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女特首两个儿子都毕业于剑桥,她的育儿观只有8个字

2017-07-10 四季美文

作者:丽君

来源:优爸课堂(ID: cgdtq66)

01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年,第一位女特首——林郑月娥正式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同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她的专访。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一句话:

“我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我亲自做。

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原来,虽然身居高位,但母亲的角色,在林郑月娥的生命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

她甚至,为了儿子甘愿放弃行政职务——为便于亲自照顾儿子,她曾向香港政府申请降职调至伦敦办事处工作。

因为两名儿子考到英国升学了,而当时长子林节思正值青春期,躁动不安,林郑月娥决定一家前往英国生活,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

在林郑月娥眼里,陪伴孩子成长,比其他都重要。她不要让她的孩子,在最渴望爱的时候,却发现没有陪伴。

林郑月娥有个朴素的念想:年幼时,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关怀照顾,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她的育儿观就是8个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这个陪伴教育,现在让林郑月娥很欣慰,两个儿子都学业有成——老大林节思、老二林约希都毕业于名校剑桥大学。

虽然孩子都已经大了,分别是23岁、26岁,但他们跟林郑月娥很亲近,尤其是大儿子,差不多每天要跟妈妈说话他才比较舒服。

02

陪伴教育有多重要?

没有陪伴,爱不在身边,在孩子心里,他也依然是个孤儿。

只管生,拒绝陪伴,就是缺爱。那些缺爱的童年,会撕裂成内心最深的伤痕,一辈子都无法痊愈。

我们来看一位知名作家真实的故事。

父亲和哥哥相继过世后,心底仍有孝心的某知名作家试图与母亲一起生活,以便照顾母亲。

然而,成长伤痛使作家与母亲根本无法握手言欢。

为寻求缓解水火不容的母子关系法宝,作家甚至携母亲上了央视的《心理访谈》。

在这期访谈节目上,作家说了一句震惊国人的话:

“很长时间,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妈妈生的,以为是国家生的,有个工厂,专门生小孩,生下来放在保育院一起养着。”

语惊四座的背后,有一道长长的成长伤痕。

原来,作家的父母是工作狂,一岁半就把他送进了保育院,将他和小朋友们放养在一起,两个礼拜回一次家,有时甚至四个礼拜才回一次家。

在作家眼里,母亲是这样的妈妈——只生不管,哪怕儿子生病了,都不肯放下工作陪伴儿子。

到当了奶奶,才开始学做母亲,可一切都来不及了。

作家讲述了这么一件事:

少年时候,有一次他做阑尾手术,家里没有一个人陪伴,非常孤独和害怕,特别希望母亲这一刻能在身边陪自己,可母亲还是令他失望了。

明明父母双全,为何作家却活得像个绝望的孤儿?父母真的是忙到一个小时的陪伴没有时间吗?

没有时间,只是借口。真相是为人父母,心中压根不想或不知道给予孩子爱和陪伴。

为人父母职责的空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里伤害,比如作家,从小到大,他把自己当成被母亲遗弃的孩子。

而母亲对作家在心理上的抛弃,导致他同样在心理上流放自己的母亲:作家一直无法原谅和接纳自己的妈妈。

在母亲撰写的传记里,就记录了这样的对话:

母亲问:“小儿子,你能原谅妈妈吗?”

作家回答非常干脆:“不能。”

母亲说,听了这话很难过,认为儿子真是错得离谱,不应该对自己的亲妈这么决绝。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自以为是。自己决绝,却不允许孩子决绝;自己不亲近孩子,却要孩子亲近她。

以为孩子是自己的,哪怕生了不管,哪怕是让那个从我身上掉下的肉独自在世间漂流离,但我还是他的父母,他还是我的孩子。血缘会让我们自然亲近,想让他几时亲近我,他就会几时亲近我。

事实真是这样吗?

这位作家有一次接受采访时,这样说到母亲:

“我没说、不想太刺激她的心里话是:你过去不管儿子,不把儿子当回事,独来独往,不可能今天管了,想要个儿子陪了,就来一个儿子。

你想要儿子陪,儿子就会回来陪吗?

过去我和她吵架时探讨过这问题,血缘关系不代表一切。你从来不付出,照样什么也得不到,没有谁天生对谁好的。”

亚洲首富李嘉诚就说过: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03

奥巴马自己则说,他最自豪的事不是当上了美国总统,而是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试问,有几个人的事情比美国总统的决策更重要?又有几个人的时间,比美国总统的时间更宝贵呢?

一顿晚饭,一家子,围着一桌美味佳肴,在其乐融融中,分享各自的悲欢。

这是最好的心灵教育的时刻:家里爱意流淌,彼此心灵打开,互相看见,互相听见,彼此倾诉。

新教育改革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基调就是陪伴。

即使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不能陪吃饭,那么,想办法陪读,陪写,陪玩也是可以的。

有时,有心的陪伴,不仅孩子成长,你自己也会收获成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吧?

有些父母总是说忙忙忙!

其实,据有关部门调查,回到家,很多父母就是打打游戏,看看电视,刷刷微信微博。

要想让孩子走得更好一些,父母就必须克制自己的行为,多用心陪伴孩子。

记住专家的话:如果真的爱孩子,请放下不必要的社交,婉辞无意义的牌局,推掉无关紧要的商务与应酬,回家。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以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这一程山水,与孩子相遇,这一程风雨,陪孩子成长。


往期精彩

2017高考状元经验:靠的不是聪明,而是这9个习惯!

同济教授在女儿婚礼上的致辞,字字感人,句句戳心!

清华大学校友群发的三字歌(超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