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UFO攻略·徽州行摄6|最出名的八卦村呈坎,棠樾牌坊群,一景接一景!

2017-08-26 UFO攻略 昊乐活

  UFO攻略,能带着孩子玩,又能满足老公拍片的爱好,不奢侈不自虐,完全个人的游记献给爱玩的朋友。《采风报》“昊乐活”微信公众号按照季节,为您甄选当季最适合去的地方。通过UFO发来的文字、图片、视频,按行程连续推送“UFO攻略”,敬请关注。


◇前情提要◇


UFO攻略·徽州行摄1|寻梦中水乡,一定是那的黑瓦白墙,六天足够了


UFO攻略·徽州行摄2|初来乍到,先晓徽文化,领略徽州之美第一站


UFO攻略·徽州行摄3|雨雾的黄山别有一番滋味,奇松怪石比比皆是


UFO攻略·徽州行摄4|黄山,下回再见,宏村,我们来啦!


UFO攻略·徽州行摄5|西递、宏村,品徽味,开启文化之旅




D5:呈坎、棠樾牌坊群


时间:2月23日 大年初五

住宿:黄山国际大酒店

午餐:棠樾村

 晚餐:屯溪老妈家概念餐厅 


  早上8:00又出发了,今天的腿疼好了一丢丢。

  昨天的宏村、西递属于黟县,而今天为歙县游。第一站,中国最出名的八卦村——呈坎。


呈坎


  未进村,但见售票处都古色古香,想来以前也是村庄的一部分。门票正价106元,程师傅帮买的优惠票89元,小孩无优惠53元。

  村庄和背后的青山,柔柔地倒映在村口的永兴湖中,天然一幅图画。

  相传,东汉三国时期(约1800年前)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吕蒙来到此地征服山越人。见此地地处万山之中,四面矗立着八座大山,中间是一平方公里的洼地,“山形交错,水色清澄,人情庞实,伦理端严。”“有田可耕,有水可渔,脉祖黄山,五星朝拱,可开百世不迁之族”。一条河流由北向南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穿村而过并有众多小溪汇聚,犹如“九龙戏珠”。观其象、又形似一幅天然八卦图。是人间罕见的风水宝地,便在此定居下来,按着先天八卦的形式来布局建村,同时易名为“龙溪”。后来,因为交通闭塞,诸葛瑾离开。

  唐朝末年罗氏始祖罗天真、罗天轶堂兄弟为避黄巢之乱,从江西南昌举家迁此,见此地万物中和,风水好,于是也定居呈坎。据罗氏族谱记载罗氏兄弟通晓易经八卦风水理论,把龙溪,改名为呈坎。在八卦中,呈为阳,坎为阴,二气统一,天人合一。

  永兴湖畔有一道门坎,两边还有一对神兽,据说这在村落当中是绝无仅有的。神兽是呈坎独有的守护神,在整个徽州只有很少的人知道他的名字和写法,名字叫“ tun(一声) ”,写法是:一个鬼字,去掉里面的勾,加上一个大写的“進”字,为进鬼吞妖之意,“ tun ”这个字在字典是无法查到。相传“ tun ”是紫微星下凡时,手上牵的神兽,用来保人间平安。他有一种习性,那就是只进不出,为进鬼吞妖之物。吞进的是鬼妖、晦气和邪气,给人们留下的是祥瑞之气。两神兽之间的门坎叫做“平安坎”。呈坎的宣传语中有一句为“登黄山天下无山,游呈坎一生无坎。”不知是不是指这道坎?

  不知是来的比较早,还是过年的原因,讲解员根本没上班,走到这里我们碰到了一位村民,是位姓黄的老先生。说他是老先生,完全因为他说自己已从上海退休,面相上根本看不出有60多岁,小叮当一直叫叔叔。黄先生文质彬彬,告诉我们呈坎大部分姓罗,不姓罗的全是给罗家打工的,如他的祖上便是罗家的教书先生。他说可以给我们做讲解,出村再收费30元。做功课时,网友一致评价村民讲得比景区导游好很多,而且呈坎像一座迷宫,没有向导很容易迷路,所以一拍即合。

  水碓,最早出现于西汉(公元前202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充分利用水力资源、杠杆及凸轮的原理加工粮食的水力工具,这种借助水力把粮食皮壳去掉的机械大大的节省了人力。

  灵秀亭,古代妇女送别丈夫或亲人出去经商为官时的分别场所,因为以前的徽州女人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送到此处便要返回,所以此亭又叫送别亭。
  过了灵秀亭便进入呈坎三街九十九巷的第一条街——百姓街。

  如何从房屋外形上一眼看出是明代建筑还是清代建筑?

