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篇》23篇究竟有多美?这5幅画面告诉你
我认为《诗篇》23篇是阐释暗喻(Metaphor)内在艺术张力的最佳例子。《诗篇》23篇的主题是关于上帝对人生命的眷顾,也就是指人安歇在上帝的看顾之中所获得的安全与满足。换言之,解读这个主题的方法是情感式的,因为诗人运用了青草地的意象让我们感觉到上帝的引领确实存在。
这首诗歌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罗列上帝对人所行的眷顾。此外,诗歌中还蕴含着人生旅行的主题,因为我们看到诗中的羊从它们的羊舍中被引领到了牧羊的地方,然后安歇在那里,又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被带回到了他们的羊圈。
因此,牧人一天所经历过的日常生活组成了这首诗歌中的所有细节。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一个统一全篇的暗喻,因为上帝对人的眷顾被比作牧人对羊的看顾。通过挖掘诗人使用的这个在诗中占支配地位的暗喻,我们可以正确地理解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意思。
这首诗歌开门见山,把诗中的核心意象和盘托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这个牧人的暗喻成了我们思想耶和华对人看顾的一面「透镜」。我们只能通过讨论羊与牧人的关系来理解诗中意思。因此,我们可以先从了解古巴勒斯坦有关牧羊的一些笼统的信息开始。
古巴勒斯坦的牧羊条件与现在美国和英国的牧羊条件有很大的差别。一般说来,在美国和英国,现在牧人是把羊群圈在一个地方,然后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牧场里。而在古巴勒斯坦,一位好的牧人必须熟悉环境,在干旱的夏季先要找到一块狭窄的草地和可以饮用的溪水。
牧人还必须看护自己的羊群并使之不受野兽的侵害,就像大卫在《撒母耳记上》17:34-36中讲到他怎样杀死一头狮子和一只黑熊来保护自己的羊群。那些蜿蜒在岩脊上的狭窄陡峭的山路,对长途跋涉的羊群来说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诗境不断展开,我们将逐渐看到这些牧羊条件以及牧人所面临的种种考验。
大卫拿着牧羊人的杖迎战巨人歌利亚() 来源:The Bible and its Story
在古巴勒斯坦,羊是完全依靠牧人而得以生存的。通过使用这个暗喻,诗人实际上肯定了上帝全权掌管着我们的生命,而且也肯定了人对上帝的完全依靠。
诗人对牧人看护羊群的详细描述,始于诗首的第二节。这一节把我们直接带进了一个充满着羊群、草地和溪水的田园世界: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这是整部圣经中最富有诗情画意和最形象动人的诗歌片段之一,同时也是一节能够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并用各自的人生经历去展望未来的诗篇。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从字面上理解这首诗歌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意象。
那么,这首诗歌究竟是怎样描绘上帝的眷顾呢?不是食物,也不是像我们首先想到的物质。羊群不在吃草,而是躺在青草地上。牧人不是把它们带到水中,而是把它们领到了可以饮用的溪水边。
整个画面给人提供了一个安歇与苏醒的意象,而且整个场景仿佛是一片绿洲。诗歌的背景描写牧人从清晨开始,赶着羊群走在崎岖的草地上;随着太阳的升起,牧人引领着羊群来到了富饶甜美的牧场;最后在正午时刻来到了绿树郁郁、青草葱葱的牧场上(比较)。
你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来源:The Bible and its Story
