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水讲堂】您被网上的水质小实验套路了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饮水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新媒体时代,无处不在的网络传播虽然为此提供了便利,但有时面对一些商家众说纷纭,市民往往会无所适从,甚至被误导。日前,笔者就网上流传较广的电解水、TDS笔测试等“水质小实验”进行随机采访,并到国家级水质监测机构寻求真实的解答。在实验室,水质专家们将网传实验一一向笔者演示,并给出了科学的正确解释,用事实有力地还原了真实情况,同时解释了什么样的水才是安全的。

 

   电解水实验中水为什么会变浑?

    将自来水和纯净水(或净水器厂商推销的净化水)分别盛放在两个烧杯中,同时插入铁棒、铝棒两根电解棒,同时电解。结果是被电解后的自来水浑浊不堪,或生成大量红棕色或灰绿色絮状物质,同时伴有气泡冒出,另一杯纯净水(或净化水)电解后清澈依旧,或只是略微发黄。对待这样的实验结果,商家给出的解释是自来水中含有害物质,需要购买净水器产品才能确保饮水安全。

    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在实验室,水质专家们在重复上述实验之后,将纯净水(净化水)中放少许食盐,再进行同样的电解实验,结果和电解自来水产生了一样的效果:生成大量红棕色或灰绿色絮状物质,同时伴有气泡冒出。难道纯净水中加了食盐就变得有害了么?当然不是。

    据介绍,电解器阳极是铁棒,阴极是铝棒,因自来水中含有钙、镁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矿物质,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当电解器两极插入水中通电后,会发生电解反应。这时,阳极的铁棒失去电子变成铁离子溶解到水中,与水中原有的阴离子生成含铁化合物。因二价铁化合物呈黄绿色,三价铁化合物呈红棕色,四价铁化合物呈黑色,故自来水电解之后会呈现出各种颜色,以及絮状沉淀。而纯净水中几乎不含任何矿物质,几乎没有导电能力,电解反应极弱或不发生反应,因此电解后水还是清的或只是略微发黄。这就是为什么在原本不会发生电解反应的纯净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氯化钠),再进行电解,其结果会和电解自来水一样。至于气泡,是电解过程中,水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产生气泡,是电解水的正常现象。

    结论:眼见未必为实,要听科学解释。只要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电解质(比如矿物质),电解后,水中都会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通过电解水实验称自来水中含有害物质就是一种欺骗手段。

    TDS值大小能体现水质优劣么?

    网络上一些商家宣称,TDS检测笔能够测出水中数十种重金属含量,如果用T DS笔检测出的数值超过多少多少,就是水质不好,或者重金属超标等等。然后用TDS笔分别检测自来水和净水器处理后的水,比较TDS值的大小,结果自来水的T DS值往往远高于纯净水(或净化水)的TDS值。事实上,这同样也是一种误导行为。

    TDS值的大小真的能体现水质的优劣么?

    TDS值反映的是水中溶解性固体物的总含量,主要是无机盐(如钙盐、镁盐等)等矿物质的总含量,并不能反映水质的好坏。事实上,并不建议长期饮用纯净水,因为含有一定矿物质的水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中的TDS限值为1000mg/L,自来水的TDS值一般在200mg/L左右,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纯净水或净水器处理过的水,由于滤掉了矿物质离子,因此检测出的TDS较小。胡克武对笔者说,TDS值仅是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106项水质检测项目中的一项,并不能说明水质的优劣。

    弱碱性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不少商家推出“碱性离子水”,宣称“酸性体质”不仅是亚健康状态,还容易产生肿瘤,而碱性水正好可以中和“酸性体质”等等。事实确实如此么?

    专家认为,人体自有一套复杂的调节体系,把血液的酸碱pH值维持在正常的7.35~7.45之间。胃的环境是酸性的,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pH约为2~3,不管什么水喝到胃里,pH值都会变成酸性。所谓的弱碱性水喝到胃里,也会变成酸性的。为了完成杀菌和帮助消化的作用,胃液的pH值会始终维持在2-3之间,不会因为食物的酸碱性而变化。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城市自来水pH范围为6.5~8.5,不能说酸性水和碱性水哪个更好,符合国家标准的水都是安全的。


图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