  答案:明代建筑(见上图)是人字顶,寓意人丁兴旺。而清代建筑呢?看下图

  清代建筑的屋顶是平的。

  前面的胡同忽然冒出一个30人左右的旅行团,导游的喇叭震天响,说话都听不见了。唉,过年出门真是没清静呀!为躲旅行团,黄先生把我们带到位于这条胡同的他家里,参观菜园和大锅灶,顺便做下广告,让中午记得到他家吃饭。一个老太太坐在门口,他介绍说这是他95岁的老母亲,老奶奶耳聪目明,满面红光,我们鞠躬打招呼:“奶奶好!”老奶奶马上起身回复,动作利索。可见,呈坎山清水秀,村民健康又长寿。

  黄先生家的门口堆了高高的柴火,他说这叫“出门见柴(财)”。

  屋顶的虎头瓦,百姓家的虎头瓦上有一个笑脸,表示和气生财,当官的虎头瓦上是一个鬼脸,表示严肃气派。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当官的虎头瓦。

  胡同里有一家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呈坎罗氏毛豆腐。吃不惯那个味。

  这间房子位于一条笔直小巷的尾端,如同我们城市里的丁字路口,主人在建房的时候为了避让迎面当冲的晦气,在墙里埋了一块泰山石敢当。和我们天津经常见到的河边的房子门框上挂镜子是一个道理。

  百姓街有些地方窄小到仅供一个人通过,那么如果两个人相向而行怎么办?

  答案:延伸到水圳上的长条石名为“谦让石”,一个人站到谦让石上,可以让对方的人先行通过。

  古代的排水管

  高高的院墙上,窗户显得格外小。

  下屋,古徽州四大制墨大师之首罗小华(官名罗龙文)的祖宅,明代建筑。传说万历皇帝曾用十两黄金换得一两小华墨。传世品极其稀少,如一池春绿墨、桃核墨现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有半块桃核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另一作品九锡玄香墨被收藏于日本。

  室内如何看出明代建筑与清代建筑的区别?
  明代讲究简约,不似清代的雕梁画栋。想想宏村的汪定贵家,是不是这样?

  现在这里是易经馆。里面有一堆人围着一个男人和一个罗盘,手拿红符,看着十分诡异,算命还是骗钱,自行体会吧。反正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拉着孩子躲得远远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种三层的建筑,在明代的技术条件下,建造难度和现在的“摩天大楼”差不多,保留下来的十分稀少。整个徽州仅八座,呈坎就有七座。难怪黄先生一直说:“天下村庄看徽州,徽州村庄看呈坎。看过呈坎,其他地方都不用去了。”

  除了三雕,呈坎的泥雕也非常有名,尤其是富贵牡丹图案,可惜文革时破坏不少。

  如何区分砖雕和泥雕?
  砖雕的图案都是凹进去的,因为它是先烧好一块砖再刻的嘛。泥雕的图案是凸出来的,因为它是一块块泥补上去的。

  当铺的柜台为什么那么高?

  因为,村民都互相认识,不想让柜台里面的人看到来典当人的窘相,日后彼此见面尴尬,也不会因为是熟人而讨价还价,“居高临下好压价,只认东西不认人”。另一方面,也为了防盗。呈坎村有一句民谣,叫“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也就是说,呈坎村东面、西面各有一处当铺。呈坎村不过是个小山村,在明代的时候村中竟然有两处当铺,由此可见当时呈坎村的经济十分繁荣,与当今的发达城市相媲美。

  下屋也叫五房厅建于明弘治三年(1489年),为五幢连体三进三楼结构,原本有大大小小的房间110个,天井36个,门槛72道,里面装饰考究、精美,十分豪华、大气,大部分毁于文革,现仅残存两幢。房屋是按照九宫八卦布局,也就是奇门遁甲的布局方式建造的,据说小偷都唯恐进去迷路跑不出来。

  燕翼堂,是此行最有意思的一座建筑。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鬼怪”罗聘的祖宅。共有两进三层,建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燕翼堂”大门的设计很特别,外部是石砖,里面是木头,再用铁钉固定,门后还有铁栓,用两根粗壮的木棍闩门,安全系数非常高,既能防火,又能防盗。

