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五大思想原则!这才是内圣外王之道!

2016-08-11 孙海  新民学社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毛泽东最早正确地提出了处理中外关系的总精神、总原则。主要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学创结合、重在创新;矛盾分析、辩证把握;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等。这些思想原则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和深入发掘,以至于在不少人的潜意识中,似乎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奉行的都是“闭关锁国” 的政策。


事实上,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毛泽东最早正确地提出了处理中外关系的总精神、总原则。但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却是一个反映了具体的历史条件与时代任务的卓越创造,它所提供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具有“穿越时空” 的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对外开放的五大思想原则


    1.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通晓中国历史、了解世界现状,他正确地指出:鉴于“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我们不是也不能是闭关主义者,中国早已不能闭关”,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长处,因此,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都要学,而且要永远学下去,以人家的长处来补我们的短处,洋为中用;夜郎自大和盲目排外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反科学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基点,其基本精神就是:任何一个党、一个国家要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都离不开国际的支持和援助,但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本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把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样才能使革命解设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1936年,毛泽东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反复强调了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的问题。他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争取外援的前提和归宿;外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我们应尽力争取之,但决不可过分依赖,更不能拿原则作交易去换取外援。


        1945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会议上,再次强调无论搞革命工作,还是搞经济建设,都必须要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他说:“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关键抉择,为了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又指出:“我们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我们并不孤立,全世界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国家和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我们强调自力更生,我们能够依靠自己组织的力量,打败一切中外反动派。”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批示中再一次极其明确地表达了他所一贯坚持的这一原则立场。这就是:希望有外援,但又不主要依靠外援,外援是第二位的,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打倒向靠大国富国乞讨过日子的奴隶思想,独立自主地干农业干工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当然,也有人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原则提出疑义,认为由于毛泽东过分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其结果就是导致了中国长时期的保守和自闭。这是一种严重误解,缺乏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是站不住脚的。我们说,毛泽东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但决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闭关锁国”论者。


       从毛泽东有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论述中,我们找不到他任何“闭关锁国”的印迹。相反,毛泽东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从来也没有否认或忽视过实行对外开放争取国际支持援助的重要作用,他甚至还批驳了“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错误言论。


        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这不是说我们可以不需要国际援助;不,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那种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这是错误的想法。他还说: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总之,在毛泽东看来,我们的对外开放只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而如果离开了这个“立脚点”,对外开放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2.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思想原则


    在对外交往中坚定不移地维护包括国家主权和安全在内的国家利益,这是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者列宁开始就已经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毛泽东继承并发展了列宁的这一基本思想,一方面,坚决主张同一切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交往,但另一方面则必须“站在我们的民族立场”来考虑问题。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抗日的外交政策必须是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英国军舰“紫石英” 号事件发表声明:中国的领土主权,中国人民必须保卫,绝对不允许外国政府来侵犯。此后,毛泽东更是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作为对外交往中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原则。


       他严正指出:我们寻求友好关系,但我们首先是中国人,我们不听从任何人的指挥,“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周恩来则进一步阐发了毛泽东的这一坚定立场:我们对外交往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中国的内政;外援如果有利于中国,当然要但不能依赖。


    毛泽东一方面认为,没有独立地位和损害国家利益的对外开放只能是殖民地式的被迫的对外开放;但另一方面“站在我们的民族立场”上,我们又“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他指出:为了建设,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外国资本,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方面。但是,早先租界林立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谁想在中国做生意,谁就不应该忘记,只有在双方、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感到满意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实践已经证明,毛泽东在极为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始终高度警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们说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也正是基于这种历史关系所作出的一种基本判断。而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优势来发展中国的经济则成为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与实践的鲜明特征。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学创结合、重在创新”的思想原则


    “学创结合、重在创新” 这一思想原则,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强调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吸收外国的先进文明成果,发展、创新并逐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落脚点则在于中国必须走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道路。


