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少谈全球化:马六甲拦路虎的崛起和凋零

2016-11-21 四大少 陆家嘴金融圈 陆家嘴金融圈

四大少谈全球化第一篇

转折:马六甲拦路虎的崛起和凋零

新加坡是全球化大局中的一个不应该的存在

唯一的理由是美国赋予的职责:马六甲拦路虎

崛起于咽喉,将被弃于远道



全球化最大受益国,有两家,一家是美国,另一家,有人说是中国,有人说是日本,有人说是德国。从时间维度(1961年至今)和难易程度(全方位开放)来看,四大少认为是新加坡。


新加坡长达50年的持续增长,日本等国难望其项背

 

新加坡,它以自己的战略要冲地位,承接了英国和美国两个世界霸主在推进全球化中的所有好处,尤其是和平时期,成为盘踞在马六甲海峡吸食东南亚和东亚各国的剥削国。美国收保护费,新加坡收过路费因此,它的命运,也终将随全球化的退潮(美国川普民粹意识流行)、全球贸易格局的改变(欧盟面临瓦解风险)而凋零,最后跌入凡尘。

 

而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从艰难参与全球化起(改革开放和加入WTO),抓住了全球化的尾巴(轻工业领域的全球供应商),到苦心维持全球化终(一带一路),却成为加速将新加坡推落悬崖的直接力量(马六甲海峡货运有80%来自中国)。

 

新加坡,华人占比74%,是早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强有力支持者,却也是后期反华的急先锋。是什么,乱了风向?先从新加坡的历史说起。

 

停靠在新加坡樟宜军港的美国航母

 

新加坡出现在近代史,一开始就跟英国绑在一起,上世纪独立后又跟美国绑在一起。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开始管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隶属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理,1867年 ,新加坡升级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

 

第一个机遇出现在蒸汽船的普及(技术进步)和1869年苏伊士运河(地里优势)开通之后,新加坡成为欧亚海运之间重要的停泊港口。并因海运便利,新加坡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

 

第二个机遇出现在一战后,英国在出资5亿在新加坡修建海军基地,拥有世界最大的船坞,存储支持整个英帝国国海军6个月的油库(投资优势),随后又建立了空军基地,新加坡被丘吉尔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成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

 

二战期间,新加坡被日本占领,二战结束后,经历了20年的抗争,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又独立。

 

独立的新加坡陷入资源困境,作为一个农业国,失业率高达21%。恰好196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泥沼(天时,日本崛起于朝鲜战争,新加坡崛起于越南战争),需要在东南亚发展供应基地,欧美纷纷转出制造业到东南亚,一穷二白的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带领下,求存求活,招商引资,建立轻工业基地,打破联合国对其无法存活的疑虑。70年代就成为全球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并因地里优势,发展成今天的东南亚重要的转口贸易和金融中心。

 

小国博弈,远交近攻,将政治主权交于外部强盛势力,是新加坡一贯的传统,不管英属殖民还是后来独立成国(美军在新加坡先后设有樟宜海军基地,森巴旺海军基地、巴耶黎巴空军),都是依附于大国的全球霸权链,以交换经济上的重视和扶持。至于李光耀通过教育和刑罚治理,强行将一个农业国家转为现代文明社会,则是顺应整个经济转型的需要(培养人才和营商环境)。

 

新加坡模式=高速路收费+服务区

 

全球化,主要是贸易流通,是一条越来越宽的高速路。高速路上有很多服务区,更有收费站,但很多时候,服务区和收费站是分开的,有距离,不重合。全球贸易高速的主干道经过坡村时,不仅建了收费站,还搞了一个很大的服务区,于是,坡村成为全球贸易高速在东南亚的节点。

 

举个例子,要从德国不莱梅市发1000辆奔驰C系旅行款新车到东南亚,正好装满一条船,其中日本100辆,中国800两,韩国50辆,台湾10辆,越南10辆,香港10辆,菲律宾10辆,印度尼西亚10辆,做物流的怎么设计供应链呢?通常是从德国第二大港口不莱梅出发,经过将近半个多月的航行,到达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新加坡港,国际转口港;裕廊港,亚洲最大散装货运港,以及其它三个负责东南亚航线的港口),卸货,再转移到前往目的地国家的其它东南亚线轮船上,分别送达各国(东亚和东南亚人口总量占全球人口总量约三分之一)

 

