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神东在人民网等众多媒体“刷屏”了!为神东打call!

图说神东 2023-02-21

众多权威媒体聚焦神东
他们都看了些啥
对神东做了哪些评价
小伙伴们快来围观

人民网
一吨黑色原煤的绿色循环之旅作者:张伟 麦文雄人一生“吃”消耗1103吨原煤,“住”消耗7508吨原煤……衣食住行、点点滴滴,我们的生活和煤炭息息相关。一吨原煤从开采到消耗到底经历哪些神奇旅程?近日人民网记者走进神东煤炭集团,感受煤炭开采的“变”与“新”,一吨煤的绿色循环之旅便从这里正式开启。

更多内容在这里
↓↓↓


远望神东矿区,绿色覆盖。吴超 摄晋陕蒙三省中间地带有着世界最优质的煤炭产区,从开采到运输,每天这里都会源源不断的输出成百上万吨的原煤,送往全国各地。故事的主人公便是“出生”在这个著名煤炭产区中的一吨原煤。随着采煤机的高速运转,它脱离煤层,开启了一段蜕变的旅程。开采方式的革新,让这吨原煤的“出生”就显得与众不同。以往的人工开采变成了大型开采机规模化采煤。告别了往日的痛苦与煎熬,换来了清洁与安全。这吨原煤成为了数万吨煤炭中的一份子,从矿井顺着传输履带被运输到了地面。一天时间内,它将被运送到全国各地,为工业生产和生活带来能量。“现在大型采煤机一刀可以采三到五千吨,一天可以开采数万吨煤,这样的效率是以前几十倍。你们看大屏幕各个摄像头能够全方位覆盖各个矿井的关键地方,一旦矿井瓦斯有异常,监控中心第一时间就有预警,同时矿井内部的动力电源会做出相应反应,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神东煤炭集团大柳塔煤矿工作人员介绍。智能化全方位的监控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投入,为智能化、无人化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借助智能化的开采技术,神东煤炭集团所坚持“无人则安”“零事故生产”理念更加有保障了。在生产中该企业始终把“零伤害”作为奋斗目标,让“带血的煤炭”成为历史。神东煤炭集团环保管理处处长王义告诉记者,以前采矿需要下井的人员数量很多,自从煤炭采用智能机械化采矿技术之后,煤矿的下井人员数量大幅度下降,采煤的安全系数更高了。煤炭从开采到装车离开矿区需要经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人们旧观念里的煤矿开采都是煤尘肆意,整个矿区都蒙上了一层黑色,开采区塌陷、污水横流,生态环境问题困扰着煤矿周边群众的生活。然而,当记者来到神东煤炭集团矿区时,矿区、厂区里的道路干净无尘,道路两旁茂密的植被与湛蓝的天空相衬,犹如一座美丽的公园,完全颠覆想象。大柳塔煤矿洗煤选煤厂环形装车站。吴超 摄洗煤厂、选煤厂不脏了?怎么可能,不是那种煤沫横飞,黑水横流的老样子吗?当记者走进大柳塔煤矿洗煤选煤厂环形装车站看到的场景时,疑虑被打消。地面干干净净,看不到一点黑印子。栏杆用手一摸,没有半点煤灰。“你们别找了,现在的采煤洗煤厂跟以前不一样了。全机械化生产让洗煤选煤的工作环境干净多了,全机械自动化操作,我们的员工只需要设置好参数在屏幕面前监控就行,煤矿从矿井到洗煤选煤区实现了一条线。”乌兰木伦选煤厂副厂长薛林伟介绍说。记者在车站看到,原煤经传输带到火车车厢,后经表面处理,不会撒出车厢。先进的技术可以让这吨煤两小时内装上车,两天内送到全国指定的港口。以前可不是这样,洗、选好的煤得经过疯狂的拉煤卡车一路狂奔,运输到需要的地方。如今,从履带到运煤火车车厢,只需要数个小时,奔驰的火车将载着这吨煤到达目的地。治理后的采空区。吴超 摄"产煤不见煤,采煤不见矸,矸石不外排,天蓝荒漠绿"的绿色循环发展蓝图摆在了眼前,神东集团绿色开采的理念让采煤成了一个体面的活,让矿区有了景区的感觉。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方法让这吨煤优雅而华丽的转身成为了现实。生态环境问题让社会各界对煤炭企业备受诟病。虽然这吨煤被运输到了目的地,但是为采煤,当地留下的生态隐患也是有目共睹的。大片的煤矿沉陷区和矿井废水、洗煤废水让当地很头疼。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神东集团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地下水库,就是利用地下采空区空间实现水的存储,再利用采空区底板的高差关系和矸石的净化功能,通过污水在采空区的流动实现矿井水的转移和净化。它实现了井下供水、井下排水、污水处理、水灾防治、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六大功能”。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污染问题神东集团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通过污水集约化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提高废水的利用率,减少污水外排,节省净水资源。通过地面建设45座污废水处理厂,对排至地表的矿井水和生活污水进行二级处理,用于地面生产和生态灌溉;通过建设3座深度水处理厂,对处理后的矿井水再进行三级深度处理,用于居民生活杂用。”神东煤炭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刘民强介绍。目前,神东矿区已建成35座地下水库,库容总量达3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的容量,年供水量超过6500万立方米,这些矿井水在地下转移循环。经过处理,这些地下水库提供了95%的矿区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与以前相比,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0亿元,实现了矿区水资源良性立体循环,同时还能向周边的电厂、工业区、生活区和生态修复区等地供水。