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预备讲章的过程中,最终(对于我,需时很长!)会抵达一个时刻,对于所选择的经文到底是甚么一回事,开始变得清晰。足够的材料已输入那条简陋古村的水泵,因为终于有些微的水滴开始流淌出来——我们亦开始把劳苦得来的成果写在纸上。实际上,可能这就是我将要传讲的讲章的框架——我认为,一个人在讲道的路上走得愈远,这初步的“收获”阶段就愈可能融入成为“陈述”阶段(下一章的主题)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不宜有过高的期望。我们一直把黄金扔在火里,有点东西已经开始出现。很可能,就像贫穷愚昧的亚伦所铸造的金牛犊那样,仍需用雕刻工具作大量仔细的后期加工(出三十二4),之后才能称得上是个完成的产品——但本身用的需要是纯金!例如……
举一个例子解释我的意思,可能会有帮助。诗篇五十一篇的头几节,说明了一些在前面几章描绘过的步骤。通过“考察”,会发现这些经节包含了九个意义重大的词汇。《新钦定本》把它们翻译成怜悯,慈爱,慈悲,涂抹,过犯,彻底洗净,罪孽,洁净和罪。沿着“考察”和“分析”双线前进,我们在这里发现: 有三个词描写我们一般归类为“罪”的事物。下一点点(!)功夫在经文汇编上,会揭示出,那个译成“罪”的词,虽然用途主要是在道德意义方面,但却有通俗的意思,指“错失目标”(士二十16)。这是可靠的线索,指出“罪”在圣经伦理中的意思:“罪”是指特定的失误——包括任何领域:思想、言语、行为、人际关系、想象、已行的事、未作的事……等等——我们在当中错失了神的目标,偏移左右,射得太低或太高,正如保罗所说的“未达〔《和合本》作『亏缺了』〕神的荣耀”﹙罗三23﹚。“罪”是我们承认的具体问题:即“我为此感到抱歉”。翻译成“罪孽”的名词,来自意义为“弯曲,扭曲”的动词(参:哀三9;赛二十四1)。使用在伦理方面,这个词把我们“罪”的问题“内在化”,指出“罪”源起于一个基本的缺陷,是我们歪曲了的人性,从受孕和出生那刻起已在我们心里(诗五十一5),并且贯彻我们一生,每个人压根儿就一直在“错失目标”。至于第三个词“过犯”,经文汇编会指出,这个词所描写的是一名下属违抗主子的行为(参:王下三7,八20)。因此,这个词一个更准确和更具启发性的翻译,是“蓄意造反”——我们的恶行不单止是事实或一件事件(“罪”),不能轻描淡写地推诿说是我们堕落了的人性(“罪孽”)那不可避免的后果。“过犯”是我们的选择,是有意识、刻意、明知故犯的叛逆!
有三个词描述罪人向神所求的是甚么:《新钦定本》译作“怜悯”的那个词,翻译成“恩典”更为恰当。这个词在旧约圣经中的意思,正好就是新约圣经里“恩典”之意:指神的美善、宽容和宽恕——是白白赐予、不计功劳、人不配得、非赚取回来的。经文汇编会领你从创世记六章8节开始,在那里提到挪亚虽然跟人类的败坏有份(创六5),令主忧伤(6),又身处衪的愤怒底下(7),但却“蒙恩”。“慈爱”(chesed)和“慈悲”(rachamim)告诉我们有两种思想神的爱的方式,事实上,即是从我们的角度看来。神有“慈悲”,即是衪“在爱里”,乃是跃动之心的爱。这个词跟“母腹”那个词有关,并且形容澎湃深情的爱,就像列王纪上三章26节述说的母爱,是充满情感的大爱。然而,衪还有“慈爱”,如此的爱是意志的表现,即是信誓旦旦的爱作出的委身,就例如婚姻仪式中所作的承诺;这样的爱誓言不变,“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这样的爱作出决定,说“我愿意”。
有三个词述说向神所求的是什么:“涂抹,彻底洗净,洁净”。“涂抹”(在王下二十一13,用来描述把盘擦干净)指出罪留下了神看得见的印记,但祂也能除去这些罪印。“洗净”是描写洗涤者的动词,这儿的教导是,神晓得有一种(可说是)道德清洁剂,能够追击和铲除罪恶的每丝痕迹,直达人的深处(来九14)。你会发现“洁净”是典型的利未记动词,表达出的观念乃是,罪恶构成关系的障碍,而神也能够应付这一点。
浮现的讲章