  徽派建筑把楼梯口隐藏在门的背后,起到了美观的作用。楼梯间作为储藏室,充分利用了空间。楼梯的台阶一般有16级,商人注重聚财,按五行来设计,金木水火土,第一个台阶为金,而最后也为金,金碰金,意为财运广通。

  燕翼堂被誉为世界古代消防博物馆,曾荣获世界古代消防组织奖。有一个重要而巧妙的消防设施,是房屋的自动灭火系统,它隐藏在二楼及三楼的地板中。二楼及三楼的地板中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细沙,干细沙的上面再铺一层小方石砖。如果家中引发火灾,火势向上蔓延,木板首先被烧化掉,于是干细沙全部落下进行灭火,随后小方石砖也会落下,进一步扑火。这样的消防设计达到了及时有效的灭火作用,又不会破坏房屋的整体结构,将来维修也较方便。而且小方石砖面积不大,落下的过程中不易伤人。

  咦?好好的墙角怎么给切掉一块?
  高墙内的大户人家为方便过往的百姓和轿子而为,这就是所谓的“转弯抹角”。

  下面的地基被保留了。

  高处的墙角也被保留了。原来是主人想提示后代:让地不让天,此可让,彼不可让,不是事事都让,该让才让,做人要有原则。

  这家门口的砖雕是主人自己破坏的。我的第一反应:“神经病呀!”黄先生说:“不对,文革时期,红卫兵打砸烧,这家的主人忍痛砸坏了自家门楼上的石雕,红卫兵路过时,以为这座古宅内已被‘清理’过便离开了。”

  罗纯夫宅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有280多年的历史。罗纯夫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唐式遵的少将参谋,也是清代最后一位翰林学士许承尧的乘龙快婿。

  里面的木雕保留的非常完整。进门左上方的木雕,为一只猴子在捣马蜂窝,立在一匹马的背上,“马上封(蜂)侯(猴)”。

  右上方的木雕,是一位老寿星骑在一只鹿的背上,拐杖上有一葫芦,“福禄(葫芦)寿喜”。

  正厅内的理发椅已经用了100多年,破是破了些,正宗德国货,这里被称为“百年理发厅”,到现在还在使用,理发师就是这房子的主人。

  钟英二字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提,意为钟灵毓秀、英才辈出。这里是呈坎的第二条街——钟英街,为呈坎古时的“官街”,在古代街道两侧居住的多为达官显贵,故钟英街也为呈坎古镇中最宽的街道,明显比百姓街宽很多,当官的坐轿子太窄过不去嘛。

  钟英街上有明代万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诰封嘉议大夫、户部侍郎罗应鹤的府邸。钟英楼是明代更楼,也叫过街楼,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2年),原为罗应鹤府报时用的,后来为村内打更、报时、报警之用。四面都有瞭望台口,每天二楼专门有人值班,白天报时晚上打更,整个村落七八百户人家,不可能事事都靠人来通知,所以当村子里面发生火灾或来盗贼时,这里一敲,全村人都知道,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10或119报警室。

  1800年的古村,经历了多少世事变迁,风风雨雨。

  这些都是历史的痕迹

  环秀桥坐落于村子中间成S形窜村而过的众川河之上,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距今有七百多年历史。关于这座桥,流传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元代,呈坎有一对青年夫妇,因为家里面非常的穷,所以丈夫罗环秀告别妻子,离开家乡去外面经商,迫于种种压力,不久便心力交瘁,客死他乡。女子非常善良,把这全部怪在自己身上,她以为是自己前世没有多积德,才导致丈夫英年早逝,所以她用一生帮别人纳鞋底、缝衣服攒的辛苦钱,建了一座横跨众川河的便民石桥,还以自己的丈夫的名字取名为环秀桥。别小看这座桥,在当时它可是连接歙县、休宁的交通要道。桥上的凉亭是清代后修的。又因罗环秀的小名叫黑仂,所以村民也把这座桥叫黑桥,到了文革的时候,祖国山河一片红,把黑改成红,叫红旗桥。现在正本清源,恢复历史,还是称它为环秀桥。2013年6月30日呈坎发了一次大洪水,环秀桥被冲垮,明显看出中间的一段石板为后补的。

  当时的洪水到底有多大?看到墙上的红线和箭头了吗?电动车停在墙下,刚好有个高度的参照。

  黄先生说,那时河对岸的房屋全被淹了。

  众川河旁边的小沟便是引水入村的水圳。

  爱动脑筋的小叮当提了个问题,水道旁每隔一段便会有个小缺口是干什么用的?