首先,必须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因为我们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有先进经验可以学习,有最新科学技术成果可以利用,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眼界,所以我们前进的步伐可以加快。


其次,必须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因为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目的是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而那种只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外国,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是没有出路的。


因此,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还对具体把握“学创结合、重在创新” 这一思想原则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一是阐明了“仿制” 与“独创” 的辩证关系。仿制的目的是为了独创,但必须在仿制中把技术吃透,才能够独创。二是指明了摆脱仿制走向独创的具体路径。加强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从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和科学新生长点上加以突破。三是强调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把外国的先进科技融化在民族科技里面。


    此外,毛泽东在阐发“学创结合、重在创新”这一思想原则时,又特别强调了“批判继承”和“不能丧失民族自信心” 的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过去我们一些人不清楚,人家的短处也去学。我们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样道理才能讲通,也才不会丧失民族自信心。


    总之,在毛泽东看来,学习必须与创新相结合,直到形成中国自己的学派;而创新是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是结论。


    4.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矛盾分析、辩证把握”的思想原则


    在毛泽东看来,矛盾的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他曾明确指出: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因此,只有学会矛盾分析的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现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


    事实上,毛泽东也不愧是一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大师,他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驾驭全局,把握历史机遇,调整战略策略方针,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掌握有利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格局和趋向。而从毛泽东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实践看,“矛盾分析、辩证把握”这一思想原则,其核心和灵魂就是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矛盾分析及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


仅以新中国对外关系为例。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格局已经形成。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作出了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的“一边倒” 的战略决策;20世纪60年代末期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根据当时中苏关系破裂而中美关系仍然处于敌对的状况,提出了“两个拳头打人” 以及“一条线”、“一大片”的地缘战略思想;此后,毛泽东又根据发展变化了的国际形势,明确提出了“三个世界” 的理论。


所有这些,都是毛泽东根据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注意分析世界各种力量之间矛盾关系的演变,并以此调整战略策略,为新中国提供了在国际舞台上生动活泼地施展身手的可能性,也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对外开放“矛盾分析、辩证把握”的成功实践证明,任何敌对势力,不论多么强大和有力量,都不会是铁板一块,总有矛盾可以利用;任何中间势力不论多么动摇,都可以也应当努力争取;而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政党,不论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依靠并壮大进步力量,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者。尽量缩小自己的对立面。


因此,正确理解毛泽东的矛盾辩证法思想,是把握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一把钥匙。正如美国学者弗朗西斯苏所指出:“‘矛盾’不仅仅是毛泽东的辩证法理论的关键之点,而且也是他的整个哲学的核心,而哲学又是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乃至他的政治和革命活动的基础。”


    5.对外开放必须坚持“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思想原则


    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为此,列宁要求我们必须运用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经济、政治等社会问题。可见,只要存在阶级斗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是研究一切重大问题不可或缺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 也是毛泽东一生革命生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表现在对外关系上,就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坚决反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的“和平演变” 战略。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共产主义国家第三代、第四代人的身上。此后,美国提出要推行一种“用和平手段取得胜利的高尚战略”,来促使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变化”。这即是所谓的“和平演变”战略。毛泽东最早觉察到这种图谋,号召全党提高警惕并同这种危险作坚决斗争。


他指出:全党同志尤其是党的干部必须提高抵御“和平演变”的自觉性,努力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颜色,必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便使帝国主义者把复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于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图谋归于破产。为此,毛泽东提出要研究杜勒斯,要研究“和平演变” 战略,要把反“和平演变”提到议事日程。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在对外交往中不能全盘西化的思想。他说: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但中国的特点要保存。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


二、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方法论意义


    对外开放既是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这一问题,可以从多领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但都不能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思想理论遗产,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毛泽东在处理对外开放问题时所提出的正确的思想原则及其精神实质。


    第一,既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又独立自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众所周知,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这也就是毛泽东曾深刻阐发的“中国不能离开世界” 的思想。


