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3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妈妈,你会不要我吗?

2015-10-03 雷尼尔书店 mtrainierstore

妈妈,你会不要我吗?

这期我们主要谈谈孩子安全感的问题。安全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无论是婴儿,小孩子,少年,大人都存在着对安全感的需求。幼年时期的安全感缺失会对人的一生都带来巨大的影响。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5层次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在生理需求(吃饭,睡觉)等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外,接下来的需求就是安全感的需求。人生安全,健康,依恋,信任等等。安全感是很难建立起来的需要长久的呵护和检验,然后建立的安全感也很容易被摧毁掉。这点对幼儿,对成人都一样。


举个别人的例子来说:

“今天和一位同事吃饭,席间我离开了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那位同事和孩子开玩笑,说:“其实你并不是你爸爸和你妈妈亲生的,你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我回来以后就看见孩子在不停的哭。孩子看见我就扑过来哭哭啼啼的说:“妈妈我不是你亲生的,你会不会不要我了啊,哇哇哇。

我同事却觉得,这孩子这点小事就哭成这样。还配合着一阵阵的讪笑。

我当时就有些不高兴了,就一句话没说,买了单带着孩子走了。

坐出租车回家孩子还是在抽泣,我把结婚证,出生证明之类的都翻出来给孩子看了,好不容易孩子才表示相信。”

其实这种类型的恶作剧,在家庭朋友聚会中经常会发生,简单的几句话真的会摧毁一个孩子多年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小孩子很难接受自己曾经被遗弃过这种事情,以前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可能都是因为我是捡来的,而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一瞬间孩子心中的那座安全的城堡轰然而塌。 他的安全感被一个恶作剧给破坏了!重建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努力!


所以一方面不要和小孩子玩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恶作剧。如果有人跟你孩子开这样的玩笑,要及时说no。或者以如下标准句式回应:“你是爸爸妈妈亲生的,那位叔叔/阿姨可能小时候是被捡来的,所以以为其他人也是捡来的。”


管教带来的伤害

孩子不可能一直都很乖,总有很淘气的时候有的家长就会祭出几大绝招出来:

“再不听话打你了!”

“妈妈不要你了!”

“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把你带走”

这种话句句都是刀光剑影,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恐惧和痛苦,此时,儿童所感觉的恐惧是失去父母之爱的恐惧。表面上孩子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立马变得比较乖了。事实上给孩子内心的安全城堡上狠狠的踹了一脚。什么时候倒塌,以什么形式的倒塌你完全无法预料到。所以千万不要说,再怎么想说,先憋一下,也不能说。


也许有的父母说这又不行那又不行,那该怎么办。其实如何跟孩子说话,是一门学问。最根本的原则就是平等,理解,信任。我们后面会专门搞一个专题讨论如何和孩子说话。这里我比较推荐

《妈妈发火了》适合母子一块看

《正面管教》适合大人从上面说的马斯洛5层需求的模型上去管教孩子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祖父母,寄养家庭),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第一层),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第二层)。当儿童探索外部世界时,依恋会使他有一种安全感。当儿童的依恋对象存在时,儿童通常可以不理会父母同陌生人玩。但当他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如果依恋对象频繁更换,或者没有依恋对象,或者依恋对象缺失的是时候,安全感就会缺乏。

  原因1:缺乏交流和信任

手机是孩子的天敌。


孩子总是有个愿望,是能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总是在一起,有很多的快乐的时光,但是,很多时刻,孩子的这个小小心愿也没办法达成。父母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或者一回家每个人都在玩手机,玩pad,根本没有人愿意理她,孩子的这个愿望就变的遥不可及了,交流往往流于形式,程序化。

  另外一方面,父母有的时候总是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变得失去了信心,不能克服种种的挑战,担心孩子会误入歧途,总是不相信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信任感,没有了安全感。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给孩子快乐的时光。

  原因2:目标太遥远宏大

  如果父母总是过分的操劳孩子的事情,会对孩子造成不成比例的压力,如果父母给孩子定的目标太过遥远,那么孩子就会受到无谓的压力,让他们无法承受,进而孩子就没有了安全感。

有的孩子还没上学,父母就在为孩子将来冲击常春藤大学做准备,孩子没有压力才怪。


  原因3:教育方式有问题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的父母要么过于宽待孩子,要么过于严苛,根本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如何去帮助激励他/她。拿不到A不要回家,拿不到A+不许吃晚饭这种简单粗暴的要求对安全感又致命的杀伤力。

  原因4:父母情绪的影响

如果父母因“个性因素”或婚姻关系冲突,导致情绪不稳定,或者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太多,会直接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乏。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的不良情绪和家庭矛盾时,都有强烈的无助感和恐惧。因此,父母应尽力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以便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平和的家庭情感空间。

  原因5:依恋对象的频繁切换

  孩子在生命的前几年,是否得到母亲稳定而有规律的照顾,决定了他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这种基于对母体的信任所发展出来的安全感,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母亲应尽可能有规律地悉心照料孩子。简单地将孩子交给别人喂养、过早分离,都是一种极其草率的做法。
无论是国内的农村留守儿童还是洋留守,对孩子的长期发展都不是个好事。因为你送回去了相当于你志愿放弃了成为你小孩依恋对象的权利。我明白每家有每家的难处,但是送回去完全让老人带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三思。依恋对象就是孩子最后的安全屏障,港湾,如果频繁的切换,会导致对那个依恋对象的依恋程度都不够深,哪儿都不够安全。


 如何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父母在保护孩子内心的安全感时,可以这样做:

  第一、和谐的家庭气氛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前吵架,和谐家庭,才会有快乐的孩子。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充分的亲情陪伴

  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有点时间多陪陪孩子读读书,做做糕点,玩玩lego,一起做点事情,亲情就在点滴之间。


  第三、了解孩子大概的心理行为特征

孩子在成才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很容易忽略掉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如果处理的不当,打乱了发展规律,纠正就很难。

  第4、容许孩子宣泄情绪

  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比如生病、争宠,或是被隔壁小孩子抢走一颗糖果等,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来寻求一些安慰。不过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此举是不可取的,因为适当的哭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方式,可以及时排除负面情绪,协助建立安全感。


结语:  

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一条道路,是相互适应磨合的过程。父母应该在满足孩子第一层的需求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孩子,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面对以后的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mtrainierstore.com

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