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惨败的蒋介石总结了中共胜利的真正原因,竟没有一条是军事的

2016-08-27 金一南 新民学社





7月31号国防大学金一南少将在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建军建党专题讲座会上作了《苦难辉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胜利》主题演讲,引起了听友们的热烈反响。


演讲分上、中、下三篇,今日放送下篇《那些与历史失缘与结缘者》,让我们再听金一南少将讲述历史规律,分享共产党经历的苦难和走向辉煌的坚持要点——韧劲和以斗争赢得胜利、为人民谋福。


整理 | 李念、陆诗怡、黄梦菲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文汇讲堂”(ID:wenhuijiangtang)

1

那些与历史失缘和结缘者





张申府:为了3000大洋诋毁共产党




有些人极度现实地抛弃梦想,现实到葬送了自己。张申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中共建党“南陈北李”,陈独秀、李大钊之后如果有第三个重要领导人的话就是张申府。张申府,北大教授、北大图书馆馆长助理,李大钊的左膀右臂,与李大钊共同组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无暇管理时,主要负责人便是张申府,发展夫人刘清扬成为中共第一位女党员,又介绍周恩来、朱德入党。历史地位是何等重要。论起资格来,张申府资历甚老,在游湖时,他在船头坐着,周恩来却是在下方划桨的,当时的地位可见一斑。国共组建黄埔军校,张申府作为中共代表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
与毛周朱都曾有深度接触

张申府与毛周朱都有渊源。
 他是个河北人,就因为嫌弃广州天气太热,便辞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但是他的位置代表中共合作结晶,必须从中共找到继任者,这个人就是周恩来。而当时周恩来正在法国勤工俭学,非常贫穷,买不起船票回国。时任黄埔军校党代表的廖仲恺特支了一笔经费,由张申府寄往法国,才让周恩来成功到任,从此开始了周恩来轰轰烈烈的一生。
他是朱德在柏林入党的介绍人。 

张申府与毛泽东也发生过深度关系,毛泽东当时只是北大图书馆的工友也就是临时工。作为工友要填写图书卡片,毛泽东的字龙飞凤舞,张申府将他训斥一番,要求重新填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民主党派呈交了一份要委任工作的人员名单,里面就有张申府,当时张申府已脱党加入了民主党派。毛泽东看后笑道:”张老板当年是我的上级,那脸色很不好看呢。”就因为这一番话,张申府工作未能落实,最后周恩来安排他去北京图书馆工作。

 张申府的人生始于图书馆,又终于图书馆,命运就是如此讽刺。但是他介绍的周恩来、朱德,他批评的毛泽东却让中国天翻地覆。

张申府(下排左起第一)与朱德(下排右起第一)等共产党人在柏林合影
为3000大洋稿费骂共产党导致众叛亲离
张申府有最好的历史际遇全部出于现实考虑放弃了。更无奈的是,张申府向来“责己宽,责人严”。解放后,张申府常讲:“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我属下工作,解放后他到处说“张老板脸色很难看”,他忘不了有一次我要他重新填写一叠图书卡片。”张申府实在是小心眼,实际上,毛泽东真的没有到处说,只是开玩笑式地说了一次。张申府却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张申府还是中国政治舞台两个党的发起人:一是共产党,二是民盟。1925年,因党的发展前景不理想,脱党了。1938年发起成立民盟。1948年被民盟开除。为什么呢?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转入战略进攻阶段,胜局已定。张申府在这时写文章《呼吁和平》,支持蒋介石“戡乱政策”,骂解放军是“匪”,而此时蒋介石都不称解放军为“匪”了。


被民盟开除盟籍,《人民日报》发文“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张申府夫人中共第一位女共产党员刘清扬在《人民日报》刊登离婚启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并宣布与张申府一刀两断。时人惊呼:“申府糊涂啊!”张申府回道:“我那篇文章得了3000块大洋的稿费,我当时真的很需要这3000块钱。”真是令人又惊又怒。

