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咖汇集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天团”重磅来袭

川影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2022-05-15


2020年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召开在即,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天团”重磅来袭!


激不激动,兴不兴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下学会大咖们的风采吧!

01

胡智锋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长


胡智锋,1965年2月生,山东人,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并入选中组部首批哲学社科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新中国60年影响中国广播电视进程的60位人物”、首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胡智锋教授现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十余项,已出版学术专著《电视传播艺术学》《影视文化论稿》《电视美学大纲》等二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参与了百余个电视频道、栏目、大型节目的策划和主创工作;担任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中国新闻奖、国家音像制品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等多个国家级奖项的评委。曾赴美国、俄罗斯、法国、芬兰、英国、澳大利亚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和学术交流。


02

孟建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网络视听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孟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等职。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


有着新闻传播、视觉文化、影视艺术等方面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孟建出版专著、编著二十余部,较有学术影响的有《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阐释》《网络文化论纲》《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等。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较有学术影响的有《中国大众传播事业发展与社会民主化进程》《媒介融合——作为一种媒介社会发展理论的阐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阐释》《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影视的反弹》《试论我国电视传播价值观的变革——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的考察》《以软实力为核心构筑大公关理论》《关于新闻发布传播果的学术观察》等。


主持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研究,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的建构与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传播力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实现途径》;国家奥委会重要研究项目《2008奥运会:中国对外形象传播战略研究》;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0世博会:上海形象竞争战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视觉文化研究——对一种文化形态的理论阐述》、上海市社科基金重大系列项目《上海文化大都市系列研究》(首席科学家)等,并都担任了这些项目的课题组长。


03

李亦中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国际影视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亦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影电视系主任,美国电影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科普影像制作中心主任。


【学术兼职】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电影审查委员会专家委员,海内外多届微电影赛事终评委。曾任教育部艺术类专业戏剧影视广播教指委委员。


【学术成果】著有《电影四面八方》《中国电影评价系统研究》《电影导演翘楚:蔡楚生》;主编教材《影视鉴赏教程》《中外影视精品赏析》《动画编剧》;主编文集《银海拾贝》《海上影谭》《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等;与卢燕联合主编《美国电影研究文丛·聚焦好莱坞》五卷。


【科研课题】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重点课题《中国电影“走出去”路径与策略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电影评价系统研究》。


【创作成果】数字电影《狗小的自行车》(总策划、编剧);电视专题片《大楼大师·交大中院》(编导),《饮水思源》(编导);科普系列微电影《科学来了》(总编导)。


【获奖项目】《狗小的自行车》获中国第8届数字电影“百合奖”优秀儿童片奖;《都是胖菌惹的祸》获中国·上海浦东第2届科普微电影大赛最佳人气奖;《鱼儿放生》获第5届中国影视“学院奖”二等奖。


04

周星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周星, 男,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教学试验示范中心“传媒与艺术实验中心”主任,北师大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校学位委员暨艺术学学位委员会主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5-6届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指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奖,宝钢教师特等奖入选奖,北京市学位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影视教学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与产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农村电影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美育联盟理事长,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香港电影工作委员会会长。北京市美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家协会理事。


曾任中国影视大奖电视奖评委,中国电影华表奖终评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电影评委,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中国电视金鹰奖评委,中国纪录片学术奖评委、长春国际电影节评委等。


05

李幸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广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幸,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荣誉院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文艺编辑专业,曾任广播电视编导,音像公司CEO,华中科技大学讲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学术专长为新闻传播与广播影视。出版过媒介批评文集、新闻与视听传播教材、电视与传媒人物报告等十余种著作,发表过《弱智的中国电视》《中国电视八大病》《十年来中国电视的三次革命》《传播媒介的发展之道》等数十篇论文,组织过中国首届大学生电视节、南方传媒高峰论坛、中国影视学院奖等社会活动。