2013年之前,新加坡港一直是全球货运量第一和集装箱业务第二的超级中转港,400多万新加坡人超过一半从事的工作跟港口业务有直接关联。港口业务赚的第一笔当然是物流费用,第二笔是服务费用。熟悉统计的人知道,物流GDP每增加1元就可以拉动其它行业4GDP



新加坡已经是纽约,伦敦和东京之外的全球第四金融中心

 

新加坡的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即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再向第三产业转移。新加坡的产业结构经历了“一二三”到“二一三”到“二三一”,最后“三二一”的阶段。第一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由1960年的高峰6%到1996年的0.3%。第二产业由转口贸易时的17%,到1965年的23.9%,1980的37.6%,1993的36.7%。第三产业由于之前的转口贸易占比80%左右,开始回落,后来回升。

 

但无论新加坡如何发展金融和海外投资,其基石都是远洋货运业中的港口中转服务。依靠地里优势打造的港口业务,哪怕在后续的收入构成中份额再低,也是新加坡的血液(一个成年人的血液占总体重的7%-8%,但掉一个百分点,就是大风险)。这好比美元之于美国,轻工业制造和外贸之于中国,阿里巴巴之于支付宝,日本男人之于家庭。


海运业是全球贸易的晴雨表,率先进入衰退期


全球贸易和海运业已经进入下行通道,如果再失去港口优势,新加坡这个鲜花国家会掉入悬崖吗?

 

新加坡的经济总量还不如广东


局势昭然若揭,受困于全球化萎缩(四大少将在全球化系列的最后一篇中为大家分析)的威胁,作为这个秩序的制定者和保护人,一贯积极的美国面临经济上的疲软、思想上的动荡、政治上的保守。作为美国在东南亚最核心的保护国之一,失去李光耀的新加坡可以抵挡来自中国的正面进攻吗?

 


全球十大港口,中国有7个,在全球100强港口中,中国有22个。货物流就是金钱流,随着港口业务被超越,随着中国多地推行自贸区建设,直接被打靶的是新加坡和香港(属于内部竞争,暂不谈)。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具备远洋直接到岸的业务,尽量不停靠新加坡或者减少对新加坡港的需求,中国不再让新加坡多赚一分钱,包括结算业务。

 

更致命的打击,是新加坡的宿命!新加坡对美国的依靠,决定了它不可能主动的,早发的加入中国版的全球化新秩序,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第一个碉堡,那就必然被“一带一路”冲垮。

 

冲锋集结号已经吹响!


一:中缅油气管道已经于2015年1月全面建成,从缅甸西海岸的皎漂港直接将油、气战略物质绕开马六甲海峡进入中国云南。


 

二:作为中国在远洋上取得的第一个成绩,中资建设并管理的瓜达尔港已于11月投入使用,中巴高速的建设更值得期待,中国需要的石油资源等资源将直接从中东运送到瓜达尔港并经过陆地从新疆进入中国。马六甲海峡一边去!在瓜达尔港的权属问题上,新加坡曾经用尽一切办法捣乱,想让它成为第二个克拉地海峡。最终,中国赢得了这一关键争夺。

 
 

三:还有部分物流必须走马六甲海峡的怎么办?近日,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宣布将启动马六甲皇京岛深水港(预计2025年建成),这个港口位置在马六甲海峡中比新加坡更靠前,中国及其他国家货轮完全可以在这里完成分装和补给。

 
 

四:对新加坡港最致命一击的,是前途未的泰国克拉地海峡。这也是新加坡不断以利诱之拉拢泰国的根本原因。因为美国一直在背后支持新加坡,克拉地海峡这一有利于全球贸易的大工程(缩短海运距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一直受阻。这一项目一旦实施,新加坡将彻底边缘化,失去战略要冲地位 ,回到独立初期的悬疑:这个国家能否存生?

 


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序列的马六甲拦路虎—新加坡,摆在眼前的有两条路:


一:一改以往,积极拥抱“一带一路”,成为中国在远洋贸易中的坚定协同国,这里要冒得罪美国的巨大政治风险,李家坡会选择吗?

 

二:更坚定的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在克拉运河上和其它东南亚国家(尤其是中国)死磕,全球化面临萎缩(成本提高,效率降低)迫切需要贸易优化的时候,局势允许吗?

 

这两个问题,四大少将在全球化系列文章中的最后一篇给出答案。


版权说明: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投稿邮箱:2338674921@qq.com

读者福利:陆家嘴金融圈(Tradingfield)推出1999元品质空气净化器品牌Healthydoor,了解详情请加联系人微信:wk2805603397。

—在这里,看世界—

内容转载自公众号

小逻辑
小逻辑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