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诗篇137「摔婴孩」?
诗篇137篇有这样两节经文,常常让许多读者感到困惑: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
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为有福!
这个画面,实在太残忍、血腥了。虽说巴比伦是犹太人的仇敌,但耶稣不是说要「爱你的仇敌,为他们祷告」(太5:43-48)吗?如何理解这首诗里恶狠狠的咒诅呢?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这两节经文,而要从整首诗的结构入手。它分为三部分:
哀歌(1-4节)
信心的告白(5-6节)
祷告求神干预(7-9节)
只有仔细考察过各部分内容,我们才能准确把握主旨,并知道如何应用其中的神学原则。
这篇诗篇的写作时间,反映它的背景是在被掳之人从巴比伦归回(1、3节)和第二圣殿重建(约主前537-515年)之间。更细致的背景,包含于诗歌本身。
在第1、2节,诗人思想犹太人住在「巴比伦河边」的时候。对于很多犹太人而言,巴比伦的生活很好。他们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边,凭借一套复杂的灌溉系统,他们定期有收成。「河」象征生活,「柳树」表示翠绿,这两种特别的象征,同时给掳掠人的和被掳的人带来物质上的好处。
但是对于被掳的敬虔人来说,他们失去了一切。巴比伦也许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国家;先知耶利米也曾鼓励他们继续生活,生养众多,并且为那地祈求平安发达(耶29:4-9)。但即使处在丰富中,他们仍为失去锡安而悲痛哭泣。
在第3节中,巴比伦人以嘲讽被掳掠之人为乐,要他们唱歌作乐。哀伤的群体却无法强颜欢笑。抢夺之人的嘲笑,好比在问「你们的神在哪里?」(诗42:3、10,79:10,115:2)
在第4节里,以色列人无法歌颂锡安的荣耀,以及他们的神的能力和保护,因为耶路撒冷城只剩断垣残壁。百姓身处外邦,怎能不时常为失去锡安而悲痛?尽管他们住在可以用来洁净人的水边,但是他们仍然感到自己是不洁净的。他们无法在外邦不洁净的土地上,诵唱任何圣洁的歌。
借着这些描述,诗人营造了绝望的心情和看似无望的哀歌,于是引出5-6节的锡安歌,表达了以色列人的信心和盼望。
悲伤和哀痛的焦点,是对锡安深刻的爱,这爱不能与对神的爱分开。
对于被掳的人而言,他们对神的爱和对耶路撒冷的爱,因圣殿而交织在一起。尽管圣殿成为断垣残壁,敬虔人的群体很可能想到所罗门为被掳之人的祷告(王上8:48-49),于是他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耶路撒冷。
忠心在于纪念,而不是忘记。敬虔人无法忘记耶路撒冷和它所代表的一切,就是:圣约、圣殿、神的王权和他的同在、代赎、赦免以及和解。在等待救赎的时刻中,他们起誓永不忘记神的应许,并且会坚持不懈。
作为誓言的一部分,他们也使用自我咒诅的言语:「愿我的右手枯萎」(《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和「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参:哀4:4,结3:26)!
这首诗的中心焦点是「耶路撒冷」。对耶路撒冷的纪念,引导诗人重新向神委身。
第7节,当诗人思想犹大沦陷的时刻,他想起以东人的参与。以东人尽他们所能地羞辱犹大,阻止犹大百姓逃离(参:哀4:21,结25:12-14,35:5-15)以东人不单尽他们所能,使绝望的犹大百姓遭受挫折;他们也鼓动巴比伦人「拆毁(耶路撒冷),拆毁,直拆到根基」!
第8节,诗人又转向巴比伦,祷告愿巴比伦和它代表的一切都毁灭。这是在表达一种报应。报应的议题是复杂的,但有圣经学者认为:「当思想诗篇137篇,它可能传递了成熟信仰的心声……将内心最大的仇恨交付于神,知道神必认真看待它们,这个举动表现出深厚的信心。」
第9节将本篇带入一个非常激动人心又令人震惊的结束。在旧约圣经中,战争是非常残忍的,巴比伦人又以他们的残酷出名。诗人祷告求上帝,将巴比伦曾在犹大和其他地方犯下的残暴罪行归到他们自己头上。
许多哀歌诗篇都包含咒诅的祷告。在这些祷告中,神的百姓祈求上帝审判、报复并咒诅他们的敌人。这似乎与耶稣「爱仇敌」的教导有冲突。了解过诗篇137篇的背景,以及诗人所流露的信心之后,我们可以怎样看待这些咒诅呢?
我们要看到其中的感情。历世历代的读者如此喜爱诗篇的一个原因,是它们的措辞包罗万象,涵盖人类所有的感情,甚至极端的感情。无论你是多么悲伤,或是多么快乐,诗人都能帮助你表达,甚至有时使用明显夸张的方式。
悲伤与快乐都是无罪的,但是苦毒、愤怒和怨恨,会使人产生犯罪的思想和行动。咒诅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引导我们用话语向神、并借着神表达愤怒,而不是用话语或动作对人发泄愤怒。
我们有时对人会有负面的念头。透过咒诅诗,神要我们「生气却不犯罪」(诗4:4),「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6-27)。实践这些教导的方式,就是直接向神并借着神表达我们的愤怒,而不是以恶报恶。
诗篇137篇作者所做的,是使用极端夸张的措辞,将以色列人受苦的感觉向神倾诉。从表面上看,诗人是直接向巴比伦人说话。实际上听到这些愤怒话语的,是神(第7节)。正如听到我们愤怒话语的,应该只是神自己。
咒诅诗与耶稣要我们爱仇敌的教导没有冲突。我们常误以为「爱」就是「对人有温馨的感觉」。然而,耶稣的教导积极地阐明了什么是爱。爱并不是你对某一个人的感觉,而是你为那人做了什么。圣经命令人要实行爱,而不是感觉爱。
与此相关的是,当我们感觉愤怒时,咒诅诗可以帮助我们不实行愤怒。无论愤怒有多么强烈,我们应该诚实地向神表达,并求他公平对待那些苛待我们的人。继续行恶的敌人,必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罗12:20)。
因此,这些诗篇适当的功用,是帮助我们不「被恶所胜」,并帮助我们消弭愤怒,以至我们可以「以善胜恶」(罗12:21)。
本文资料来源
范甘麦伦:《麦种圣经注释:诗篇(下)》(潘秋松、邵丽君译),美国麦种传道会,2010年,P1671-1684
戈登·菲、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圣经导读(上)》(魏启源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P187-190
微读学堂
10分钟了解一个圣经小知识。
你可能还喜欢
👇 戳这里下载「微读圣经」最新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