上述的例子,给前面各章所说的一切提供了个很好的测试场地和说明。我们察看过那段经文,注意到那九个词。在经文汇编的帮助下,我们解释和收集了这些词的意思——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每个词的意义范围。当然,在过程中,我们将会收集到大量关于这些词的意思的资料,远多于一篇讲章能用得着的。为了备作未来之用,我们要把这些资料储存起来。亦有一点很清楚,这些材料可以往不同的方向“调校”,以迎合不同的需要:例如,这篇讲章是否要讨论堕落人性的灾病和治疗?或是关于一位行拯救的神的奇妙作为?或者,我们会否注意到在第3节以“作解释”的“因为”开始,邀请我们传讲简单悔改的功效?毫无疑问,一旦我们完成了艰苦的准备工作,留意到这三组关键词的方向,又决定了要瞄准那个目标,这篇讲章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诗篇一一九篇
让我们简略地思想另一个例子,看看怎样从考察的基本功夫让一篇讲章“浮现”出来,这一次的经文是诗篇一一九篇。当然,我们可以选择这篇美妙的诗篇中任何一部分进行释义,因为你知道,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某些对神真理之道的教训,而且全篇诗篇所用的词汇保持不变。但是我最近努力的成果“浮现自”9至16节,这是某次“圣经主日”崇拜选定要读的章节,所以指派给我讲解。在这里,重要的词汇包括: 9、11节:“你的话”。你的好友杨氏(Young)和史特朗(Strong)会借着他们的经文汇编告诉你,* 在这里出现的是两个不同的希伯来名词,分别来自希伯来文的“讲”(to speak)和“说”(tosay)两个动词,但要区分两者之间的意思则不太可能。两个词都肯定“神说了话”;衪是“说话的神”,或者用更专门的术语来表达:神的自我启示(self-revelation)是“命题式的”(propositional),以言语、语法、惯用语、可理解的形式赐给我们——不仅是透过一些意义重大的行动,然后把这些事件的解释悬空,让我们尽所能确定它们的意义;反之,祂乃是用词语、句子、命题向我们的思想和悟性说话。例如,请注意出埃及记三至四章是怎么安排在五至十二章之前。主首先告诉摩西祂想作甚么,然后才执行。真理之道先行,随后才是确认的行动。那位“说话的神”走在“行动的神”前。
10节:“命令”。神真理之道,乃是以律令的方式发出,专门作为我们顺服的对象,神的话语是我们的义务。
12节:“律例”源自“雕刻”这个动词(刻在石或板上,结四1),或是“刻入”一本书里(赛三十8)。这个词指出神的话语具有恒久、不变、坚定的特质。
13节:“判断”(译按:《和合本》译成“典章”)在旧约圣经里是个极其重要的词。我们要防范一种倾向,即是自动地把这个词跟谴责性的判决或“公正”联系起来(某些近代的圣经译本有此倾向),大概是标志着公正的社会管治。其源头的动词的意思是作出权威的决定。此动词属于坐在审判席上的法官,或是坐在宝座上的君王,以及(特别是)属于天上的神。当祂作出权威的决定时,便会成为祂向自己的子民的启示,成为“那不曾改变、永不改变之真理”的一部分——无论是命令或原则。例如,申命记五章1节提到神透过摩西赋予的启示时,就如此称之为“判断”。把这个意思套用到以赛亚书四十二章1、3、4节试试看,在此即使是《新钦定本》也译作“公正”(justice),但该处的上下文要求我们理解的意思却是,主的仆人给外邦世界带来了关于神的真理,是他们从前所缺乏的启示真理。在诗篇一一九篇13节,这里的意思很清楚,也实在是基本的意思:主已发出权威的话语。“你口中的判断”,就是祂凭自己神圣权威的决定所安顿了的事情,然后又向祂的子民发言,说出祂启示的真理。
14节:“见证”(testimonies,译按:《和合本》译作“法度”)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主为祂自己提出的证供,“作出衪的见证”,让我们知道衪是谁。
14至15节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词,分别译成“道路”和“众道路”(译按:《和合本》并没有译出14节的“道路”,参《吕振中译本》,“法度之路”)。前者通常译成“道路”,后者则作“路径”。两者均喻意行为特征或典型的生活方式,就正如我们谈论某人时会说“这是他的作风”。
