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风子 | 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
作者:陈师明,来源:独孤风子,微信号:Newbacon007
导读:这是我一年前在中华人才思想道德网实习时写的,如今依然感恩北京,让我收获和成长。
来到北京将近两年,我强烈感受到,虽然只是在一所大学学习,但其实是在整个北京读书。
科学松鼠会创始人、果壳网CEO姬十三在“科学就像混实验室”的演讲中说,他之所以从上海到北京闯荡是因为他觉得北京是一个全国所有有趣的人都会来的地方,“有趣的灵魂,早晚都会相聚”。
刘小鲜在《北京,谁的过客》一文中感慨说:“北京能圆你所有的梦,北京能治好你所有的疤,北京能切碎你的灵魂,也能拼凑一个新的你。”
著名学者梁治平在《在边缘处思考》一文中回忆说:“这就是北京,一个人才汇聚而且机会同诱惑一样多的大都会,它进一步打开了我的眼界,同时也培养了我的趣味。这些好处我立时就感觉到了,但那仅仅是开始,后来我将更多地从中受益。” 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2013年3月,66岁的周其凤卸任北京大学校长,其前任是许智宏,继任是王恩哥,他在卸任演说中说出了五个梦想希望继任者能实现,其中一个是希望每个想成为北大学生的人都能成为北大的学生,让北大成为全国人民的北大,在我而言,每天不断进出的外校和外地旁听生已经成为了北大的学生,而我有幸成为了其中一份子。
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尽人皆知,涌现了一批名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生都想到这里就读,哪怕来逛一逛“一塔湖图”、听听讲座和在北大西门合张影也是好的。好在我有几个同学考到了这里,好在我来到了北京,好在离北大不远,便常常有机会去,有时候见同学,但大多数时候是去听讲座,常去的地方有理科教学楼、第二教学楼、英杰交流中心,讲座信息或在人人网或在新浪微博或在网站邮件中获知,主讲人大多是自己读书过程中有所耳闻或大名鼎鼎的学者导师,每次讲座都录音并上传至网盘,和更多的人分享。
北大的讲座、论坛、会议、读书会、夏令营活动非常多,学生社团也非常多,我比较关注的有国学社、耕读社、儒行社、政经哲社、蔡元培讲座、汤一介讲座、严复讲座、虚云讲座,讲座一般是在晚上举办,大概7:00—9:30,每次讲座都是爆满,必须得提前一小时到场。除了讲座,就是旁听李猛、吴飞等老师所开的课程。每当坐在人群中,走在人潮中,我都享受着那股活力和热潮的冲击所带来的无穷喜悦。
宗教学学科的创始人麦克斯·缪勒曾说:“只知其一,一无所知”,这就需要运用比较的方法。我不满足于只在本校听课听讲座,我也不满足于在北大听讲座,于是我还到人大、清华、北师大、北航、贸大等高校听讲座,尽量领略各高校的校园名师风采,这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
怎么进入外校的大门?在人大天桥附近有许多贩卖北京各高校学生证的抱着孩子的妇女,屡禁不止,已然成为一道风光。实际上,除了个别重要时期很难进,平常时期一般没有人会拦住,一旦拦住,只要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或学生证登记即可,至少北大如此。
北大有点像美国,移民性很强,是一个大熔炉,不断有大师炼成,不断有新鲜血液融入,多元开放,活力四射,精彩跌宕,精彩纷呈,鲁迅说北大是常为新的,一点都没错。
独孤风子,2014年4月1日,安贞大厦,刊于中华人才思想道德网
本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求腾讯或原创大侠赏赐一枚原创标示功能或邀请码,感激不尽!
【西土城诗社】原创文章
悲心的浪漫主义诗歌派,简称悲漫派,始祖为屈原
转载请注明【作者:陈师明,转自公众号:独孤风子】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李猛,第一次在北大听李猛的讲座,他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猛大大。我的讲座笔记:2012.11.7#李猛-中西体用#张之洞的中体西用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是蹒跚不前的中国之体阻碍了中国对西方之用的接受,另一方面西方之用输入却宣判了旧的中国之体的死刑。中体西用最初是想在中国思想架构里面试图借助西方之学来推展或者延续中国的生活方式,但是反而因为这样一个做法而加速了中体自身的衰败。
微信公众号:Newbacon007
邮箱:newbacon@sina.com
微博:@小明牛哲学 http://weibo.com/u/1653737393
豆瓣:@独孤风子 http://www.douban.com/people/89520689
陈师明,男,1990年3月3日生,江西南昌人,笔名:独孤风子,英文名:Newbacon,网名:小明牛,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创始人,悲心的浪漫主义诗人,悲漫派诗歌创作者。2008—2012,吉林大学哲学系;2012—2015,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本号专门发布原创诗歌、原创文章,喜欢就请关注和分享!网络转载无需通知,纸媒刊载须得到授权,请尊重知识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