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度日:被感知的时间 | 艺术汇 展评

王薇 798艺术 2021-02-06


度日

阿那亚艺术中心 / 秦皇岛
2019年10月18日 – 2020年4月5日


高倩彤《24小时关闭》63×63×6cm 霓虹灯 2016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切事物中均包含着时间性因素,而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有赖于视觉与听觉的捕捉。或者说,时间借由物质或声音得以被感知,它在制造一种幻觉的同时,亦被幻觉所塑形。泰康空间在阿那亚艺术中心策划的展览“度日”以一天为具体的时间单位,借由十一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一系列渗透着个体经验的对时间议题的探讨与表达。

结合阿那亚艺术中心盘旋上升的空间结构特点,展览以倒叙的方式自低向高牵引出一条线性的观展线索,通过作品内容所涉及的不同时间段,引领观者从“夜晚”逐步行至“清晨”。

陈维《今晚去哪儿(故障)》多种尺寸 LED显示模块、LED控制板、铁盒 2018

陈维的影像装置作品《今晚去哪儿(故障)》以夜幕下的城市光影开启了“度日”的帷幕,高低错落的LED灯箱仿若在都市夜晚中闪烁着图像与标语的楼体。刻意制造的“故障”所造成的完整信息的缺失,将观者从对具体信息的理解中转移至对熟悉情境的感知中。


陈哲的《对<赤之茧>的拓写尝试(看)》及刘任的《黄昏》共同构成了对天色将晚的联想。陈哲的创作以安部公房的一部故事发生在黄昏时分的小说《赤之茧》为母本,通过图像及声音的方式对原有文本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叙事逻辑。刘任以油彩在报纸上书写下“黄昏”的字眼,逐渐晕开的墨迹在提示着时间流逝的同时,亦象征了信息时代中现实被虚拟所描述、取代的宿命。


“度日”阿那亚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延续这条时间的倒叙线索,展览在空间的最高一层呈现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在作品《一株-14》中,张如怡通过明黄色的瓷砖、混凝土翻制的舒肤佳香皂及植物营造了一个带有清晨盥洗室氛围的场景,在探讨空间潜在可能性的同时,亦在展览语境中提示了一个属于“清晨”的日常情境。


除却这一倒置的时间线索之外,展览中亦穿插了一条与24小时相关的主题线索。组成该线索的作品大多以“一天”为观察或表述的对象,从而展示了个体对以一个日夜交替为周期的时间段及在此期间内的发生所产生的认知及思考。

黄永生《太阳》实时录像装置 尺寸可变 2015 - 2019

黄永生的《太阳》、《一天的长度》或可被视为这条主题线索中最具典型性的作品。前者以实时影像的方式,通过24台连接着安装在全球各个时区摄像头的电视机,直播不同地域的日出日落。有着不同时刻及景象显现的“此刻”借由这组作品被汇聚一处。后者则是以幻灯片的方式将艺术家朋友选择结束生命的那一天在网络上可以找到的世界各地人们拍摄上传的照片,按照与此刻同步的时间顺序加以呈现,以此揭示人与人之间触不可及的身体与心理距离。


此外,一些参展作品的创作虽未囿于具体时段,但均围绕时间主题或涉及时间性因素,亦被灵活地编织在以上两条线索之中,从而为展览提供了必要的填充与外延。


“度日”阿那亚艺术中心展览现场

关小的作品《平凡一日》将每日充斥于视觉世界中的碎片化图像加以拼贴,从而形成一段处于不断变化、运动中的影像。在这个被无数瞬间所叠加的、不具线性叙事逻辑的、带有抽象感的视频中,对单一图像意义的认知最终让位于一种对流动时空的整体感知。


在摄影作品《作为一条虚线疾走过一片田野》中,童义欣通过低速长曝光的拍摄方式记录了自己在野外不停开关手电筒并急速行进的过程,打开手电筒时的若干瞬间在图片中形成了夜幕下的田野中一道发光的虚线,以幽默的方式将不可见的时间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参照物。

姚清妹《一个暂未命名的表演》(尚在进展中)现场行为表演 阿那亚艺术中心圆形剧场 2019


作为一个仍在进行中的艺术创作项目,展览开幕当日,于阿那亚艺术中心底层的圆形剧场呈现的是姚清妹的作品《一个暂未命名的表演》。该项目以展览的发生地阿那亚社区为实施基地,通过对社区内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行为的聚焦与考察,试图探讨在这一禁闭的空间范围内地理与身体的边界。这一在地性的实践方式为抽象的展览主题提供了一个具体而真切的现实落脚点。

文:王薇
图:泰康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