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伶《意象几何》新书发布会798白盒子艺术馆举办 | 798艺术 新闻
8月27日下午,《意象几何》新书发布会于798艺术区白盒子艺术馆举办。此番是王彦伶首次担任策展人并出版理论著作,其在书中从中西文化对照的视角将黄致阳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以意象几何概念进行梳理。众多媒体及嘉宾出席新书发布会。现场观众踊跃购书,并与策展人、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王彦伶首先简要梳理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并指出中国形成自身当代艺术体系及在艺术中推动中华根性的重要性。随后,其从几何的概念出发,分别讲述了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显现,并由此深入到黄致阳的艺术创作中,通过包括“中国笔墨线条的几何”、“中锋的几何”、“中华文化根脉的几何”、“圆的几何”、“纵深的几何”、“律动的几何”、“混生的几何”在内的七个维度,对黄致阳的艺术创作展开系统性的解析,以一种个人化的视角提出“意象几何”的概念,并指出黄致阳符号化、几何化的艺术是中国不断走向“意象”的一个新风景,形成了独有的、全新的富有特色的体系。
在书中,王彦伶通过几何的视角,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几个流派进行梳理。1760年代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主义认为世界是数学的、是几何的。这个理念对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现代主义的内涵、艺术呈现、发生了显著的“几何”反应。回看中国几何,王彦伶通过黄致阳作品中的几何意味及艺术家在创作中产生解构与重构的印记,他在7个方面阐释中国几何——中国笔墨线条的几何、中锋的几何、中华文化根脉的几何、圆的几何、纵深的几何、律动的几何、混生的几何。王彦伶没有借用西方“抽象”这个名词,他认为“意向”这个概念更合适,因为中华艺术走向抽象的发展历程,中华艺术审美理论与标准,中华艺术的哲学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他在书中写到:“中华艺术沿着自己的审美理论和标准不断地前行,不断地从宋的写实高峰走向意象。黄致阳的作品,是在中华文脉下卓越的生长,形成了崭新面貌,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是中华文化根脉沿革下的中国几何,我称之为意象几何。
中国人的绘画和西方是不同的。西方的抽象是把外在的形象,没用的肌理去掉,把最有用的几何抽离出来形成的绘画构成关系。意象几何强调对事物的观察最终回到心中,经过艺术家的再创造,更强调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感。意象几何更多的加进了人的意志,更多表达的是意向,所以我们成为独有的中国意象几何。既区分于西方形象外在的几何,又强调中华文脉下的根性。”
新书发布会现场 左起:黄致阳、王彦伶、孙永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