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轻伤不下火线,说的就是他!

锦观新闻客户端 锦观新闻 2022-06-07

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凡英雄”,他们的奉献与付出,散发出英雄般的耀眼光芒,而他们就在你我身边。


01


“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

带着轻伤我也必须上”



左肋的伤,阵阵扯得生疼。


接完电话,王怡鼓了口气站起来,噌地往外走。


“常住居民9496户,辖区总人口15000多,以院落为单位,由物管协助网格员,逐楼栋组织……”边走边盘算着,身上的疼,早被他抛到了脑后。



11月8日,锦江区水井坊社区,傍晚六时,眼看天色渐暗,辖区居民核酸检测任务即将铺开。


“王书记,伤还没好,你咋个来了。”

“社区的情况我最熟悉,现在是正需要我的时候,这点伤不算啥子。”

“好的书记,这是我们整理的数据册,你来分配任务吧。”

递上工作材料,看着王怡忙碌的身影,社区干部柳林的心不禁感到一点痛。

让柳林心痛的“书记”,是锦江区锦官驿街道水井坊社区党委书记王怡。疫情突如其来,本来在家中养伤的他,顾不得身上的伤,心急火燎地赶回了社区,投入到紧张的抗疫工作中。



“社区居民就是‘亲人’,为他们做事再累也值得”


昨日一大早,前往辖区企业检查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情况;回到社区后,又紧锣密鼓地连续召集了4场会议,研究推进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一直忙到下午6点过,王怡神情已略显疲惫,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转身发出“嘶嘶”的声音——伤口又疼起来了。


10天前,王怡在一次会议途中遭遇了车祸,左胸部一肋骨骨裂,医生建议他回家静养。


恰逢此时,成都出现新冠肺炎疫情,11月8日,接到开启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指令后,王怡在家再也待不住了,匆匆返回了岗位。


“那个时候,哪能在家躺得住啊。”说起自己当时的决定,王怡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目光,他说:“社区党委是最基层的党组织,社区书记是和群众走得最近的党员干部,这个时候群众最需要我们,带点轻伤我也必须上。”


 “如果全部通知下楼排队,这院里都得站满”“老人和孩子,晚上去排队怎么保证他们的安全?”……王怡一边担忧,一边盘算着怎么解决:分楼栋、分时段、分批次;为70岁以上的老人、小孩、孕妇、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开辟优先通道。



“需要干的工作这么多,这点小伤我还能坚持”


晚上8点,水井坊社区星桥街72号检测点,12个工位,24名采样人员,开始核酸采样检测。


“有人插队,哪个来管?”队伍中突然有人闹了起来,王怡急忙赶了过去,解释道:“天气这么冷,就让老年人和娃娃先检测,我们年轻人多等会儿也没有关系嘛。”一番好言相劝,群众终于消了气,“那好,我们听你的。”风波很快平息,现场恢复了秩序。


时代豪庭小区居民王炜已经是第3次进行核酸检测了。对于当天的检测,她用“无比顺畅”来形容。“很有序,从排队,到信息登记,到取样完,不过才花了十几分钟。” 王炜认为,这都得益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安保人员引导得力,她全程都感觉很舒适。


整整一个通宵,王怡都一直在忙碌,一边要随时传达落实上级关于防控的指示要求,统筹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各岗位的工作;另一边又要和社区工作者一道,维护队伍秩序,引导组织居民排队、扫码、测体温,保质保量、迅速有序地做好核酸检测。


突然,柳林注意到,站在人群中维护秩序的王怡脸色有些发白,两鬓间冷汗涔涔。“王书记,你怎么样了?扯到伤口了吗?休息一下吧!”在柳林关切询问下,他找了张椅子靠着座位扶手,缓缓坐下后,脸上挤出一个微笑回应道:“需要做的事这么多,这点小伤我还能坚持。”


柳林介绍说,社区各项工作关系着疫情防控大局,人少任务重,王怡书记带伤抗疫的工作状态也带动着在这儿工作的每一个人。


锦官驿街道党工委干部得知王怡仍在带伤坚守,专门来到社区看望,叮嘱他“要注意休息,身体要紧”,并为社区增派了人手,组织大家轮班休息。“我虽然受了点伤,但是手能动,脚能走,就是带伤,也一样能做事。”王怡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怡的电话不时响起,王怡半开玩笑地说:“我的电话差不多变成了热线了”,见他这么忙,让我们不忍心多占用他哪怕一分钟。


02

90斤“小身板”背起50斤消毒桶——

扛起的是责任 守护的是烟火


“试剂盒、条码、棉棒、酒精、测温枪、隔离面罩……”在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护士冉妮时,她正在对上门核酸检测所需的物品逐样清点,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她的日常工作状态之一。


由于在疫情防控中的突出表现,冉妮被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为优秀共产党员。面对通报表扬,始终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冉妮却说:“我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是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冉妮平凡的言语中,却彰显着她不平凡的担当。



“小身板”担起“大责任”

背上50斤重的消毒桶连轴转12小时


“马上赶到中心,参加紧急疫情防控任务。”11月2日下午6时许,忙碌了一天的冉妮刚踏进家门,正准备做晚饭,便接到了来自单位的紧急电话。


在家里随手抓了点零食,冉妮立即转身赶往单位。在赶往单位的途中,用零食凑合着垫了垫肚子。疫情防控,就是与时间赛跑。用百米跑的速度,一口气跑到单位,冉妮仅用了10分钟。


