更多的贡献。


中国网:当选十九大代表,您都做怎样的准备呢?


程维:我们能够参加党的十九大,成为整个历史时刻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真得是无上荣光的事情。当然除了荣誉之外,在来之前,我也确实感到很大的压力,因为自己在更好的履职方面还得补课,多做功课。因为党代表的责任就包括要充分地反映我所在单位,所属地区甚至所在的行业群众和党员们很多意见,所以我来之前,跟学校的领导、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还有很多教师党员、学生党员进行了充分沟通,听取了很多建议和意见,同时跟外语界的很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希望他们能够给我一些建议,把这些建议在适当的时候带到会上来。通过这几天参会和前期的准备,自己的履职能力方面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中国网:参加了几天的会议,您有哪些体会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程维:很振奋,尤其是18号那天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做报告,报告的内容本身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格魅力非常感染人,让在场的所有代表听了报告之后都感到非常振奋。除此以外,在这次参会当中很多小细节也是让我非常感动的,比方说在参会的时候,外面的休息室有两个很简单,很普通的饮水机,中场我们也都没有出来,大家都非常专心听习总书记的报告。会后大家根据需要取点水,就是那么简单、简朴,确实体现了八项规定在方方面面的落实,这么高规格的大会,依然在简朴办会,简朴参会,作为一个党员来讲,看到这一切还是非常感动的。


很有趣的是在北京团的讨论当中,我们每一位来自一线的党员都非常激动,也非常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上,发出更多地声音,传达单位及所属地区的一些情况。因为每个人发言都有很多的话要讲,所有每天的讨论都是超时的。让我很感动的是蔡奇书记和陈市长,每次都要把足够的时间留给一线代表,让他们畅所欲言传达基层的声音,这些细节是非常打动我的地方。


来源:中国网(北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