 1980年代全国政协会议,小女孩将这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推出来,别人告诉小女孩:“这个人是周恩来和朱德的入党介绍人。”小女孩吓了一跳:“这个老人怎么这么厉害。”对,他曾经就是如此厉害,所有的机会都在他手里,都溜走了。他一生极为现实,精明算计,但最后却是众叛亲离,为世人淡忘,为历史的洪流淹没。

1922年,左起为赵光宸、周恩来、刘清扬和张申府,于德国柏林万赛湖游船上合影


2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上淘汰率最高的党派





张申府是被淘汰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所遭受的是世界党派前所未有的残酷境遇,党内的领导人,像被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地被敌人消灭。周恩来曾感慨:“敌人可以在三五分钟内消灭我们的领袖,我们却无法在三五年内将他们造就出来。”全世界哪一个政党遭受过中共这般地火似的考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共产党人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李大钊、罗亦农、赵世炎、陈延年、李启汉、肖楚女、邓培、向警予、熊雄、夏明翰、陈乔年、张太雷等多名领导人相继遇害。严酷的白色恐怖中,组织被打散,党员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彷徨者动摇者纷纷脱党,有的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反共启示,并指认捉拿搜捕自己的同志。 

中国革命的胜利,党的领袖都是无数牺牲中幸存者。他们的意志是由严酷的环境造就的。这种严酷的环境是无与伦比的,苏俄也不能与我们相比。列宁被捕流放2次,托洛茨基被捕流放2次,布哈林被捕流放3次,加米涅夫被判处终生流放,斯大林被捕流放7次。


中共一次就有去无回,含恨牺牲了。蒋介石的政治术语中根本没有流放这个词,他的用词都是“见电立决”、“斩立决”、“立决”。在我看来,苏俄沙皇尼古拉二世若是有蒋介石这等手段,十月革命能否发生还未可知啊。领袖集团全部捕灭。


 正是中国革命的残酷性,大浪淘沙一般,淘汰率极高。当时背叛者比比皆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上海中央局负责人李竹声、盛忠亮被捕叛变、中共军区参谋长龚楚叛变、闽赣分区司令员宋清泉叛变、红十六军军长孔荷宠叛变、赣粤分区参谋长向湘林叛变、湘赣省委书记陈洪时叛变、闽赣分区政治部主任彭祐叛变,闽浙赣省委书记曾洪易叛变、红十军副军长倪宝树叛变、闽北分区司令员李德胜叛变、瑞金游击司令部政委杨世珠叛变。 

今天的反腐从政治局常委到国务委员又到军委副主席,许多人都有问题,在我看来,共产党一直在进行淘汰,今天的反腐就如同当年那样。这里举两个大叛徒。

3

龚楚:先背叛共产党后再背叛国民党




龚楚是什么人物?中共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三位领导者之一,与澎湃、毛泽东相提并论。1928年初,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辗转粤北,遇见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就是龚楚,由龚楚带领上了井冈山。


1928年6月,湖南省委致信红四军军委:“前委书记由毛泽东担任,常务委员会由三人组织:泽东、朱德、龚楚”。后来一段时期,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给红四军前委的信都称之为“朱、毛、龚”。多么老的资格,但他叛变了。

 

陈毅说:“革命太艰苦了,你坚持不下去,你可以走,但别出卖同志。不要让同志的鲜血染红你的顶戴花翎。”但龚楚叛变,紧接着就想诱捕项英、陈毅。


设了一个假伏击,伏击国民党军队,报纸上立刻刊登“龚楚游击队获得胜利”,项英当时作为南方南方区的领导人非常高兴,当时游击队到处被国民党围剿没有胜利,但龚楚胜利了,龚楚随后来信:要面见项英,接受项英的领导,项英大喜过望,马上安排会见。


陈毅警惕性高,觉得事出反常必有妖,项英听从陈毅的建议按兵不动。过了一阵,龚楚怀疑自己已经露了马脚,于是先下手为强,围歼北山游击队。

 

1935年龚楚背叛了共产党,1949年龚楚又背叛了国民党。1949年,第四解放军解放两广,龚楚作为国民党中将被迫起义,向当年他作为朱毛龚红军高级领导者时手下的连长后成为营长的林彪投降,龚楚还想见见林彪。