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原生植被种类单调,平均植被覆盖率仅3-11%,风蚀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70% ,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常年风沙弥漫、草木稀少,春季沙尘暴频发,夏季洪水泛滥肆虐,冬季寒冷遍地荒芜,历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不计其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矿区开发之前及初期当地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面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神东摒弃了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做法,结合脆弱自然生态特征与大规模开采影响,创新了“三期三圈”生态防治模式。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黄澄澄的沙棘果挂满枝头。吴超 摄走进神东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黄澄澄的沙棘果挂满枝头,一排排绿油油的樟子松昂然挺立,满眼的沙柳、沙蒿、柠条等乔、灌、草交叉分布,为整个沉陷区披上厚厚的绿装。王义告诉记者:“开采区经过治理变绿我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此,我们还要让这些变绿的土地产生价值,通过种植沙棘等治沙经济作物,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我们神东人的责任和使命”。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王义介绍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情况。吴超 摄据介绍,“三期”即采前大面积高标准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使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抗开采扰动的能力;采中创新井下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持续利用。“三圈”即大面积治理风沙危害,建设再造矿区绿色外套,形成“外围防护圈”;再造建设周边生态防护林带,加大小流域治理,矿区形成“周边常绿圈”;实行园林化再造建设,在厂区、生活小区建成“中心美化圈”。“三期三圈”治理模式与技术被国家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高度认可与大力推广,成为采矿业水土保持治理的重要模式之一。神东煤炭集团在开采前进行大面积风沙与水土流失志林,系统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增强抗开采扰动能力;在开采中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全面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在开采后进行大规模土地复垦与经济林营造,永续利用水土生态资源,发挥生态环境效益。走进大柳塔矿区,犹如走进了美丽的公园,图为大柳塔矿区水保公园。吴超 摄“现在生活在矿区,犹如在美丽的公园。”走进位于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红石圈小流域生态示范区,记者看到,过去的采煤沉陷区摇身一变成为了五彩斑斓的公园。同行人员告诉记者,闲暇时刻,员工们会带着孩子在这里悠闲漫步,享受这里碧水蓝天、鸟语花香的温馨与舒爽。红石圈小流域治理成果经有关方面测定,达到了百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彻底根治了小流域水土流失,解决了上湾矿的防洪安全问题,原来的自然灾害多发地也转变成为现在集水保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建设了13平方公里的上湾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林,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大柳塔矿区水保公园。吴超 摄王义在神东煤炭集团从事生态环保3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环保专家。他所在的环保管理处是专门从事环境修复和治理的部门。多年来,神东集团累计投入生态环保建设资金28.06亿元,矿区生态治理再造面积达到了240多平方公里,治理面积是开发面积的1.4倍,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5%以上。“神东集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做精四化五型,做优低碳、做强世界先进’的战略核心,秉承‘奉献清洁煤炭,引领绿色发展’使命,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了煤炭绿色开采、清洁生产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突破,形成了‘打造生态矿区,建设绿色矿井、生产清洁煤炭’的示范。” 刘民强说。 

上下滑动查看)


陕西传媒网
解读神东矿区变身大公园的生态密码作者:宋欢破碎光秃的山体,粉尘弥漫的天空,这是过去人们对矿区的印象。然而到过神东矿区的人们准会说一句,“这里被开采过的矿山并没有‘满目疮痍’,反而更像是一座大公园。

