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二》:中国最后的“慰安妇”

2017-08-17 爱你们的 摇铃铛

↑ 点上方蓝字关注并置顶「摇铃铛」 

 我在这里等你🌛 


我的微博:@摇铃铛eno

个人微信:yaolingdang0518



“天上落雨路又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自流眼泪自抹干。”




▷ 一 ◁



《二十二》。


这是个悲伤的数字,也是郭柯导演的一部纪录片。


据资料显示,在日军侵华战争的十四年中,中国大约有20万甚至更多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性奴隶。


直至2014年,受害者仅剩22名。


截至电影上映后的今天,幸存者数字更加触目惊心:8。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


等数字从8倒数到0。当这仅剩的几位历史见证者和受害者,都尘归尘、土归土。等时间把伤痛慢慢遗忘。是不是人们更不会再想起她们的历史和遭遇,更别提为她们摇旗呐喊?


还好有这部《二十二》。

人不记得的东西,摄影机会记得。




▷ 二 



97岁的韦绍兰至今忘不了:从日军慰安所逃回家里后,丈夫见到自己的第一句话是“你晓得回来了?”


被折磨了三个月都没哭的她,大哭了一场。


当时是1944年。她1岁的女儿不幸夭折,肚子里却已经有了日本人的孩子。饱经摧残的她,却还要面对周围人的指指点点和歧视孤立。


在那个年代,女人的“贞操”就等于一切。


1945年日军投降,她的儿子罗善学降生。因为“中日混血”的身份,罗善学直到70岁都没有讨到老婆。


“找了6个,没一个成功的。”


无奈,两母子只好相依为命了一辈子。儿子恨他,几十年来吵闹不断。


韦绍兰拿着30块钱一个月的低保,吃着5块钱一大堆的白菜。儿子总坐在门槛上望着远方,想着自己孤苦终老的样子。


可能怎么办呢。日子不就这么过。


可即使是经历了这样的一生,面对镜头,韦绍兰咧着嘴说: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 三 



“请进”、“请坐”、“请上来”……95岁的毛银梅回想起当年在慰安所的日子,还能说出一些零星的日语。


这些是用来迎接侵华日军的“礼仪”。


想象下,一个逼仄的屋子,昏暗的灯光。少女充满恐惧,却不得不用曲意逢迎的语气“欢迎”这些双手沾满血腥的侵略者和强奸犯。


是多深切痛苦的回忆,才能在70多年后,还能清楚的记住这些日语发音?


毛银梅原本是朝鲜人,18岁被骗到中国当了慰安妇。后来她嫁了人,跟随丈夫来到湖北孝感,还领养了一个女儿。


女儿后来长大了,知道了她的过去。说:“不管她以前怎么样,我会对她好。因为她对我好。”


离家70多年,毛银梅已经没有想过再回朝鲜。不太记得韩语的她,却还会磕磕碰碰的唱起小时候的儿歌。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你怎么情愿把我扔下,

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她唱歌时嘴角泛起微笑,似乎想起了18岁之前的日子。那笑容单纯的,像从未受过伤害一样。


2017年1月,毛银梅去世。





▷ 四 ◁



在看这部纪录片以前,我只知道“慰安妇”这个名词,却不太了解这段历史。


有人说“慰安妇”就是妓女。这是最无知的误解,也是最恶毒的侮辱。当时的“慰安妇”大多是被强迫的,她们毫无人身自由。除了吃饭时间,时时刻刻都要接待日本兵,直到晚上12点才能休息。


生病不给治,病重就活埋,逃跑就毒打。


更残忍的,是她们被剥夺了当母亲的权利。为了防止怀孕和性病,很多慰安妇被切除了子宫,以及注射一种预防梅毒的药物:这种药物会导致终身不孕。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不是被折磨致死,就是在绝望中自杀。


其他的,逃回去后,面对的不是理解和抚慰,而是旁人异样的眼光。


这些被时代洪流奴役的女人们,失去了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一辈子孤苦伶仃,只能靠别人的施舍度日,最后默然埋进山里的小土包。


夜里山风簌簌的吹过,听上去像是她们在无助的啼哭。





▷ 五 ◁



在电影放映的一个多小时内,我不时能听到周围此起彼伏的啜泣声。


当荧幕上显示出框里的老人名字,和生卒年月的时候;

当老人在平静的讲述,眼睛里含着泪,脸上满是沟壑纵横的皱纹的时候;

当流落中国的朝鲜族老人毛银兰,悠远的唱起记忆里儿时民歌《阿里郎》和《桔梗谣》的时候;

当日本志愿者来看望慰安妇老人,噙着泪说“她们心里的伤口是很大很深的,但是她们依然会对人很好,无论对方是日本人还是其他人”的时候;

当那位30余年来,一直义务为慰安妇的悲剧四处奔走的老师低落的说:“早知道至今没得到日本政府一分钱的赔偿与歉意,当初就不会去打扰阿婆们的平静”的时候。


我有着感同身受的沉痛和无力。


她们受过的伤害没人理解,反而被拿来当做攻击武器和谈资;她们鼓起勇气在众人眼前一次又一次陈述自己的痛苦,却直到死去都没换回一句道歉。


对这些迟暮老人来说,正义的迟到,就等于缺席。


如果没有《二十二》这类记录史实的电影,没有志愿者们一直为“慰安妇”们道歉平反而奔走,没有大家重视这段历史。随着最后8位老人的去世,故事将会慢慢被淡化、遗忘。    


可是,历史的错误,不应该草草被时间所掩盖。





▷ 六 ◁



其实到了我们这一代,很少有人能对历史感同身受。因为一睁眼,迎接我们的就是现世安稳和平,生活远离战争炮火。


我们刷着微博看着电影,打着王者荣耀谈着恋爱,喝着酒蹦着迪。这么闲,所以能在上海"海乃家"慰安所被拆迁时,喊着"慰安妇"是妓女,孩子不能了解太多性有关的事情,拆除慰安所大快人心;


或者在边界冲突的时候拿出键盘,漫不经心的敲出一句:"中国别怂就是干!不就是打仗吗怕什么呢?"


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战争是什么?在死亡的威胁下,人又会变成什么样?


七十年前那场抗日战争,中国死了3500多万人。那中间每一个人,都是某人的父亲,某人的母亲,某人的孩子,某人的兄弟……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战争有多可怕。


从说"这个世界真好"的韦绍兰,到唱着阿里郎的毛银梅,再到被日本人虐待打断右腿的陈林桃。她们每一个人,在谈到当初那段经历时,都摆着手说"我不想说了,心里难受……"然后缄口不言。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短,短到能被一场战争轻易毁掉。 


我想,她们心里一定是恨日本的吧。


可在电影最后,陈林桃仍然说:"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会有很多人死去的。"(陈林桃老人已于2014年去世。)




正因为她们经历过痛苦,才会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我们为什么要一次次的重提历史?不是为了揭开她们的伤疤。而是希望让每个人明白:苦难的意义,正在于避免苦难。


历史理应被铭记。铭记不是为了仇恨,而是有些东西不应该也不能被遗忘。


当人们学会忘记,必将得到历史重演的报复。



- END -


PS:郭柯导演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三十二》(未阉割版)

可在我的公众号里回复【 32 】查看。



上期文章:马戏团还会再来,童年却不会再有了。

后台回复“歌单”获取今日歌名 / 歌单|



全世界最可爱的人

都关注了 [ 摇铃铛 ] 


扫一下认识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