15节:“训词”。在某个程度上,由于这个词的用途广泛,要确定它的意思有点困难。“源头”的动词(paqad)用来描述主“造访”祂的子民,大多数是出于善意和关怀的动机(创二十一1),但有时候是为了严厉的察验和判决(摩三2)。同一个词也用作“计算”(出三十12)。根本的含意可能是,要抱细心注视的态度。透过衪的话,主搜察祂子民的内心,关怀他们,责备他们,但“按着编号”个别地认识他们,彷佛祂亲自给他们进行了一次普查。但是对于我们而言,“训词”指出我们对祂话语细节的关注,要仔细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上。
这是何等荣耀的一段经文,可作“主日圣经课”的教学之用!分辨出关键词,并且给它们下定义之后,你能看见有讲章浮现出来吗?的确会有,而且至少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如果我们正在寻求一篇关于圣经本身的讲章,一些强而有力的真理会展现在你眼前——圣经的独特性,是神自己的“说话”,出自“祂的口”;圣经专属的角色,主在当中为衪自己“作见证”;圣经的权威,凭着它启示出来的“律例”和“判断”、“训词”和“命令”,能指导我们的人生;圣经转化生命的权能(诗一一九9、11),洁净我们,制止我们犯罪。另外,对于我们在日常读圣时该如何使用经文,这里亦提出些有帮助的指引——要期望主会来教导(12),以不慌不忙的默想敞开我们的心思(15),把祂的话铭记于心(11),在情感上以圣经真理为乐(11、14、16),思考和应用每个细节(15)。总而言之,一旦完成了“考察”的功夫,便会发现有可收成的真理,甚至从同一段经文亦可能有不同的收获。就一个词语
我绝非想不厌其烦地一再重复,但你该已看见(不是吗?),我们称之为考察、导向和收获的步骤,是怎样让讲章从文本和经文“浮现”出来?这正是“释义”的本质。鉴于上述以诗篇五十一篇和一一九篇所作的示范,对于词汇研究(word study)作为解经职事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在这里应该作点说明。由于这种解经法涉及搜寻经文,又鼓励听众要效法,所以特别适合小组或周间的查经活动,但肯定不限于此。现在的教会,通常在会众席提供圣经,因此方便讲道者指出经文的页数,邀请听众一起翻阅圣经。对于教会这样普遍供给圣经,事实上我感到有点矛盾,因为在我成长的时代的旧风俗(到现在我还是沿用着),就是要带着自己的圣经上教会,这仍然是我的偏好。我无法想象,去到某个地方,但却没有带我自己的圣经!但是,整间教会提供同一个版本的圣经的优点是,在解经的过程中更方便听众参与翻查经节、寻找经文和跟踪页数。在任何情况下,会众都该受鼓励这样作:这样做,我们就是顺服圣经“要凡事察验”(帖前五21)的命令——或者,正如我在较鲁莽的时刻会这样说:“永远不要相信讲道的人!要确定圣经真的说了甚么!”无论如何,词汇研究不仅是种认真的释义方式,而且极富启发性,又具有引人入胜的潜力。“信实”
就举“信实”(pistos)这个词为例。当这个词应用到个别人仕身上时,其意义徘徊于“相信”和“可信赖”之间,不是总能很容易(也许甚至没有必要)确定哪个意思较妥贴。但是,当pistos用来描述神的时候,就会启发出很有趣的词汇研究。经文汇编让全组包含相关词汇的经文集合在一起,例如说,我们可以从哥林多前书一章9节出现的“神是信实的”这句话作起点。在约翰一书一章9节,“神是信实的……必要赦免”(参:来二17);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3节,衪是信实的,“要……保护你们脱离那恶者”(参:林前十13;提后二13);神又忠于衪的应许(林后一18~20;参:来十23);祂的信实会领我们进入荣耀(帖前五23~24)。还有其他的经节,远多于一篇讲章能探讨的份量。你听过“尽管舌头从不倦怠,耳朵却实在发沉”这句谚语吗?在讲道的事工上,我们要听此教训,即使我们未能总是服从它的吩咐!加拉太书四章4节
我称呼这种词汇研究为“经文汇编式讲道”——而且,让我悄悄告诉你,万一你遇上使你“措手不及”的讲道邀请,这就是快速收集圣经资料的有效途径!同样的方法亦适用于主题讲章。在加拉太书四章4节有三个组成的部分——神、女子和生育。例如,关于差遣之神的真理,可以在约翰一书四章9至14节的帮助下发展起来;“女子”领我们回到路加福音一章31至38节;而生育——或者说“成为”(the becoming,你会发现这正是经文所用的动词)——“为女子所生(become),且生(become)在律法以下”——可以跟一些经节联系起来,好像是约翰福音一章14节;哥林多后书五章21节;和加拉太书三章13节。正当的称呼