更多内容在这里
↓↓↓

到底什么原因使这里如此干净整洁?“矿区变身公园”的背后,秘诀何在?10月11日,"讲黄河故事·看绿色榆林"媒体采访团走进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实地探访了解神府东胜煤田矿区的生态修复情况和典型经验。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企业之一,1985年开发建设神府东胜煤田,2011年建成我国首个2亿吨煤炭生产基地,安全、生产、技术、经济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第一、世界领先水平。

面对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的突出矛盾,多年来,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不断创新绿色开采技术,破解了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这一难题,形成了煤炭绿色开采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引领和带动了煤炭产业的绿色发展。不仅没有因大规模开发造成环境破坏,而且使原有脆弱生态环境实现正向演替,走出了一条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治理的主动型绿色发展之路。煤矿采空区变身生态休闲公园 深秋时节,位于神东煤炭集团上湾红石圈小流域生态示范区,前来散步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登上凉亭,凉风习习,极目远眺,满目苍翠,美景如画。谁能想到,这里就是神东上湾煤矿的采空区。

“自然生态是我们的底线,到任何时候都不能破。”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民强介绍说,多年来,面对资源开采与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神东摒弃了先开发后治理的传统做法,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构建起持续稳定、科学有效的的生态系统。治理前,上湾红石圈小流域植被盖度仅为15%,水土流失严重,暴雨产生的洪水直接威胁上湾煤矿井口、工业广场及生活小区的安全。红石圈小流域90%以上的面积由砒砂岩、砂砾栗钙土和黄土构成的丘陵沟壑组成。为此,神东煤炭集团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于1994年开始对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主要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林草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和沟口拦洪坝工程,对小流域丘陵坡面沿等高线布置水平沟和鱼鳞坑,其中水平沟布设在15度以下的坡面,鱼鳞坑布设在15度以上较陡坡面。林草措施采用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的治理模式,栽植生态经济树种杏树20000株;栽植樟子松、油松、侧柏、新疆杨等生态景观乔木树种356574株;栽植柠条、杨柴和紫穗槐等生态防护灌木589234穴。目前,红石圈小流域治理成果经权威测定,达到了百年一遇的防洪能力,彻底根治了小流域水土流失,解决了上湾矿的防洪安全问题,原来的自然灾害多发地也转变成为现在集水保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游憩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基地。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建设了13平方公里的上湾煤矿采煤沉陷区生态经济林,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打造绿色矿山 留住绿水青山 走进神东大柳塔煤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黄澄澄的沙棘果挂满枝头,一排排绿油油的樟子松昂然挺立,满眼的沙柳、沙蒿、柠条等乔、灌、草交叉分布,为整个沉陷区披上厚厚的绿装。2010年至2014年,神东公司以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费下达资金为主,在神东开建以来治理的基础上,投资0.5亿元,在示范园实施了水保绿化工程26项,为创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奠定了基础。2014年,神东向陕西省水保局申请创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12月通过陕西省级水土保持局评审验收,大柳塔煤矿被评为“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

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干旱少雨,原生植被种类单调,平均植被覆盖率仅3-11%,风蚀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70% ,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常年风沙弥漫、草木稀少,春季沙尘暴频发,夏季洪水泛滥肆虐,冬季寒冷遍地荒芜,历年向黄河输入的泥沙不计其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矿区开发之前及初期当地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我们都在破解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如何双赢这个世界性难题,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并结合矿区生产建设与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最终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防治、采中控治、采后修复’‘三期’ 绿色开采理念,做到主动防治、系统防治。”神东煤炭集团环保管理处处长王义告诉记者,“三期”具体是指开采前进行大范围高标准生态治理,有效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将原生脆弱生态系统建成具有抗开采扰动能力的生态系统;开采中创新井下绿色开采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根本上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开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实现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

