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青海农信“田间地头”的数字金融
当前,全球已步入数字化智能时代,大数据分析也因这个时代被赋予了更多内涵。作为金融行业,数据分析是其作出关键抉择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青海农信以“精益求精、守正创新”的普惠金融“工匠精神”,不断深化农牧区金融服务,加大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建档评级70万户信用户、2921个信用村、254个信用乡、16个信用县。
坚定发展定位
不忘服务初心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青海农信始终将坚守服务“三农”和中小微企业作为主责主业,坚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的发展定位。多年来,青海农信紧贴农牧民群众,用心服务小微企业,为青海普惠金融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进一步加快普惠金融事业服务升级,打通线上普惠金融信用产品服务渠道,青海农信通过制定符合县域实际的金融服务方案、组建快速反应团队和引入第三方开发团队等措施,在短短三个月内,便实现了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平台(一期)的开发、数据对接、业务测试、投产运行等流程再造升级。2021年3月,“惠万家·信用贷”产品正式上线,农牧民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经营需求,申请经营性贷款。目前,青海农信通过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平台累计授信4万笔,授信金额总计25亿余元。对于青海农信的服务,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牧民扎西深有感触。他说:“以往贷一笔农户经营贷款,要花半个月的时间,还要提供各种资料,如果资料不全或提供的资料有问题,花费的时间更长。贷款拿不到,有时错过了购买肥料、牛羊的最佳时机,可能还会遇到成本上涨。现在扫描农商银行的“惠万家·信用贷”二维码,上传身份证,不用去银行,客户经理就能上门服务,10分钟,贷款就能到账。”扎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的搭建,打通了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的信息交互,大幅提升了为农牧民群众发放贷款的时效性,极大提高了银行工作效率,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客户少跑路”。依托数字金融的助力,青海农信实现了档案电子化、用户数字化、业务敏捷化,为农牧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助力!依托数字金融提质增效
青海农信小微企业信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身份证系统与公安联网核查这一特点,解决了因语言沟通不畅导致的客户虚假信息等问题。客户申请贷款时,只需上传身份证,平台通过身份证自动识别、线上人脸识别和信息授权,相关信息即可提交。为了提升客户服务效率,青海农信建立了电子化移动办公系统,银行客户经理通过智能终端读取客户基础资料的影像数据、通过后台系统抓取客户征信数据,根据客户在行内的交易及违约情况,形成客户经理现场调查反馈数据。同时,结合具体业务场景,利用大数据建模方式,快速评定农牧户的信用等级,10分钟就能完成贷款流程。多年来,青海各农商行积极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湟源农商行在办理普惠金融业务时,制作了精美普惠金融联系卡,将“惠万家·信用贷”二维码贴在村民家中,便于及时为村民提供金融服务,让数字普惠金融事业,在田间地头生根开花。
“7×24”小时工作制暖民心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一名农民说,以前办贷款要等到工作日,赶上周末急用钱,到银行找不到人,贷不出钱。看到农商银行宣传的“惠万家·信用贷”能提供24小时服务,他通过二维码申请了贷款,不到半小时,农商行的客户经理就到了他家,短短10分钟贷款就办出来了。
在数字普惠金融事业的建设中,青海农信提供了“7×24”小时无盲点的服务覆盖,只要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各地县域农商行,能随时为农户提供线上申请贷款服务。在数字普惠政策的落地中,青海农信研发了自动审批技术和分类处理技术,将全省农商银行划分为29个业务模式,不同地区的农牧民可能得到的评分一样,但贷款的额度不同,这是省农信运用数字金融技术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的交叉分析法,并结合各地区不同产业发展和经济特性,实现了农牧业务敏捷化运营,使得数字普惠金融有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数字金融特质
服务青海百姓
THE END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