  黄先生说:“这个问题提得好,你们想一想。”我们都猜是调节水位的。黄先生捡起一片花瓣扔到水圳里,花瓣流到缺口处,从缺口流到河里去了。原来,这些缺口有“过滤”的作用。

  对着环秀桥的这条街是呈坎的第三条街,不过道路有弧度,每个地方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定。只剩下最后一处罗东舒祠没有去,黄先生把我们带到门口,讲解结束。分别时,他嘱咐我们一定要原路返回。并告诉我们去下一站棠樾牌坊群,开车要走唐模方向,快到唐模有个转盘掉头,这条路比较好走。出村时我提醒了下程师傅,程师傅说他清楚,包车确实比自己开车省心多了,不然我的小腿还在发抖,估计也开不了车。

  罗东舒祠有着“中华第一祠”的美称,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罗东舒,名荣祖,字仁圃,号东舒,宋末元初著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他是罗家13代祖,才学广博,具有安邦治国的能力,元朝皇帝忽必烈多次下圣旨招他进宫为官,都被他拒绝。因忽必烈是蒙古族,罗东舒是汉人,在那个时候,汉族与蒙古族是不来往的,所以卖国求荣的事他不做,显示他有骨气,高风亮节。他的思想与陶渊明同调,以处士隐居终身,罗家的族谱全部由他整理出来。
  随着罗氏家族的兴旺,激起子孙对祖先的敬仰,觉得罗东舒是家族的荣耀,因此对他如孔子般的敬重,特建祠纪念他,以推崇祖德。由21代祖罗洁宗主持首创,22代祖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诰封嘉议大夫、户部侍郎罗应鹤续建。祠堂坐西向东,四进四院格局,建筑面积3300余平方米,由棂星门、仪门、廨亭、甬道、丹墀、厢房、露台、享堂、寝殿九部分组成。前三进按山东孔庙格局来建,而第四进则按北京太和殿格式建,所以有江南孔庙和江南太和殿之称。

  中门两边有抱鼓石耸立,前面说过叫“门当”,再看看门上有“户对”四个,符合罗应鹤二品官的身份。四根柱子老姐起初以为是用水泥重修的,被门口卖烟的大妈义正言辞地鄙视了:“是石头的,不是水泥。”

  顶为斗拱,记得世博会的中国馆吗?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中门上方悬挂《贞靖罗东舒先生词》牌匾,字为国家文物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所写,原始牌匾是明代兵部尚书郭子章题,文革期间被毁。

  走进中门,中间是长16米,宽4.77米的甬道,甬道是行大礼的通道,非尊长不能乱行,平时一律由两厢廊出入。

  甬道的两边各有一个碑亭,刻有祠堂记和建祠考工记

  甬道两侧为丹墀,各130平方米,原有8棵古树……甭说了,又是那个动荡的年代给破坏掉了。

  这是现在仅存的一棵400年的银桂,枝繁叶茂,长势良好,姿态优美,宛如一天然大盆景,每年金秋花开,香飘数里,祠堂里种桂花树,象征着家族荣华富贵。而这棵桂花树底部分为四枝,象征四季富贵。

  每块栏板上的图案均不相同。

  通过这个露台就进入了第三进——享堂。

  宽敞的五大开间享堂是罗氏家族祭祖活动的地方。纵深21.6米,开阔25.8米,脊高13.6米。草架硬山顶,柱、梁均为两人合抱,梁为银杏树,柱子为金丝楠木,都是些名贵木材,而且木质本身就防虫,一根柱子价值上亿元。

  屏门的上方悬挂着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题书的“彝伦攸叙”金字横匾,字径约1米见方,堪称古匾之最。“彝”在古代书面语中为“法度”“法规”之意,“伦”为“三纲五常”之类的伦理,“攸”指处所,攸久,攸长,“叙”为叙述也通顺序的“序”。总体意思就是在这里,罗氏家族的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辈分大小,有次序地按一定的法度祭先祖,训教子孙。原先祠堂里挂有70多块牌匾,但在文革期间被破坏,这匾红小兵也上去几次,但因太大太重都没下下来,后罗氏子孙用纸整块糊起来,上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匾才有幸得以保存。