但是根本见不到,林彪手下的师长就将他处理了,龚楚跑到了香港,又前往南美最后在香港定居。写了一本书《我与红军》,在书中标榜自己的“老资格”,依附当年被他背叛如今胜利的共产党。但是,他也很清楚,中共最不容忍叛徒,他回不来。


 直到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法令,免除对国民军人的刑事追究。1990年9月,年过九旬的龚楚回到广东乐昌县长来镇。乐昌县县委县政府对龚楚热烈欢迎,希望龚楚支援家乡建设,招商引资。龚楚写了三封信,分别给邓小平、国家主席杨尚昆、国家副主席王震,向当年的那些同事、今天新中国的重要领导人表示敬意和问候。


邓小平当年在龚楚做红七军军长时担任红七军政委,两人关系亲密,龚楚单独给邓小平发了电报,报告他已从香港返回故乡。他希望小平同志见他一面,扬子晚报报道小平挂了一个长途挂到长来镇,龚楚听着电话里小平同志的声音,老泪纵横。1995年7月,龚楚在家乡长来镇去世。

 龚楚的一生,也的确跌宕起伏。先背叛共产党,再背叛国民党,这一生就是背叛与再背叛的一生。也注定留个“第一叛将”的骂名。

4

张国焘:极具领袖气质却落得特务下场




曾经的党内领袖:与毛泽东等同甚至更优


为龚楚的《我与红军》作序的就是张国焘。张国焘曾经和毛泽东一样都是中共极具领袖气质的人物。张国焘与毛泽东有很多相似点。 首先,两人都是青年知识分子,其次,两个人都完成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的结合,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取得了农民出身将领的中心拥护,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也取得了农民出身将领的中心拥护,也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1937年,延安批判张国焘,以许世友为首的20多人坚决要回鄂豫皖,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有众多拥护的人。 第三,两个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都卓有成效地领导了两块最大的苏区。毛泽东领导中央苏区,高峰时期达10万人。张国焘领导鄂豫皖苏区高峰时期也达到10万人。红军最大的力量就是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 

第四点,按照共产国际的眼光,两人脑后都有反骨,都不是一味按照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苏联式的革命道路走,两个人都要走自己的道路,且各有一套。从党内资格张国焘远远优于毛泽东,他是中共一大的执行主席,而毛泽东只是书记员。


更早一点看,在北大时,张国焘是学生会主席,而毛泽东只是名工友。张国焘对于毛泽东根本没有印象。张国焘在中共一大之后一直是中共的核心委员——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则要到1927年八七会议才被增补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从年龄上看,张国焘比毛泽东要年轻5岁,与周恩来同岁。

 总之,张国焘具有所有领导人的气质和优势,甚至比毛泽东优势还大。
1938年执意叛逃共产党,最终病死多伦多


1938年,张国焘叛逃。中共的淘汰与筛选从领袖级别就开始,极其严酷。周恩来带着李克农追,一路从延安追到西安,西安追到武汉,把张国焘逼到武汉办事处,苦口婆心劝张国焘:“第一,回延安;第二,可以不回延安,呆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一切保留。”


当时张国焘是陕甘宁边区苏维埃主席,主席叛逃成何体统。张国焘回答:“你周恩来不是把李克农带来了,你在办事处打死我,你不打死我,出门我就走。”由于张国焘是中共重要的领导人不能随意处决,无奈只能由他离开。周恩来又说:“你走可以,党开除你。”张国焘喊:“开除就开除!开除我也要走。”他叛逃的时候距离中共胜利还有11年。到了1947年,张国焘当时是军统中将,原来在戴笠手下做了特务。


1947年至1948年,张国焘见大事不妙,中共即将获得全面胜利,立刻急于撇清与国民党的关系,成立第三党,他预想中共还需7、8年才能胜利,想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调和,慢慢改变立场,但是兵败如山倒,1949年中共获得全面胜利。张国焘跑到香港,1976年病死于加拿大多伦多养老院。

 我在《苦难辉煌》中这样写道:最后的神志中,他是否记得44年前,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汇合,他骑一匹白色骏马,在十余骑警卫簇拥下飞驰两河口,毛泽东率领政治局全体委员走出三里路,立于蒙蒙细雨中恭候的情景?

