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读成都|成都茶馆里的龙门阵

锦观新闻客户端 锦观新闻 2023-03-16



茶馆,是成都特有的文化符号,每天都有很多趣事在茶馆里发生。无论严寒酷暑,成都的茶馆总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人间烟火气从一碗碗茶水中升腾而起,弥漫四周。今天,《夜读成都》为大家带来《蓉城忆往》(选段)——《茶馆冠天下》,在冬日伊始的夜晚,感受人间的幸福烟火。


《蓉城忆往》(选段)

茶馆冠天下

何满子


旧时,成都的茶馆之多,堪称全国之冠。此事我已在别处写过专文,从每一茶馆附近必有配套设备——以供“流水作业”的公厕(门上有编号)数目来估算,当时人口约四十万的成都市,茶馆有一千家左右,平均约每四百人摊上一家。公园(如少城公园至少有三家)、风景名胜点的茶座还不计在内。
别处城市的茶馆,差个层次等级的区别相当分明。我少年时,没有勇气进入街头茶馆,与所谓“引车卖浆者流”掺和在一起。成都茶馆的“良风美俗”之一就是相对来说很平等,公爷们和下力的都在一家茶馆里泡,你扯你的山海经,我摆我的龙门阵,彼此无所介意,熙熙恬恬,不亦乐乎!

成都茶馆颇能显示这个城市的风格,服务项目特多,有卖花生、瓜子、香烟的小贩,大都是小姑娘;香烟可以论支卖,这在别处也很少见。那时还通行吸一种竹筒子和有颇大烟锅的旱烟和水烟,茶客只需跷起二郎腿,把咬嘴衔在嘴里,小贩会给你点燃。但这东西你也衔我也衔,究竟不卫生,所以我没敢尝试。卖瓜子、炒胡豆的则除了吃之外还可收取乐之效,即我已写过的出几角钱叫贩卖的小姑娘抓数。一次在少城公园临荷花池的茶座上,邻座一个茶客买一个小姑娘的葵花籽,那小姑娘真练就了一手好本事,说多少一手就抓多少。那茶客劲头来了掏出五块法币,叫她抓一百粒。那时虽然通货膨胀,币值已贬,但五元钱还是一个数。那小姑娘大概一见钱多,有点紧张,抓了四五把,老抓不准,不是多一两粒,就是少一两粒,好容易抓准了,那茶客撒懒,说有一粒是瘪子,不算。小女娃急了,说她是论颗颗子的,瘪的也算。正在争执,一个幺师提茶来冲水,说了一句“不要耍不起嘛!”。

我把这场小风波在闲谈时和朋友谈起,这位朋友告诉了我一个茶馆的笑话:说有一个幺师,提着满壶水,不小心溅在一个茶客的腿上了。茶客光火了:“咋搞起的么!”幺师道:“干净的。”
“干净末痛嘛!”
“没有开的。”幺师骗他,意思是并不太烫人。
旁座一个茶客叫道:“没有开的水咋个拿来给人家喝?”
幺师侧身用手捂着嘴,轻轻对那发话的茶客说:“哄(呵)他的!”
这“干净的”“没有开的”“哄他的”,这一连串捷辩的遁词,用四川话模拟,才能绘声绘色,颇有幽默效果。

成都茶馆中还有一个“良风美俗”,是坐茶馆可以租报纸看。也是小贩子,拿着本市当天的日报:《新新新闻》《华西日报》《中央日报》《新中国日报》等等,一应俱全。茶客只消出钱,就可以接过一份报来看,看了这份换那份。小贩子就这样赚点真正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这样的服务别处茶馆也很少有。只是当时的报纸都是土纸印刷的,油墨也很劣,报纸经几个转手,就字迹模糊,看起来很吃力了。
别处茶馆里卖艺、说唱的很多,那时的成都茶馆似乎少见。恐怕只有望江楼等少数茶馆,才有贾瞎子的竹琴,什么人的洋琴,还有唱清音之类。

朗读者|贾建立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


本文选自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出品“文艺成都书系”之《散文成都》,经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授权使用。

下期预告:明日(周一)晚10:30,本报记者星宇为你读《万商之渊 南北并凑》
《夜读成都》,每周一、三、五、六、日晚上10:30上线,敬请关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雅婷 

海报制作 王茹懿

logo设计 严瑾 

编辑 李怀英

校对 王斌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吴东伟

图片 本报资料图 

音频 由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提供 

朗读者图片 由贾建立提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