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最残忍!丧心病狂战争片,死亡只是一个开始!
影片的开头,一群士兵给一群小男孩剃光头,其中一个小男孩目光异常冷漠凶狠。
画面一转,遗嘱执行人对着双胞胎姐弟珍和西蒙宣读母亲的遗嘱。遗嘱很特别:第一,要姐弟俩不为自己立碑,将自己头朝下背朝天裸体埋葬。第二,交给姐弟两个两份信,让姐弟俩分别交给素未谋面的哥哥和父亲,姐弟俩办完这两件事后,再将其下葬立碑。
可是,姐弟两个却从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哥哥,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
几天前,母亲还十分健康和正常。那天和女儿珍一起去游泳,在泳池边就突然神情呆滞,几天后,便去世了。
姐弟俩悲痛万分,带着母亲一张年轻时候的照片,离开了加拿大踏上了中东的土地,按照母亲的意愿寻找哥哥和父亲…….
影片以姐弟俩的寻亲过程和母亲的经历两条线穿插进行。
为避免混乱,我们主要讲主线,母亲的经历。
中东地区,信奉基督教的少女纳瓦与穆斯林难民瓦哈布相恋,并且怀孕,正欲私奔,却被纳瓦的哥哥发现。哥哥认为妹妹辱没了家族的名声,开枪打死了瓦哈布,且也要打死纳瓦,及时赶来的母亲救下了纳瓦。纳瓦的母亲虽然痛苦万分,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她建议纳瓦生下孩子,将孩子送到孤儿院,然后离开家乡去念大学,纳瓦同意了。几个月后,纳瓦生下一个男孩,纳瓦的母亲在孩子的后脚跟烙上了三个点作为印记,纳瓦亲吻着儿子发誓一定会找到他。
过了几年,纳瓦所在大学遭到了攻击,战争爆发了,基督教徒开始屠杀穆斯林难民。纳瓦只身一人,穿过军人们设立的重重关卡,回到家乡寻找儿子。回到故土,一草一木让纳瓦触景生情。等纳瓦到达孤儿院时,孤儿院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孩子们已经不去去向,纳瓦悲痛万分。
辗转的途中,纳瓦包上围巾,坐上了一辆穆斯林人逃难的大巴车。不幸的是路上遇到了基督教徒的军队,残暴的子弹扫射了整车的人,扫射过后,车上尸体横七竖八,仅有纳瓦和一对母女幸存。然而杀戮还没有结束,脚步声越来越近,士兵们往车上淋汽油,紧急之下纳瓦扯下脖子上的十字架,大喊“我是基督教徒”。士兵们放过了她,她从绝望的女人怀中抢过小女孩,希望能救下她,没走几步,汽车就被点燃,面对熊熊大火,小女孩跑向妈妈,被士兵开枪打死。纳瓦无力地瘫跪在地上,直到大火熄灭,悲痛与仇恨在她体内燃烧。
为了给儿子报仇,纳瓦加入了穆斯林反抗组织。经过十几年的精心策划,纳瓦潜伏到基督教军队首领的家中做家庭教师,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纳瓦开枪射杀了首领。那一刻,纳瓦仿佛报了丧子之仇,也仿佛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但等待她的是牢狱之灾。
在冰冷的监狱中,纳瓦坚毅而冷漠,但仍旧没有逃脱下一个灾难。监狱里有一个年轻的刽子手叫阿布,经常强暴女犯人,纳瓦也没能幸免,更为不幸的是纳瓦怀孕了,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就是珍和西蒙。
两年后,纳瓦和孩子们获救,纳瓦选择来到了加拿大,远离了战争,做着秘书的工作,过着风平浪静的生活,并将悲惨往事埋藏在心里,从未对任何人述说。姐弟俩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还活着,更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哥哥。
直到那一天,纳瓦和珍一起去游泳,她扶着泳池的边缘看到一个后脚跟,清晰地看到了三个点的印记,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儿子?纳瓦大脑一片空白,她爬上岸,朝着那个人走去,呆立在那个人的身后,当那个人转过头时,她却说了对“对不起”走了过去,然后就一直神情恍惚目光呆滞,一言不发,没过几天就去世了。
是的,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实,转过头来的人是阿布,阿布没有认出来眼前这个苍老憔悴的老女人,但纳瓦却一眼认出了刽子手阿布。阿布也就是影片开头那个目光凶狠的小男孩,孤儿院被占领,他们被训练成了残暴的杀人机器。
影片的另外一条主线姐弟俩通过走访找到纳瓦的学校,找到安排纳瓦刺杀的组织头目,找到袭击孤儿院并训练孤儿的老兵,终于他们也知道了真相。
姐弟两个平静地将信交给了阿布,然后转身离开。阿布一手一封信,写给父亲的信是以犯人的口吻告诉他孩子们还活着,并且是送信的人;写给儿子的信则字里行间流淌着对孩子的思念和爱。
影片最后,姐弟俩打开母亲写给他们的信:“如果你们的故事从你们出生说起,那将是一个可怕的故事,但是如果从一个承诺说起,那将是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这个承诺就是指当年母亲誓言要找回自己的孩子。
这个承诺是一切愤恨的开端,如今已经找到了当年的孩子,因此愤恨也就此结束。母亲释怀了那些难堪的过往,仅留下了对孩子的爱。坟前也立起了墓碑(纳瓦 1949年-2009年)
影片没有战争的场面,却将战争的残酷表现得让人撕心裂肺。
这部影片根据同名小说《焦土之城》改编,而这篇小说的作者是加拿大法语作家
瓦基迪·穆阿瓦德
根据祖母的生活经历改编创作。
愿世界和平!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