5

徐海东:未曾见过毛泽东却愿意服从领导




一张《大公报》让红军确定了去陕北建根据地


中央因为在俄界会议上对形势作出了非常严重的估计,甚至到了要去与苏联接壤地求生存的地步,直到榜罗镇会议,才总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最终确定了到陕北建立陕北根据地。


1934年9月,红军打下榜罗镇,当时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指导员曹德连,在邮局找到了一张《大公报》,上面登载着阎锡山的讲话:“全陕北二十三县几无一县不赤化。现在共党力量已有不用武力即能扩大区域威势。”报纸还进一步披露: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控制了大块陕北苏区根据地,徐海东的红二十五军已北出终南山口,威逼西安。


可以说阎锡山为共产党做了一回好的情报员。毛泽东、张闻天、博古读到后,十分兴奋。没想到在陕北还有红军根据地。而且陕北不但有红军、有游击队,而且发展迅速,颇似1931年的江西苏区。毛泽东在俄界会议作出的被敌人打散的最坏设想不但可以避免,而且中国革命有望依托这块新的根据地获得更大发展。

 

毛泽东发现那张报纸的时候可以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红军到了陕北之后,又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了。发现红二十五军实际上已经把陕北完全掌控了。红二十五军是从鄂豫皖苏区直接打到陕北的部队。


从战斗序列上来说,红二十五军是四方面军的部队,也就是在张国焘领导之下的部队。红二十五军的主要指挥者是徐海东。徐海东与毛泽东从未谋面;却是四方面军的一员战将,而且是张国焘的老部下。


徐海东能不能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张国焘当时已经另立中央了,徐海东到底是听中央的还是听张国焘的?

正是这张《大公报》使长征红军知道了陕北根据地

六千大洋自留一千,其余送给中共并接受领导


毛泽东心里打鼓了。如果徐海东听张国焘的,中央红军将再陷绝境,只能再去苏联边界。当时毛泽东内心确实没有把握,他试探性地给徐海东写了一封信,向红二十五军借一千大洋。当然,一方面是中央红军确实需要帮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试探。 徐海东接到毛泽东的信后,没有考虑,立即把供给部部长找来,问他,我们还有多少钱。供给部部长说,我们大概还有五千多,将近六千大洋。徐海东说,那我们自留一千,另外五千大洋,不是借,而是给中央红军。同时复信说,红二十五军完全服从中央红军的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拿到五千大洋和徐海东的信后,一块石头落了地。 所以后来,毛泽东同志反复说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一生征战,九次负伤,其中六次重伤,但是他对于革命的最大贡献,是在关键时刻服从党的领导,坚决坚持党指挥枪,服从中央指挥,从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徐海东因为伤病无法再指挥作战了,整个解放战争时期,都是在大连养伤度过的。1955年授衔的时候,徐海东说不评衔都可以。毛泽东却直接指示,徐海东不但要评大将,而且大将里面要排第二。第一是粟裕,战功卓著;第二就是徐海东,于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这是我们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难曲折的一段。我们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胜利,不仅仅是因为有正确的主义,正确的路线,正确的方针和纲领,我们还有一大批像徐海东这样忠于主义、忠于信仰的战将。


