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核”握手 “项”看未来

锦观新闻客户端 锦观新闻 2022-06-07


全球首例最高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不减速穿越机场航站楼工程,成渝两地共同开行中欧班列(成渝)号,两地共同创新研制智能网联新能源公交车,挂牌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经济研究院”……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一批批引领性、支撑性、功能性合作共建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发芽。近日,本报记者兵分数路走进成渝地区合作共建项目建设一线,探访成渝“双核”紧紧握手,以唱好“双城记”为牵引,持续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01

合作主题:

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未来可期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科学规划干线铁路、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重庆、成都间1小时可达。


>>“双核”握手

全球首例时速350公里高铁不减速穿越机场

成自高铁年底全面完成“咽喉部位”施工


“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土方回填、边坡防护、交通涵施工,确保今年年底项目顺利完成施工。”昨日,在成自铁路5标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在他们头顶上空不时有飞机掠过,距离他们不远处就是已投用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由中铁八局七公司负责施工的成自铁路5标项目,是成自铁路天府机场下穿隧道土建及相关工程,线路总长2.3公里,是目前国内下穿机场航站楼、机场跑道最长的明挖隧道。项目建成后,设计时速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铁将穿越隧道,成为连通成渝两地的最快通道之一。届时,旅客可以无缝换乘飞机、高铁、地铁和汽车。


成自5标天府机场下穿隧道主体工程建设现场


截至目前,中铁八局七公司成自5标项目部已完成基坑开挖、隧道主体及洞内水沟电缆槽等工程,正在进行土方回填、边坡防护、交通涵施工,其中土方回填已完成90%,边坡防护完成40%,交通涵完成80%。


据介绍,成自高铁对加快形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构建成都至昆明快速客运通道、成渝第二条快速客运通道,加强成都、重庆和昆明地区间经济交通联系,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其建成通车后,将实现成自城际铁路在自贡东站接川南城际铁路,与川南城际铁路自宜段组成蓉昆高铁(成都-昆明)、与川南城际自泸段组成成渝高铁二线(成都-自贡-重庆)。



02

合作主题:

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


>>未来可期


《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协调联动,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西向开放前沿高地,紧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统筹优化中欧班列(成渝)去回程线路和运力,推动集结点、代理、运输、仓储、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强化多式联运衔接,探索国际贸易新规划,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双核”握手

齐鸣中欧班列打造合作共建的高效运营样板

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线路覆盖欧洲全域


今年1月1日,成渝两地铁路港同时鸣响了中欧班列的汽笛声,两地中欧班列不再分彼此,共同开通了中欧班列(成渝)号,开启两地携手合作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合作共建、高效运营样板的新征程。


成渝两地是全国开行最早、运行最稳定、影响力最大的中欧班列城市。目前重庆、四川、成都已就中欧班列共商共建共享达成一致意见,形成近、中、远“三步走”合作目标,将依托成渝占全国中欧班列大约四成的份额优势,在统一品牌、定价机制、整合资源、提升服务、降低成本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前9月,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逼近4000列,占全国开行数量30%以上,成为行业“领头羊”。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线路覆盖欧洲全域,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把我国内陆腹地与欧洲中心腹地紧密地串联起来,构建起辐射欧亚、串联东盟、多向互联的国际流通体系。



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进一步深化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合作,不断提升中欧班列(成渝)品牌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班列“枢纽对枢纽”开行模式、多元化产品体系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提升班列全程运行时效和产品服务品质。


今年10月,川渝两地口岸物流部门在成都召开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协同发展调研座谈会,围绕共同培育本土基地航空货运公司、加强成渝国际班列合作、探索建立区域运输组织协调机制等具体事项进行了深入研讨。目前,成渝两地正在推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口岸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两地口岸和物流高质量发展。


03

合作主题:

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未来可期


《规划纲要》提出,提升重庆、成都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推动都市圈外围地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都市圈产业分工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双核”握手

成渝共同打造的智能网联新能源公交车

已在东安湖畔进入测试阶段


“相比于普通的新能源公交车,智能网联新能源公交车可以及时预报前方路口人流、车流情况,提醒司机可能出现的行人、车辆横穿马路等突发情况。”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德建称,由成渝两地共同打造的智能网联新能源公交车,已在东安湖畔进入了测试阶段,预计在成都大运会举办期间正式投入运营。


智能网联新能源公交车,是由位于成都的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位于重庆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创新研发项目。这只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主攻方向,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生产制造基地的一个缩影。


早在2020年6月29日,四川省经信厅、重庆市经信委联合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机遇,以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力争将成渝地区打造成为世界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推动成渝两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伴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两地汽车产业的联动越来越密切,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制造“第四极”。在“经济圈”的另一端,重庆戴卡捷力每年有200多万件产品销往一汽大众等四川地区的整车厂,公司产品还进入了四川沃尔沃的供应体系。


在高德建看来,加快汽车产业链区域化、缩短配套半径是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趋势,川渝两地汽车产业链具有很强互补性,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共同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很值得期待。