  小鱼眼算是带对了,充分发挥作用。

  祠堂最后一部分的寝殿是整个祠堂建筑中最精华的部分,按北京太和殿格局建,共11个开间。为民间建筑所罕见。后寝部分为2层,上有宝伦阁,区别于民间祠堂。呈坎前罗族谱记载:东舒祠分两期建,底下后寝部分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罗家21代祖罗洁宗手上建的。当时因家族遇大事而停顿,循垂70年。楼上的宝伦阁是为显示罗家荣耀在明万历壬子年(1617年)扩建时建造的。

  牌匾“宝伦阁”,系明代徽州孝子吴士鸿所书。“宝纶阁”内珍藏与皇恩有关的圣旨、御赐、官诰、皇榜、族谙及文献资料等,以此体现“君在上,臣在下”的皇极思想。

  “宝纶阁”内檐角、梁斗拱、梁头、柱、平盘斗等构件均雕有各种精致的云纹、花卉图案,令人目不暇接。梁柱和额坊上的木构彩画吸收了波斯、阿拉伯等国的几何工艺图案,形成具有江南特色的“包袱锦”图案,精美典雅,至今仍锦艳如初。

  “宝纶阁”内使用了越制的金丝楠木,彩绘也使用了超规格的黄色。


  看!梁下“鳌鱼吐水”的木雕,鱼头雕成了龙头的形状。

  村口的众川桥,一直阴天,这会儿飞起了小雨。

  记住黄先生的话原路返回,中途曾试图走其它路,但真的分不清哪是哪,于是听话乖乖走原路出村。

  此时11:00刚过,肚子一点不饿,直接前往下一站——棠樾牌坊群,车程不到半小时。

棠樾牌坊群


  棠樾牌坊群景区不大,包括三个祠堂(只开放两个),一个亭子,七座牌坊。门票正价100元,程师傅帮我们买的85元,小孩无优惠50元。

  棠樾村多数人姓“鲍”。


  站在村北的一块小平台上可以拍到6座牌坊,这个角度是最完美的“合影”啦。


  又是一个山青水秀的村庄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均与祠堂无缘,除非因触犯族规在这儿接受惩罚。如同名字不能忝列宗谱一样,女性祖先在祠堂里没有牌位,甚至在祭祀活动时她们连祠堂的大门都不能进入。惟独这“清懿堂”石破天惊地成为一个奇迹,女性不但可以入祠祭祀,共商女性大事,并立有女性祖先牌位,而且祠堂本身就是专为女性而建、为女性独用的女祠,也是全国唯一的女祠。
  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


  一般的祠堂都是坐北朝南的,惟独这女祠却是坐南朝北。这种大相径庭的构思来自《易经》上“男乾女坤、阴阳相悖”的哲理,既为女祠,当然得与男祠相反。
  “清懿堂”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左钅加“珍”右)之手。“贞孝两全”的横匾,则是曾国藩所书。

  本以为看过宏村呈坎的祠堂,在这里不会有太多惊喜,谁知门厅两侧的砖雕着实让我们震撼了一把。

  华彩纷呈,典雅细腻,柔中透刚,玲珑剔透,精美绝伦。难怪被称为“徽州砖雕之最”。


  世孝祠,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宋元以后,凡棠樾鲍氏之以孝行著名者,皆奉祀在世孝祠内,并刊世孝事实于堂壁,鲍志道为之作序。供奉祖先宗族议事的祠堂全国比比皆是,可是专门为孝子修建的祠堂在国内实属罕见,由此可见鲍氏重视孝道和以孝治家的理念。

  门楼上隶书“世孝祠”三个字为清代书法家邓石如所书。
  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放。


  敦本堂,男祠,坐北朝南。


  银杏为柱,樟木为梁。


  和女祠相比,男祠的砖雕逊色多了。


  但屋顶的鳌鱼须和小兽十分吸引眼球。

  瞧,砖雕呀,细细的鳌鱼须已经很不好雕了,竟然还有卷曲的。


  很多村民在卖草莓,又红又甜。但愿这段插播不太讨厌,当时看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站在雨里提着两篮子草莓,眼巴巴地看着我们,很辛苦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

  七道牌坊,明代三座,清代四座,以“义”为中心,从哪一头看都是按“忠、孝、节、义”为顺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个情感交织的动人故事。