神东矿区开发建设三十多年来,创新了一系列生态技术,打造了一批生态示范基地,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取得了一系列奖励荣誉。该集团先后荣获2006年“中华环境奖”、1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多项省部级奖励;7个煤矿被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及“绿色矿山”;累计创造中国企业新纪录99项,获授权专利428项。煤田里的“地下龙宫矿井水长期被视为一种水害,排到地表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很少被利用,大量地下水资源随着煤矿的开采白白流失。1998年,神东创新性地在大柳塔煤矿井下建成了第一座采空区地下水库,该水库的建成实现了矿井水重复利用,使矿井水可以作为工业用水、绿化灌溉用水、橡胶坝观赏用水。据有关资料显示,神东矿区地处毛乌素沙漠的边缘地带,属于我国重度缺水的能源“金三角”(宁东、鄂尔多斯和榆林)核心区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厚、埋藏浅,但自然生态条件非常脆弱、干旱少雨,历史上年均降水量仅300—400毫米,而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2500毫米,矿区蒸发量是降水量的6倍以上,水资源弥足珍贵,保水形势十分严峻。

矿区建设初期,矿区水资源非常短缺,看着经过处理的矿井水白白排放掉。如何能让矿井水储存起来,随用随取,不再白白浪费掉?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神东人的心头。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神东人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神东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说,地下水库,就是利用地下采空区空间实现水的存储,再利用采空区底板的高差关系和矸石的净化功能,通过污水在采空区的流动实现矿井水的转移和净化。它实现了井下供水、井下排水、污水处理、水灾防治、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六大功能”。

目前,神东已建成35座地下水库,库容总量达32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两个西湖的容量,年供水量超过6500万立方米,这些水库犹如一座座地下“龙宫”,矿井水在“龙宫”内转移循环。提供了95%的矿区生产、生态和生活用水。与以前相比,每年可节省费用约10亿元,实现了矿区水资源良性立体循环,同时还能向周边的电厂、工业区、生活区和生态修复区等地供水。

煤矿开采,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是神东人坚定地承诺,也是他们多年来夙兴夜寐、为之奋斗的目标。现如今,走进神东集团各煤矿,看到的是绿树草坪、鸟语花香。一座座“产煤不见煤、排矸不提矸、污水不外排、垃圾不落地”的绿色生态矿井屹立于世人面前。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各界新闻网
煤炭基地的生态之路记者:高宝贝10月11日至12日,中央及地方23家媒体30多名记者走进神东煤炭集团神东矿区,实地体验神东矿区矿山节约资源、绿色发展实践。座谈会上,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民强向记者介绍,回首神东矿区发展历程,面对煤炭的开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天然矛盾,在国家能源战略西移和矿区开发建设中,始终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把生态环保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建生态矿区、产环保煤炭”理念,深入践行央企责任担当,全面建设以“生态矿区、绿色矿井、清洁煤炭”为特征的新型煤炭生产基地,探索并走出了一条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之路。