举目望去,这里是一片青翠的牧场和那可安歇的溪水,这显然给诗中这一安宁的景象增添了一份甜美安静的气氛。为什么溪水被描写成是「可安歇的」呢?我们知道羊是不会到水流很快的溪边喝水的。
我们可以在这里顺便注意一下:这首诗歌至此已经为牧人每天往返于羊圈与牧场之间的旅行的暗喻打下了伏笔。
第三节进一步刻画了这么一幅牧人眷顾羊群的景象:
(他)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这里字面的翻译为「正确的道路」(right paths)。从牧场的层面看,这行诗歌意思是指牧人在引领他的羊群往返于羊圈与牧羊的地方时,他必须引导他的羊群走正确的和安全的路,避开危险的道路。因此,随着诗歌情节的展开,道路或者旅行的意象在诗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第四节似乎另辟蹊径: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为你与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字面上所再现的这个意象就是一个漆黑的山谷,有一条道路穿越其中。因此,这个短语延续了诗中所蕴含的意象是:沿着一条道路前行。诗人仍然在思考着牧人引领着他的羊群走在一条道上,而且他想象到这条路将穿过最可怕的地方——一个充满着凶险的漆黑的山谷。那是羊群最怕通过的地方。
让我引用一位巴斯克牧者对这首诗第四节的解读:
在巴勒斯坦,真的有一个叫做「死荫谷」(the Valley of the Shadow of Death)的地方,而且每一位往返于西班牙与达尔马提亚之间的牧羊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它位于从耶路撒冷到死海去的耶利哥路南,是一条穿过一座山脉的狭道。由于气候与牧羊条件的原因,每年羊群都必须通过这个峡谷才能够找到季节性的牧羊地点。
……要穿过这个峡谷十分危险,因为它的谷底有许多深达七、八英尺的沟壑。在许多地方,真正可以落脚的坚固的岩石十分窄小,以致一只羊都无法转身。当时对牧者有一条不成文的乡规民约,规定所有牛群羊群都必须在早晨时分爬上这个峡谷,而在黄昏时刻趴下这个荫谷,除非牛羊在峡谷相遇无法通行。
在峡谷的中间地带,有一个地方需要从一边走到另外一边,但是那里的路断开了一个八英尺宽的沟壑。沟壑的一端比另外一端高出十一英寸。每一只羊都必须跳过这个沟壑。牧羊人就站在沟边,不停地诱哄或者强迫每一只羊跳过沟去。如果哪只滑入沟中,牧羊人的杖就起作用了。这种老式的曲柄杖套住大羊的脖子或者是钩住小羊的胸脯,然后把羊拉出沟壑。
……许多豺狼就埋伏在峡谷的阴影下,守候猎物。能够熟练投掷竿的牧羊人,就以竿为武器抵挡来袭击的野兽。(Wallace 183-84)
牧羊人的杖与竿 来源:Logos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首诗篇中所提到的杖和竿是与幽谷的危险分不开的。换言之,这一节诗歌别具一格,构成一个独立的情景。正如上帝保守我们,使我们远离凶险与灭亡。
第五节仍然以罗列上帝对人的眷顾开篇:
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从这里开始直到这首诗篇的结尾,诗人中断了羊——牧者的暗喻,并且开始把上帝对人的眷顾描写为主人对客人的关心。这可能是这首诗歌最后两节所蕴含的又一层意思。但同另外一些评论者一样,我坚信诗中牧羊人的暗喻是贯穿全诗的。的确,第五节中所使用的语汇都是世俗的,但是这恰好是诗人用暗喻的手法继续描述牧羊人对羊的看顾。
那位巴斯克牧者是这样解读这节诗文的:
当我们了解圣地牧羊的自然条件之后,大卫的意思就很简单。人们四处可见能够毒死牧羊的有毒植物。每年春天,牧者都必须格外警惕。当他发现有毒植物时,他就带着他的鹤嘴锄,走在羊群前面,将所见的毒草连根拔掉。他一边挖掉毒草,一边把它们放在小石头堆上……到了第二天,这些毒草就干了并且可以烧掉。当草地上的毒草被清除干净以后,牧人就让羊群进去。尽管草地上生长着有毒的植物,羊群照样可以安然地吃草。(Wallace 184)
希伯仑附近的草场 来源:Logos
