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丨“重走长征路,缅怀长征志”实践采风,我们去了这里……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4月3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学院19级、18级记编班和19级播主1班、3班部分同学,在院长赵小蓉,学院传媒教学部主任孙宁丰,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谭麒麟,专业教师岳小锋、王星,辅导员王世杰的带领下,来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开展记编班一年一度的采风实践活动。
本次采风的主题为“感悟党史,资政育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播音主持学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采风实践活动,旨在深入挖掘巴蜀大地上的红色印记,发扬革命精神,切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川影走深走实。
01
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学习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4月2日上午,采风团一行首先来到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一名母亲为了救回自己的两个孩子,与自己的孩子一同葬身在废墟之下;老师为了帮助同学逃出教学楼,用肩膀顶住大门,最后被钢管刺穿身体;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搜救人员、医生护士、志愿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看着地震后留下的残垣断壁,感受着每一处废墟、每一道裂缝,都在讲述着这个地方曾经历的点点滴滴,教学楼台阶上的那块汉白玉雕刻的时钟永远地停留在下午2时28分,历史的印记,刻骨铭心。
漩口中学是阿坝州一所重点中学。原在汶川县漩口镇,因修建紫坪铺水库搬迁至映秀镇。“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映秀镇受损最为严重。万幸的是,漩口中学成为房屋受损比例最轻、集体伤亡人数比例最小的地方,这里也上演了一场自救、互救和援救的奇迹。
作为那场大灾难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漩口中学遗址,现在已成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的标志性建筑,成为那场特大地震的见证者之一,更是广大师生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部鲜活教材。
02
阿坝镰刀坝草原
重走长征路 感悟长征精神
沿着当年的红军长征路线前行,4月3日中午,采风团一行来到阿坝镰刀坝草原。
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途中的川西北草地是红军吃苦最多、因环境恶劣而牺牲最多的地段。镰刀坝草原海拔3280米,这里留下过红军的足迹,甚至很多红军长眠在了这片土地上,这里有抹不去的红色记忆。
如今师生们重走在这条长征路上,仍然感觉艰难,很难想象当年红军在这里经历的艰苦磨难。徒步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帮助、互相支撑,切身感受到了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的长征精神。在当今,在未来,只要有困难在,就有长征精神闪耀其间。
03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追忆红色历史 缅怀革命先烈
4月3日下午三点,采风团到达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元宝山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参观学习。
碑园于1990年建成,从山下到山顶共有600多级台阶,代表着红军长征过程中经历的600多场战役。纪念碑碑座为汉白玉,寓意红军翻雪山的艰难经历;碑身为亚金铜贴面的三角立柱体,象征红军三大主力;碑顶一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一手持花,一手持枪,寓意红军长征的胜利。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攀登六百多级台阶,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大家一路相互搀扶,走走停停,甚至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但革命先辈的精神鼓舞着他们克服困难,最终登顶。望着高耸挺立的红军长征纪念碑、英雄群雕等纪念建筑,同学们心生敬畏。有同学感慨道:“今天,我们行走的是安全的台阶,做好了抗高原反应的充足准备,但当年的红军先辈们什么都没有,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走出了这条长征路。”
三天两夜的采风实践活动中,播音主持学院的同学们还完成了八组现场报道视频和四组专题片的拍摄。
长征永远在路上
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
我们这一代人
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道阻且长但给人力量
让我们向星辰大海挺进
向民族复兴迈步!
■ 推 荐 阅 读
终审 | 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