给“经文汇编式讲道”正名,是“透过联系进行释义”——这样称呼能传达更重要的意味,亦更加准确。我们主要的目的始终是“释义”——就是要带出已在文本中的信息,或是让它浮现出来。无论如何,这个目标需占主导地位。如果你有权在召开委员会前读一段圣经,即是苏格兰人口中所说的‘a wee wordie’,你自然会选择适合那些委员或那次议程的经文,所以会份外小心。所说的主题是否真的存于经文之中有待出现?我们绝不能强迫圣经来迎合我们喜爱的模式,而是相反地要顺服圣经,让它模造我们、我们的思想、讨论和决定。我们是否在进行家访?或是坐在火炉旁边?或是在医院病床边事奉?不管我们在哪里,我们在该处的身分都是事奉神话语的人,目的就是要向神话语所宣告的真理躬身下跪。就好像一位医生出诊时会带着他的“锦囊”,因此我们进入人的家时要带着圣经在手。这就是我们要带的;也是我们存在的目的。我很清楚记得,在我事奉的初期,在我还未学懂“圣经在手”的重要性之前,我拼命想把“谈话扭转”到重点上面,但却并不成功,其实自然的办法就是把我口袋里的圣经拿出来。圣经在手,情况就被扭转:我们所拜访的人,正在等待打开圣经的时刻!但要点乃是我们存在所为何事:就是要“打开那本书”。有位女士曾对我提起她教会那位刚转职的牧师,说:“我不晓得没有了他我们该怎办,过去是他给我们讲解圣经的。”好一个令人艳羡的墓志铭!按主题或顺序释经
回顾上述对诗篇一一九篇的讨论,那个尝试该被称为“主题释经”。在那里,当我们完成了一切考察和分析的基本准备功夫之后,从收集回来的材料各处会开始呈现出一系列的主题——即真理的收获。然而,也许大多数的讲章都会归入“顺序释经”的类别——根据经节或段落出现的先后次序逐点讨论(如加四4的例子)。我感到羞愧,因为我从未完整讲解过整卷加拉太书,也未曾就加拉太书五章16至25节传讲过一篇道,但我从自己的笔记簿看见,我对这段经文的研究,已到达能让一篇解经讲章浮现出来的地步。在《新钦定本》中,这段经文的标题是“行在圣灵中”。很好,但是何谓“行在圣灵中”呢?首先,会经验到有一恒常的张力和争战(加五16~18)。就像主耶稣在路加福音四章1节的经历,我们也会发觉,圣灵本身内住在我们里面时,是不止息的争战的开始。保罗细说肉体与圣灵之间不可化解的对立。根据19至23节,在这场争战中,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对比鲜明的可能:肉体的行为,或圣灵的果子。这场争战不住迫使我们要表明立场,作出抉择,逃避一方并跟随另一面。最后,24至25节提供了一次诊断,指出我们若属于耶稣的话,我们会是怎样的人(24),又给予我们生活的指引(25):我们拥有一个转化了的身分(24),又受召唤要根据新的法则而活(即是stoicheō 的意思,《新钦定本》译作“行走”〔walk〕),就是圣灵的法则。当然,我们仍需努力将这一切组织成一篇解经讲章,但从表面来看,可以依次序逐个段落解释这段经文。当然,“导向”这另一个步骤也许可以接手了,但要视乎情况而定。例如,如果对象是一个初学者的小组,他们需要蒙指导认识圣灵在信徒生命中的地位和工作,那么依次序逐点陈述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另一方面,如果这个小组曾受过关于圣灵的错误教导,并因此抱着一些错误的期望的话,就有需要强调信徒生命中有冲突、争战和抉择的元素。是相同的材料,但讲章可能要从19至23节开始,因为错谬和危险的期望在该处可即时获得修正。我不得不说,这样解释怎样预备讲章,听起来实在太过轻而易举。如果我的经验有参考价值的话,让我告诉你,没有讲道是容易的!事实上,我不得不提醒你,当最终会成为你的讲章的真理精髓开始“浮现”出来的时候,最艰难的工作才即将要开始!但这是我们下一章的主题。* 编按:杨氏与史特朗是英语世界两本最盛行的经文汇编的编者。
《麦种阅读》全面上网,免费阅读,
欢迎下载、打印、分享
https://cn.akow.org/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