06

欧阳宏生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民族影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欧阳宏生,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先后在中央、地方媒体从事采编、管理和研究工作,2001年引进调入四川大学,次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媒的研究与教学。主持了2项国家重点、1项部级重大、13项国家一般或部省级课题,20多项横向课题。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16部著作,主编3部国家规划重点教材,个人着述400多万字,有14项成果获国家及省政府社科类奖励。现兼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二、三、四、五届)理事、学术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经济与管理学会副会长,中国认知传播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影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发专业委员会、市县专业委员会、媒介融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学术职务。多年来被聘请担任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国际山地纪录片奖、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国际国家级大奖评委;担任国家、教育部、四川省等社科基金评委、定评委;担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编委。


2001年12月,在“全国首届‘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中,获得“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称号。评选认为,欧阳教授八十年代在我国较早地将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人文学科成果用于传媒研究,拓宽新闻传播的研究路子;九十年代中期作为牵头人创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对中国电视理论建设和事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1世纪初出版的关于电视批评的着作,开拓了一门新的学科——电视批评学。欧阳教授关于广播电视基础理论、纪录片、电视文化、电视艺术等的研究都富有理论性、应用性、创新性、前沿性特点。目前正致力于影视认知传播、认知传播学学科建构的研究,并已取得较好研究成果。


07

尹鸿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影视产业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尹鸿,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现为北京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中国电影电视评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主任,中广联电视剧导演委员会和编剧委员会指导委员。先后担任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鹿奖、中国播音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重要奖项评委。同时还担任《电影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闻界》《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英国)《传播与社会研究学刊》(中国香港)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学术顾问。


著有《百年中国电影艺术史》《百年跨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尹鸿自选集:媒介图景·中国影像》《娱乐旋风:理解电视真人秀》《当代电影艺术导论》等近20种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过近300篇文化和文艺评论。担任过数百部集影视节目的策划和顾问。


08

姚国强教授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微电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姚国强,男,北京电影学院科研信息化处/声音学院教授,一级录音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及上海电影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先后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会长、电影高新科技委员会理事、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录音师协会电影录制制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视听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影视技术学会声音委员会高级委员、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图形图像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美学会理事,国家《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卷”编委会编委、“影视声音卷”主编,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后期项目评审专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艺术学项目)评委,《现代电影技术》编委会编委。


发表艺术类、工艺及技术类、管理类文论130余篇,多篇成果获奖;出版各类学术著作(专著、译著、编著、论文集、教材等)15部,多部成果获奖;参与电影创作10余部,多部电影作品获得国际各类奖项;参与电视创作100余部(集),多部电视剧作品获得国内各类奖项;担任近3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科研项目负责人。


09

张阿利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张阿利,西北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院校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电影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评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陕西省教学名师,获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称号,陕西省德艺双馨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广电总局人文项目1项,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7项等。主持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两次获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多次。出版专著《陕派电视剧地域文化论》《电影读解与评论》等,主编《新世纪 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电影精品读解》《大话西部电影》《西部电影新论》《电影艺术与欣赏》等。

在《人民日报》《现代传播》等发表百余篇论文及文章。


创作电影剧本《于右任》《羊肉泡馍麻辣烫》《警察的誓言》等。主创电视纪录片《大鲁艺》《大秦商》《陕商寻踪》《大话新西部电影》《风情黄河》《延安记忆》《铭记》等。


10

丁亚平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影视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影视系主任。入选2016年“文化部优秀专家”、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兼任中国传媒大学电影学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全球创意产业课程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


著有《艺术文化学》《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老电影时代》《电影的踪迹(中国电影文化史评)》《影像时代(中国电影简史)》《中国当代电影史》(两卷本)和《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等,共计20余部。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理论评论奖著作一等奖等奖项。先后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3版)影视学科主编。多次担任中国电影金鸡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以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的评委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影视学科评审组召集人、评委。国家电影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 推 荐 阅 读  

倒计时5天 |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来啦!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诚邀您参与

校庆特辑系列丨“影迷”与川影的故事

校庆特辑系列|28岁的川影,我们想对你说......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出品  ——素材来源 |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编辑 | 陈熹责审 | 尹丹
终审 | 余乐
请关注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