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桥南开小学 万物启蒙主题课程(二年级“蝉”课程)——虫之精洁,可贵惟蝉
“蝉”又名“知了”。在古人的眼中,蝉是一种神圣的灵物,从魏曹植《蝉赋》“栖齐枝面仰兮,喇朝露之清流”,到北周卢思道:“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再到初唐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历代一系列吟咏中,蝉被赋予了高洁、清白、与世无争的象征意义。蝉在古人的生活当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物品,被人们推崇着。
“蝉”课程应运而生
2018年6月,二年级全体教师就年级课程主题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在认真研读关于“蝉”的相关资料后,将本学期万物启蒙课程的主题确定为“蝉”,并制定出蝉课程的计划安排表,绘制了课程的思维结构图。
“蝉”课程计划表立足于“物”、“器”、“道”三个维度:从认识蝉开始,了解“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蝉的一生以及种类;了解各个地方吃蝉的习俗以及吃法,了解蝉的药用价值;诵读关于蝉的古诗、成语,感受蝉的品质以及玉蝉的象征意义。
探寻“蝉”的奥秘
认识蝉的身体结构
夏天正是蝉生长发育的阶段,也是探寻“蝉”的最佳时期。2018年暑假,老师们通过家校沟通QQ群、微信群等形式和孩子开始“寻蝉之旅”。 孩子们到生活中去寻找“蝉”的身影,发现蝉的足迹,观察蝉的生活规律。发现问题后再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浏览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蝉的种类”的调查问卷。在开学之初,孩子们充分展示自己暑假的寻“蝉”之旅,孩子们对蝉的种类有了一定了解。
2018年9月,老师们为二年级孩子详细地讲解了蝉的身体结构,利用图片直观形象,让孩子们自己绘制蝉身体结构图。虽然孩子们的画笔比较稚嫩,但是能看出来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蝉的身体结构。
画蝉,体验蝉工艺
在了解身体结构的基础上,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的方式呈现出一个个生动而别致的以“蝉”为主题的作品。一幅幅绘画作品生动有趣,一张张卡纸变成了蝉书签,超轻黏土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蝉。孩子们已经不满足单纯的绘画了,他们还尝试在纸盘上画蝉形写蝉诗,用毛笔书写不同字体的蝉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不但认识了蝉,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也得到了提升。
走进“蝉”世界
为了让孩子们对蝉这种小昆虫有深入的认识,语文老师带领孩子们来了一场特别的虫字旅行记。从虫字入手,先认识不同字体的虫字,再拓展认识带有“虫字旁”的字,通过制作虫字大转盘,虫字飞行棋等多种有趣的方式大大地增加了孩子们的识字量。通过观看《蝉的一生》视频,孩子们纷纷发出感慨,蝉的生命真不容易!对蝉有了新的认识,不禁对这个小小的昆虫生出敬佩之情来,孩子们把蝉的一生用生长日志的方式表现出来,从他们那专注的小眼神里我们看出了他们对蝉这种小动物有一种莫名的情感。
感悟蝉之诗
本年级在开展万物启蒙之蝉课程的时候,与孩子们最贴切也是最落实的就是诗教课的开展。我们利用星期四下午的慧根课程进行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围绕蝉的一系列诗教活动。
在诗教过程中深入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特征,深入思考蝉生命的意义和对顽强与坚定的理解。结合了蝉的意向进行了诗画作品的展览会,其中通过在不同物品上进行创作,完成了很多具有诗情画意的绘画与书法作品。在此过程中我们年级的张义芹老师代表我们年级进行了诗教课的展示课。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体会到蝉生命的不易,孩子们由不喜欢到喜欢,悄悄地发生着改变。这种课程的意义就在于由具体的物象去认识更深层次的具象,让深刻的道理变得更能让孩子们接受,向万物学知识。绽放“蝉”的光彩
经过一个星期的筹备,我们开始了课程成果展示的布置。年级老师齐心协力,上课期间,有的老师一有空堂的时间就去布置展厅;有的老师帮助布置展厅的老师上课;放学后,老师们自觉留下来布置展厅。
这是繁忙而充实的两周,在这两周里,年级组的老师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丰富、精美的课程成果展示内容,呈现出了这一学期里孩子与老师共同成长的足迹。
一学期的“蝉”课程即将走向结束。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了解了蝉是什么,走进了蝉的一生,知道了蝉的作用,感受了蝉的文化。在成果展示会的年级讨论会上,我们决定从“物”“器”“道”的三个层面对课程成果进行展示。年级老师们围坐一起,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怎样的展示内容能充分体现学生在“物”“器”“道” 三个方面的学习成果。有的老师认为可以做蝉的标本,有的老师说可以做蝉的书签,有的老师说可以把蝉画在茶盘上、帆布袋子上,有的老师说可以刻“蝉”字的印章,有的老师说可以刻蝉的剪纸,还可以画蝉的山水画,有的老师说可以做一棵大树,把蝉藏在大树上……
《蝉》课程意在认识蝉,了解蝉文化,围绕蝉之旅、蝉之诗、蝉之意三个层面展开,打通学科边界。通过手工制作、艺术绘画、观察笔记等方式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感受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生命特征,在诗歌的吟诵中感悟蝉的品行高洁。《蝉》课程让二年级学生从小小的物洞观出大大的文化。撰稿:二年级组
审稿:孟 娟
编辑:张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