04

合作主题:

加快实现区域内“一网通办”


>>未来可期


《规划纲要》提出,打破行政区划对要素流动的不合理限制,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推行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发布“零跑腿”事项清单,加快实现区域内“一网通办”。


>>“双核”握手

共建统一市场规则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

38项涉税事项已实现线上川渝通办


“你好,我在重庆有一家企业,请问现在能不能在天府新区办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业务?”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接到了这样一通来电咨询。电话中提到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业务,正是两地税务部门推出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涉税通办事项清单之一。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成渝两地生产要素及人员流动日趋频繁,跨区域涉税业务更是快速增长。此前,无数企业办税人员需要在两地往返奔波,如今在两地税务部门的通力合作下,不少业务可以“就地办”,政策咨询可以“一键通”,两地纳税人、缴费人享受到了更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在成都天府新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市民正在咨询办理成渝涉税通办事项

2020年7月,天府新区税务局与重庆两江新区税务局共同签署了《税收合作协议》,今年双方共同制定了重点合作计划,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下一步,双方还将持续落地落细合作清单事项,从人员互派、教育互联、数据互享、服务互优四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进一步推动税收征管一体化和办税服务便利化。


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和任务,川渝两地税务部门持续在更多层面、更深层次展开合作交流。目前,川渝已经实现了包括跨省税务迁移、异地缴税等38项涉税事项线上川渝通办。截至2021年9月底,川渝纳税人通过“川渝通办”互访约1.96万次,办理跨省业务9440多笔。


05

合作主题:

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建设


>>未来可期


《规划纲要》提出,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积极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开展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创新试点,在成都建设基于区块链技术和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开展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


>>“双核”握手

川渝携手搭建要素市场流动“新舞台”

线上产权交易助力国企混改


重庆某交通物资集团51%股权转让、四川某白酒品牌运营限公司增资扩股⋯⋯在成都西南联交所里,川渝两地产权交易信息在高清LED大屏上循环滚动。屏幕里展示,是川渝两地产权交易机构携手打造的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中挂牌的各类项目信息。



川渝两地共同推进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下,成渝两地各类生产资源要素流动日趋频繁。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自主配置是促进“双循环”、“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实现了资源要素的区域集聚和优化配置,区域经济才能一体化联动、协调发展。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西南联交所与重庆联交所共同打造的“川渝共同产权市场”正式上线。今年5月,川渝共同产权市场在成都正式揭牌。


“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由两地产权交易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共同搭建,目前已开放“项目直通车、混改专区、川渝直播间、川渝情报站”四个功能板块,可供投资人一站式获取川渝两地国企混改、股权转让、资产处置等各类项目信息。平台将成为集政策、咨询、市场、资源为一体的“线上产权交易市场”,逐步促进并实现信息畅通、政策协同、技术统一,助推川渝两地从项目资源共享,到资本共享、市场共享。



川渝两地共同推进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截至2021年9月30日,平台在挂项目7764宗,涉及金额167亿元。自平台上线以来,项目累计成交6167宗,交易金额502.5亿元。此外,平台线下还配备川渝两地产权交易机构专业团队和交易场所,拥有前端至后端全流程交易服务链条,满足客户各类交易与服务需求。


06

合作主题:

联合打造一批专业会展品牌


>>未来可期


《规划纲要》提出,强化会展经济对商贸物流的带动作用,联合打造一批专业会展品牌。支持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和赛事。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高标准举办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等国际大型会展。


>>“双核”握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经济研究院”挂牌成立

争取更多品牌会展永久性落户成渝两地


10月21日,在《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次日,2021中国会展城市产业合作峰会暨会展城市竞争力指数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颇受关注的是,会上正式挂牌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经济研究院”,开启推动成渝地区会展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称,此举将推动两地会展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主展商企业以及成渝地区会展政企校深化合作。


事实上,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深入实施,会展业领域的彼此联动合作项目也频繁落地。去年8月,由市博览局发起的2020成渝地区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功举办。会上,围绕充分发挥会展在区域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先导和引擎作用,成渝地区会展企业深入探讨达成共识,由成渝地区24家会展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成渝地区会展联盟。



目前,在2020年成功举办首届成渝地区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基础上,成渝两地正积极筹划在重庆举办第二届成渝地区会展业创新发展大会,共同交流探讨成渝及西部地区会展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市博览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将以重大会展合作为基础,共建成渝开放合作机制,推动会展产业融合发展,共享成渝展会优势资源,推动会展产业战略合作。同时,成渝两地还要共推展会优质品牌,提升会展水平,共同探寻线上线下的“双线会展”模式,合作引进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展会和优质品牌展会,并争取永久性落户成渝两地,轮流举办。



推荐阅读

“航企数据被间谍窃取”,国安部披露!


达州发现一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密接者!四川疾控最新提示→


想要,花不完的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统筹 朱光泽 

记者 杨富 程怡欣 李艳玲 孟浩 刘泰山

编辑 王映丹

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饶竹舟

监制 吴东伟

图据受访者、视觉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