冉妮接到的任务是,前往密接人员家中开展环境消杀及转运工作。由于人手紧张,其他参与转运任务的同事已经出发,没有可以再和冉妮搭档的同事了。“一个人独立完成采样、环境消杀和转运至隔离点的任务,对我来说是挑战,但我有信心。”在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清点好必要的物资后,冉妮来到已备好的消毒桶前,准备背上一桶随救护车出发。当冉妮抓住消毒桶背带往上提时,整个人晃了一下,消毒桶却滑落在原地。


“施主任,帮我提一下。”冉妮随即请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施梅帮忙。在施梅的帮助下,重50斤的消毒桶背在了仅有90余斤重的冉妮身上。在消毒桶上身那一刻,这个“95后”女孩身子不禁向下闪了闪,在调整好背带后,她耸了耸肩,挺直腰杆,迅速跟随救护车出发了。


每到一户需集中隔离的市民家中,冉妮都会很熟练地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并对环境开展消杀工作。在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冉妮带着相应人员乘坐救护车前往集中隔离点,等到相应人员成功办理相关手续进入隔离点后,方能离开。“从集中隔离点离开后,我们要返回单位对转运车辆进行消杀,更换防护服,同时也要对消毒桶里的消毒液进行补充。”冉妮告诉记者,此后,才能进入下一户市民家中开展转运工作。


当天夜里,冉妮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赶趟趟”。当高效、安全地完成了4户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居家环境消杀和转运任务时,天已微微亮,冉妮已连续转运超过12小时,此刻,脱下防护服的她,早已全身湿透。


50斤的消毒桶,更像一份责任、一份考验,和冉妮一样的抗疫者们不仅扛起了责任,也经受住了考验。



开展上门核酸检测超百户千人次

一天拨打百余个电话联系核实次密接人员


“您好!我们这里是成华区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流调显示您是次密接者,请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先行居家隔离,我中心核酸检测工作人员今日内将对您进行上门核酸检测,请您耐心等待。”11月8日,冉妮负责对照疾控中心转交的流调溯源名单进行联系核实。


这天上午8时30分,冉妮拨通了第一个电话。此后,冉妮不断对照名单进行联系核实,不断重复上门核酸检测有关事宜,并耐心解答群众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问题。该通知的都要通知到位,即便到了凌晨三四点,还有待通知人员也必须立即通知。“有的群众半夜被吵醒,有点不耐烦。”冉妮说,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好好交流沟通,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


就这样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打,一个群众接着一个群众告知,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释,在电话机前,冉妮一坚守就是27个小时,直到11月9日上午11时30分,才离开办公桌前的这部电话机。


疫情发生后,连轴转成了冉妮和同事们的常态,不是在电话机前对照流调名单联系核实,就是在承担集中隔离人员转运工作。除此之外,冉妮还要承担为待检人员进行上门核酸检测采样的任务。每次出发前,冉妮总会井然有序地清点好所需防疫物资,每次都无一落下。“我有点记不清去了多少户?”点得清防疫物资的冉妮,却记不得敲过多少户人家的门了,面对记者,她犹疑地伸出手指头,却无法给出确切的数据。其同事则回忆道,冉妮上门开展核酸检测,起码超过一百户、千人次。


在疫情防控期间,冉妮还接受了成华区万年社区开展核酸检测采样的任务,也是一干就连轴转超过24小时。11月12日,冉妮好不容易有一天休息时间,但在家也没办法闲不下来,手机里的好几百条信息,正等着她和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核实……


多少个日夜的坚守,多少幕倒头就睡的艰辛,在冉妮看来,并没多难以坚持,只因心中有使命,肩上有责任。


>>评论:致敬平凡英雄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陷阵,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脸孔,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他们或许没有伟岸身躯,却总能以彻夜守候的背影传递出信心与勇气;他们或许没有豪言壮语,却总能够用果决的行动带给人内心的慰藉与安宁;他们满身尘土,朴实无华,却总能以逆行者的姿态履行城市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可能是我们亲密的邻居亲友,也可能是陌生的路人过客,但在疫情面前,他们以担当有为的无畏气概,为成都的疫情防控付出了不平凡的努力,生动书写了属于当下、属于我们的英雄故事。



他们是在封控小区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高扬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基层党员;是夜最深时仍未眠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寒最浓时为等待核酸检测的市民送上一碗碗热姜汤的社区工作者;是为抗疫改了婚期的志愿者;是每天走出两万步的一线民警……


他们的奉献与付出,散发出英雄般的耀眼光芒,照亮了被新冠肺炎病毒威胁的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楼栋、每一个家庭,也赋予这座城市坚决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今天,我们为英雄点赞,向平凡致敬,更是为了褒扬与学习英雄的精神。我们的敬意,不只在于他们逆流而上的无畏选择,更是为了那不眠不休坚守的执着与韧劲。很少轰轰烈烈,更多润物无声,英雄的精神,总是能够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在每一个奋斗者日常的工作中。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过结局。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他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理解了“平凡英雄”蕴含的深意,就能更好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以尽忠职守、使命担当去帮助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以关键时刻的守望相助、彼此照拂,让温情得以传递、安全得以保障、幸福得以维系。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今天,我们致敬平凡英雄,更从英雄的身上看到了城市的荣光,人民的力量。这个时代,就是每个人在成就自我中努力成为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奋斗终会被看见、英雄不会被埋没、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时代。行远自迩,踔厉奋发,把个人奋斗汇入逐梦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我们就一定能在困难面前勇毅前行,一路昂扬!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粟新林 范宇

本报评论员

摄影 彭戈

编辑 王映丹

审核 张婷婷 庄伟伟 饶竹舟 侯初初

监制 吴东伟

部分图据本报摄影部、受访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