即使我们可以质疑这种解读,但「筵席」仍可以简单地甚至直观地指草地,而「敌人」就是野兽。随着诗境的不断展开,上帝对人的眷顾变得十分广泛。它包含了世俗的和属灵的眷顾。它包括如食物和水等这样一些有形的实体物质,也包含如安慰、恩惠和慈爱等这样一些属灵的内容。
随着诗人继续罗列牧者看顾行为,我们在诗中读到:
你用油膏了我的头,
使我的福杯满溢。
英文中「anointed」(膏了)一词的字面意思为「fatterned」(装满),指丰满和多油的意思。诗中油与杯的意象,是夜幕降临时羊圈里的画面——
每天傍晚,当羊群回到羊圈里的时候,牧羊人都要一一细查,看看哪只羊受了伤。然后,他就用橄榄油给受伤的羊膏上。在每一个羊圈里,都有一个巨大的容器,里面装满了水。从这个容器里,牧羊人给一个带有两杯柄的大杯装水。羊可以从这个大杯里喝水;发烧的羊还可以把鼻子伸进杯里。如此理解杯满水溢的意象最合理。
较之牧羊人给受伤的羊膏油以及给发烧的羊供水,上帝又为人做了哪些事情呢?当我们把这个暗喻放在人的层面上考察,我们就完全有理由看到这个比喻中,上帝给人带来生理的、情感的、心理的和灵魂的复原。
这首诗歌以面向未来的开放式话语作结,而且即便是在结尾处,诗人仍然使用暗喻手法来使用这个田园式的意象: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
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
假如我们把英语译文最后一个词,从句中的dwell(住在)一词改译成return to(回到),那么诗人仍然在描写羊圈中的行为动作这一事实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这首诗歌的深层意思,记录了一个牧者与他的羊群一天生活中的事情。在诗歌的结尾处,我们看到了黄昏时人们所做的事情。下面这段评论恰如其分地总结了《诗篇》23:5-6有关羊圈中发生的事情:
这首诗篇歌唱了那一整天的忙碌以及羊所需要的一切。此刻,夜幕降临,诗近尾声。牧羊人站在羊圈的门口,用牧羊杖查看着每一只入圈的羊。牧羊人站在那里,身子侧着,好让羊群走过……
他用牧羊杖拦住每一只入圈的羊并细细查看。他拿着一个装满橄榄油的羊角杯和雪松油,要不在给一只在岩石上擦伤了膝关节的羊膏油,要不在为杯山刺划伤的羊抹油。这时走来了一只羊,它既没有被石头擦伤也没有被刺划伤,可就是很疲倦,显得有气无力。这个牧羊人用清凉提神的橄榄油给它洗了脸和头;他还拿来一只双柄大杯并把被放进装满水的容器,盛满了一大杯水;他给那只疲倦的羊喂水……
然后,天黑了,羊群在羊圈里面感到温暖舒适。星空之下,甜美地安歇,多么美呀!(Knight,22-24)
古代以色列的羊圈
假如《诗篇》23篇的最后一幅图像是表现温暖舒适的羊圈里安详的羊群的话,那么这一意象对人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看到这个牧羊人羊圈里的羊群时,我们又做何感想呢?答案大概包括上帝对我们生命的眷顾,上帝与我们同在,教会或者信徒在地上属灵的家,并且最后可能让我们想起天上的家园。
要点回顾
《诗篇》23篇的主题是关于上帝对人生命的眷顾。牧人一天所经历过的日常生活组成了这首诗歌中的所有细节。
这首诗歌的核心意象:耶和华是我的牧者。在古代巴勒斯坦,牧羊人面临干旱、野兽等种种考验。羊是完全依靠牧人而得以生存的。
第二节把我们带进一个充满着羊群、草地和溪水的田园世界,提供了一个安歇与苏醒的意象。
牧人引导他的羊群走正确的和安全的路。其中要穿过危险的「死荫谷」,但牧人的杖和竿会保护羊群。
第五节,丰盛的筵席可以直观地指草地。从人的层面,上帝的眷顾包含世俗的和属灵的眷顾。
在黄昏时,牧羊人膏抹受伤的羊,用大杯装水给羊喝。温暖的羊圈,令我们联想到神的同在,以及天上的家园。
本文来源
利兰·莱肯:《圣经文学导论》(黄宗英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P160-167
微读学堂
10分钟了解一个圣经小知识。
你可能还喜欢
👇 戳这里下载「微读圣经」最新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