  第一座,鲍灿孝子坊。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


  最上面写有“圣旨”两字。

  古代建筑分四等:御赐、恩荣、圣旨、敕建。
  一,御制:皇帝颁旨,由国库出银建造;
  二,恩荣:皇帝颁旨,由地方政府出银建造;
  三,圣旨:家族求皇帝颁旨,由民间出银建造
  四,敕建:皇帝口头恩准,由民间出银建造。
      圣旨下面的两排字为:“旌表孝行赠吏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他的孝行感动了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又因为他教育子孙有方、被皇帝“荣封三代”,可谓既忠又孝。由于鲍灿的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所以皇帝赠从未做过官的鲍灿“兵部右侍郎”衔。

  牌坊的两面都是相同的。


  第二座是座“孝”坊——慈孝里坊,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余岩、鲍寿逊父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

  上写“御制”,按照前面的说法,是最高等的牌坊。

  据《宋史 孝义传》记载,元代歙县守将李达率部叛乱,烧杀掳掠。棠樾鲍氏父子被乱军所获,并要二人杀一,让他们决定谁死谁生,孰料父子争死,以求他生,感天动地,连乱军也不忍下刀。后来朝廷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牌坊上还铭刻了明永乐皇帝的《慈孝诗》曰:“父遭盗缚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时。……鲍家父母全仁孝,留取声名照古今。”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听到这个事后,欣然写下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并拨银将“慈孝里”牌坊重新修缮,又刻御题对联于其上。一座牌坊被几朝皇帝加封,这在我国历史上十分少见。


  第三座,鲍文龄妻节孝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属于“敕建”即第四等牌坊。鲍文龄中年身亡,妻子汪氏当时只有25岁,面对贫寒的家境和幼小的儿女汪氏毅然守节,一个人撑起一个破败的家艰难可想而知,汪氏坚贞不屈操持家务,抚育孤儿直到儿女长大成人。终年的操劳使其45岁就离开了人世。


  额刻“矢贞全 60 52979 60 31920 0 0 5340 0 0:00:09 0:00:05 0:00:04 5580 60 52979 60 31920 0 0 5077 0 0:00:10 0:00:06 0:00:04 6287”赞扬汪氏至死守节的情操。

  而另一面所刻的“立节完孤”褒奖她含辛茹苦为亡夫抚养儿女操劳一生。


  汪氏死后,族内都感慨于她的节孝,上报朝廷获建节孝坊。汪氏的事迹也被载入歙县县志《县志·烈女》中。

  骢步亭,始建于明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由任贵州都匀知府的棠樾人鲍献书和侄儿鲍元臣,为纪念西汉御史鲍宣而建。

  据《汉书·列异志》载,汉朝有官鲍宣,字子都,平生仗义行侠,曾在路上收葬一无名书生,有一匹青骢马始终尾随其后,听其驱使。后来他的子孙三代俱为“司隶校尉”(后称御史),直言敢谏,骑坐的都是青骢马。当时京城有歌谣:“鲍家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这是说青骢马行步工整,走在路当中,寓意办事公正,不偏不倚。所以古代御史都是乘青骢马出巡,路遇不平可先斩后奏,故而京城又有歌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骢步亭因此得名。    

  骢步亭建成后曾历经多次维修,现存的骢步亭则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重建的。亭为四角攒尖式,飞椽戗脊,翼角下设有风铎,微风拂过,叮当作响。其宝顶四方形(俗称官帽顶),为明代《营造法》中嫩戗做法的典型制式。东、西有门贯通牌坊群甬道,南北两边临溪,建有石凳(俗称飞来椅),以供路人停息。亭跨骑沟上,亭下为半月形涵洞,引水入亭后注入溪涧,流水淙淙,赏心悦耳。门额“骢步亭”三字,为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的手笔。亭内立有八柱,其中四根半隐在墙中,因设有天花板,故梁架也隐于其间,颇具神秘感。

  此外,有关骢步亭,棠樾村中还有一说:据传明嘉靖年间,鲍氏家族出了一位御史鲍象贤(第七座牌坊旌表之人),鲍象贤因直言朝政曾遭贬谪,有“功高无智名”之说。隆庆二年,鲍象贤死后直至万历十一年才享受国葬。鲍献书和侄儿鲍元臣借建亭以纪念古人而褒扬先祖,此寓意也应在情理之中。