更多内容在这里
↓↓↓


累计生态治理面积达330km²打造生态矿区神东没有沿用“先采后治”与“边采边治”的传统模式,而是主动应对客观自然环境,创建了“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技术模式,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空间结构。协调解决了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防治的难题。“三期防治”从时间维度解决了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的自然环境的矛盾。在采前进行大面积风沙与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增强抗开采扰动能力,控制性治理流动沙地103km2,提升了区域整体水保功能。在采中全面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应用封堵种草、水保整地、锚固植树等技术措施,解决了裂缝、错台、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应用人工接种微生物菌根复垦技术,攻克沉陷区生态治理中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和塌陷伤根三大技术难题,提高了土地质量。在采后进行大规模土地复垦与经济林营造,永续利用水土生态资源,发挥生态环境效益。利用采煤沉陷区大力发展沙棘等经济林产业,创新了“茶园式”大果沙棘种植模式,已栽植大果沙棘255万株25km2,到盛果期预计可实现产值近亿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促进了政府、村民、企业三方共赢。“三圈防治”从空间维度解决大规模开采与人居生态环境的矛盾。“三圈”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渐次增强、动态扩展。神东累计生态治理面积330km²,植物群落以油蒿为主的草本群落演替为以沙棘为主的灌草群落;植物种由原来的16种增加到近100种,微生物和动物种群也大幅增加;植被覆盖率由开发初的3-11%提高到64%以上。改善了降雨量少且年内年际不均匀的现象,逆转了原有脆弱生态环境退化方向。实施“三废”综合治理与利用建设绿色矿井煤炭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矿井,神东汲取煤炭生产对环境污染的经验教训,全面建设绿色矿井,其中9矿10井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营造了蓝天碧水的生产生活环境。获得中国环保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华环境奖,获得环保部、水利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授予的荣誉奖励20多项,荒漠化地区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综合防治技术等4个生态环保技术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坚持“源头减少、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理念,针对煤炭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不断创新技术与管理。神东公司坚持“源头减少,过程治理,末端利用”的理念,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做法,9矿10井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所有矿井全面配套建设了环保水保设施,重点实施了“三废”综合治理与利用。废气综合防治。全过程控制煤尘,井下采取综合降尘措施,地面采取封闭防尘措施,外运采取固化封尘措施,实现了“采煤不见煤”。全面达标治理烟气,中心矿区集中热电联供,偏远矿区的工业锅炉全部配套安装烟气治理设施和在线监测设备。“大气十条”实施以来,淘汰、替换41台工业锅炉,提标改造88台,全部达标排放。废水综合利用。创新废水三级处理、三类循环、三种利用的处理与利用模式。在采空区建成35座地下水库(库容总量3200万吨,相当于2个杭州西湖的水体量),在地面建成38座废水处理厂和3座深度水处理厂进行三级净化处理。在地下水库、选煤车间、锅炉房建成三类闭路循环系统。从生产复用、生活杂用、生态灌溉途径实现三种利用。目前,矿井水利用率达到83%。废渣综合治理。创新井下无岩巷布置技术,从源头减少矸石产量。掘进产生的矸石充填废弃巷道,实现掘矸不升井。地面洗选产生的煤矸石,采取发电、制砖、填沟造田等方式全面资源化利用。低于国家能耗标准生产清洁煤炭煤炭消费带来的环境破坏,主要是煤炭燃烧污染物排放问题,神东在天然煤质好的基础上,进一步洁净煤质,降低煤炭生产能耗。  神东公司所有矿井配套建设选煤厂,年洗出煤矸石1600多万吨,商品煤平均发热量达5500kcal以上,原煤全部经过了洗选,开发出特低灰、神优2、精块4等清洁商品煤种,为社会提供了清洁煤炭,减少了生产环节环境污染及污染物随产品外运。采取节电、节煤、节油、节水等措施,原煤生产综合能耗2.52kg标准煤/吨,低于3.0千克标准煤/吨国家先进值标准;入洗原煤电耗2.23度/吨,低于3.2度/吨的国家先进值标准。同时,基于自身煤质优势,通过洗选加工,生产清洁煤炭。同时,各矿井全部配套建设了选煤厂,原煤全部经过了洗选,开发出特低灰、神优2、精块4等清洁商品煤种,为社会提供了清洁煤炭,减少了生产环节环境污染及污染物随产品外运。据了解,大柳塔煤矿沉陷区生态治理于2017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是全国唯一的采煤沉陷区科技示范园。神东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创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新模式,具有积极的科研科普和示范引领作用。该公司荣获20多项国家级环境奖,2006年荣获国家环境领域最高奖——第三届“中华环境奖”。荣获国家“社会责任绿色环保奖”,获得环保类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18年获“能源绿色成就奖”。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榆林同城(微博)
神东开发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实践,创新了一系列生态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生态成就,打造了一批生态示范基地,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探索了一条资源环境协同开发保护的道路。

更多内容在这里
↓↓↓



煤炭基地生态文明之路神东开发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实践,创新了一系列生态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生态成就,打造了一批生态示范基地,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探索了一条资源环境协同开发保护的道路。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017年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园区以大柳塔煤矿沉陷区为基础,建设面积50平方公里,具有典型性、科技性和示范性三个特点,是全国唯一采煤沉陷区科技示范园。神东生态示范基地:基地示范面积10000亩,扩展面积50000亩。以哈拉沟煤矿采区生态治理为基础,以生态科研科普为主题,以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建设为目标。涵盖地质环境、土地复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专业,建有十二个科技示范区;承载神东愿景与时代使命,建有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和神东文化广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等气息,建有森林、草地、农田、湿地、湖泊、园林等内容;系统构建人与自然相和谐,工业文明与生态相和谐,企业与区域相和谐的复合生态基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人民网 陕西传媒网 各界新闻网 榆林同城(微博)

作者:张伟 麦文雄 宋欢 高宝贝

摄影:吴超

本期编辑:特小图

猜你喜欢 

陕煤集团招聘高校毕业生3095人!往届生可报名,速看!(附岗位表)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神东为这个孩子送去“暖心煤”!

大降温来袭!蒙陕将迎降雨+大幅降温,最低气温逼近0℃!

重要路况!包茂高速东胜至包头方向恢复正常通行!

看完记得点“在看”,给小图一朵花花,笔芯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