因此,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的世界需要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但是,“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所以我们的对外开放只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原则,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既高度珍惜并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又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使两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这样的“统一”和“结合”,可以使我们同时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趋利避害的平等竞争中达致平等、普惠和共赢。


    第二,既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又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根本利益。


    当今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这在给我国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我国的主权和安全问题变得愈益突出。


主要因为: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经济全球化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而且不可避免地显露出资本主义经济霸权的特征,这就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正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如何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安全问题。因此,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始终注意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思想原则,并从这一思想原则中汲取智慧、经验和力量,避害趋利,为逐步形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供方法论指导。


一是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二是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要有坚决的态度,国家利益从来就与“维护” 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三是维护国家利益必须要有灵活的策略。总之,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来自国际领域的各种风险,积极采取防范和应对措施,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维护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


    第三,既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又必须努力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学习与创新相结合是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相统一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一些发达国家依靠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正投入巨资,力图发展本国的所谓“新经济”。同时,围绕资源、市场、技术和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等优势制造矛盾、增加压力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这样,我们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赶上去的难度也将进一步加大。因此,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必须坚持“学创结合、重在创新”的思想原则,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以不断提高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并努力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国进一步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


    第四,既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又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风险挑战。


    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得中国成为当今和未来世界关注的重要焦点,也向我们提出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当今中国“开放”的压力也正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形成“开放” 倒逼“改革” 的局势。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对外开放中“矛盾分析、辩证把握”的思想原则,深刻认识和充分理解国内国际因素的相互影响,切实把握和妥善运用国内国际条件的相互转化,周密考虑国内政策的国际效果,敏锐应对国际事件的国内反应,善于在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善于在国内事业的不断发展中优化外部环境,善于从各种矛盾现象中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如,积极运筹大国关系;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大力拓展并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等等。


    第五,既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又坚决反对不分国别、不要原则的“全面开放”的错误思潮。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发展,国际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国内则出现了要求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不分国别、不要原则的“全面开放”的错误思潮。


对此,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对外开放中“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 的思想原则,既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又坚决反对不分国别、不要原则的“全面齐放” 的错误思潮,从而为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提供思想智力支持。


总之,只要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我们就不能丢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观点与方法。这种观点与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与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环球视野》 2010年7月5日第300期

摘自2009年第6期《毛泽东思想研究》


免责声明

本号欢迎投稿,尊重原创,转载时尽量标注作者名并注明来源,一些文章来自网络,编辑时有删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本号正式推出兄弟号——新民智库(xinminzhiku),以发布学者原创文章为主,并以此召志同道合的思想同道,以集体之力开启智慧文明时代!


欢迎各方同道投稿,欢迎广大同志荐稿!


投稿邮箱:2909098737@qq.com,联系微信:x89328012



新民学社

改造中国与世界


新民智库

传播思想和智慧




《智本论》揭示:互联网时代,共产主义已经来临!


这种共产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产,是精神的共产主义!








《智本论》简介


宗旨

让精神变成物质,

用脑袋鼓起口袋;

把点子变成金子,

使才子成为财主!


内容

资本,是钱财,是口袋,是物质财富;智本,是才华,是脑袋,是精神财富。


《资本论》解释了资本增值的规律——即钱是如何生钱的,结论是资本剥削了劳动,所以,无产阶级要革命。


《智本论》论证了劳动如何摆脱资本的剥削和奴役而实现翻身解放,就是升级为脑力劳动,通过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而转变为智本,最后反过来驾驭资本,即实现才华变钱财。


《资本论》揭示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而《智本论》则掀开了智慧文明时代精神生产方式的普遍规律——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是共有共享的生产资料,人脑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劳动器官,只要创造出知识产权(智),再通过传播打造出品牌价值(名),就可以让才华变成钱财。


《智本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一伟大生产力的出现,全人类正在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过渡、从工业文明向智慧文明跨越!


而智慧文明,正是精神的共产主义,这种共产是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智本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