  第四道,鲍漱芳父子义行坊,“圣旨”级,建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据传,鲍濑芳、鲍均父子为乾嘉年间盐业巨商。在盐税、军需、赈济黄淮河工、灾民等方面为清廷捐出巨额金银。并出资修建邑城、乡甲之书院、桥梁、道路、牌坊、祠堂、水利设施及举办义田、义学等。经朝廷恩准,修建了这座“好善乐施”的义字牌坊。


  第五道,鲍文渊妻节孝坊,“圣旨”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据县志记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孤子元标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鲍元标也不负母恩,终于成为清季著名的书法家。年老之后,吴氏又倾其家产,为亡夫修了九世以下的祖墓,安葬好丈夫和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厚葬”也是对祖宗的孝顺,当然也值得颂扬。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她在60岁时辞世。

  吴氏的举动感动了当地的官员,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相等的牌坊。尽管得此厚爱,但在牌坊额上“节劲三冬”的“节”字上,还是留下了伏笔——把节字的草头与下面的“卩”错位雕刻其上,以示继室与原配在地位上是永远不能平等的。古代的妇女太可怜了

  第六道,鲍逢昌孝子坊,“圣旨”牌坊。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旌表孝子鲍逢昌而建。据记载:逢昌之父明末离乱时外出多年,杳无音信,顺治三年,逢昌才14岁,便沿路乞讨,千里寻父,终在甘肃雁门古寺与父相见,并将父请回家中。后其母重病,他又攀崖越洞,采药医治,更能割股疗母,因造此坊。


  一面是“天鉴精诚”。

  一面是“人钦真孝”。

  第七道,鲍象贤尚书坊,“恩荣”坊。明天启二年(1622年)建,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据县志记载:鲍象贤(1506-1578)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授御史,后任兵部右侍郎。他曾经远赴云南边防,使边境得以安定,当地百姓还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由于秉性亢直,卑视权贵,鲍象贤多次遭到奸臣的中伤,政治生涯几起几落。但他一直抱持“官不择位”的思想,廉智自持,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在死后才被追赠加封为工部尚书。


  墙上的红色是否又是某个时代的产物?


  出棠樾已经下午1:00了,因为牌坊群和鲍家花园的票是捆绑出售的,所以又额外多出一个景点——鲍家花园,自以为是地认为那是又一个古迹。

  两个景区步行需要10分钟,中间有条商业街,除了徽墨、茶叶、砚台等等,还有几种当地的小吃,我们买了一袋刚烤好的烧饼,一点零食准备向鲍家花园走。程师傅在停车场看见我们过来,坚持要开车送过去,多好的人呀!


  花园不算小,里面花卉、盆景、园林、亭台楼阁十分漂亮,但和我想象中的古迹相差甚远,充其量算是一个适合周末闲逛的公园。也没什么心思细看,找个亭子休息一会儿吃掉食物走人,总共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歙县古城

  时间尚早,但实在有些累了,决定早点回去休息。路上经过歙县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人山人海,准备下次来黄山再去。门票也是高额的,对于古城、古村、大湖、沙滩收取门票实在是无法理解,也算是中国特色吧。

  5:30孩子们闹着要去老妈家吃饭,我奇怪:“你们下午1:00才刚吃了那么多?”他们诚实地回答:“不是饿,只是馋。”


  来的那么早依然很多菜没有,除了必点的臭鳜鱼,还点了猪脚、豆腐、猪肝(那个看上去不辣的酱,辣得大家内牛满面),229元。味道非常不错。到现在孩子们还总是念叨老妈家的菜。

新安江

  回酒店的路上随便拍了一张,没带脚架全是糊的,但符合细雨中的朦胧美。


未完待续

  UFO攻略,能带着孩子玩,又能满足老公拍片的爱好,不奢侈不自虐,完全个人的游记献给爱玩的朋友。《采风报》“昊乐活”微信公众号按照季节,为您甄选当季最适合去的地方。通过UFO发来的文字、图片、视频,按行程连续推送“UFO攻略”,敬请关注。


UFO 文/图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杨瑄


热读推荐

TOP1 七夕,有人用交通标志给老婆写了封情书,太有才了!

TOP2 骑吧|能“锁住”爱情的地方:七夕同游,为你“锁爱”

TOP3 UFO攻略·徽州行摄5|西递、宏村,品徽味,开启文化之旅


昊乐活|LOHAS

微信ID:wx-gongkaike


天天昊乐活

我们推崇生活方式的

健康和可持续性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