6

陈赓:救了蒋介石却主动逃离国民党





徐海东与毛泽东从未谋面,而陈赓与蒋介石有那么深的交情,也坚决不听蒋介石的指挥。这样一批人的存在,与我们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一样,对中国革命至关重要。
战败中背了蒋介石走了三里多路
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的。当时有“黄埔三杰”之说,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陈赓在黄埔毕业后一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因为陈赓在东征作战中战绩卓著,担任连长的时候就攻无不克。当时蒋介石把陈赓这个连调为总司令部的警卫连,陈赓担任连长。 1925年10月第二次东征期间,有一次第三师和广东军阀林虎的队伍相遇,在华阳附近被围,情况危急。蒋介石命连长陈赓去传令:不许撤退。几个月前蒋介石与廖仲恺曾共同签署连坐法令,规定“如一班同退,只杀班长。一排同退,只杀排长……一师同退,只杀师长”。
但第三师在敌人压迫下已处于全线动摇之中,兵败如山倒之时,蒋还站在那里大声叫喊,陈赓见状上去背起蒋就跑,背了三里多路,一直跑至河边上船摆渡过了河,方才脱险。蒋后来感慨道:“幸仗总理在天之灵,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话虽这么说,却也知道是陈赓实实在在救了他一命。
弃蒋而去,因其作战时还看股票
仗着这一层关系,如果陈赓待在国民党里,那是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什么好事都少不了他。但陈赓就是不愿意跟着蒋介石干。
因为他从内心看不起蒋。2005年一位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回到大陆,和陈赓的家里人说,我的老班长当年就看不起蒋,其实没什么大事,就嫌蒋介石在作战指挥间隙打开收音机听上海的股市,认为蒋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 陈赓离蒋而去时编了一个什么理由?就像我们惯常的理由一样,老母病重,需要照顾。蒋微微一笑,批准了陈赓离开。实际上蒋也知道陈赓要离开了,要走了,但是蒋没拦陈赓,知道拦也拦不住,陈赓就这样走了,先去苏联学习,再到时上海跟着周恩来的红队干。 1931年陈赓在鄂豫皖苏区作战,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身负重伤,鄂豫皖苏区没有办法治好他的伤,只好把他秘密转移到上海,正好赶上了顾顺章叛变。陈赓伤快好了在戏院看戏时,顾顺章把陈赓给指认了,蒋介石一听说把陈赓抓了,大喜过望,下令立即送到南京,一是要给陈赓好好治伤,另外想把他劝过来,不要跟着共产党干了。

陈赓(左)和蒋介石旧照
在上海被捕,蒋介石默许其安全逃离
一天,蒋身边的人兴奋地跟陈赓说,校长要来看你。陈赓坚持不见。来人说,委员长已经走到门口了,你不见也得见。蒋介石进来后,陈赓在病房里抓起一张报纸挡住脸。
蒋介石见陈赓有意挡住脸不想见他,便走到陈赓的右面,陈赓把报纸移到右边,蒋介石又走到陈赓的左边,陈赓又转过来把报纸移到左边。蒋明白了,陈赓不想见他。蒋只有离开,到了病房的走廊尽头大喊,怎么就这样了呢,怎么就这样了呢!随后跟身边人说了一句,好好给他治伤。 我们今天看这段历史,最权威的《中国军事大百科——陈赓大将传》里有这么一句,“陈赓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最终从上海脱逃”。但我认为,这不够实事求是。今天,我们比较公正地审视那段历史,可以看见,是蒋介石放了陈赓一马。蒋介石一辈子杀共产党人无数,且唯独放了陈赓。
为什么?因为蒋介石也是极富历史感的人,他知道,杀了陈赓,历史无法交代。所以他采取了中国历史上最常见的办法——你救我一命,我偿你一命。  我们从这些历史来看,比较起徐海东与毛泽东的素未谋面,坚决服从,陈赓和蒋介石则相互熟悉,陈对蒋有救命之恩,可是陈赓因心中之共产主义信仰仍弃蒋而去。
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就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有志之士。这批人,他们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苦、不怕死,只为主义、只为信仰便可用一生去奋斗。


7

中国共产党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有更好生活





共产党人胜利的资格,是率先奋斗、率先牺牲。他凭什么胜利?
蒋介石总结共产党胜利的七条+一条优点
蒋介石1949年检讨大陆失败,全是政治原因,没有一条是军事原因。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在这一刻终于成熟了,终于知道了自己失败的原因。他将共产党的优点概括为七:一、组织严密;二、纪律严厉;三、精神紧张;四、手段彻底;五、军政公开;六、办事调查;七、主义第一。
七条之后,蒋介石又补写,“干部不准有私产”,并把它作为中共最重要的优点。这是我们的对手对他为什么失败,我们为什么胜利的总结。 我们今天的反腐,有人把它当做是政治斗争或者是集团斗争,这太小看十八大中央了。我们要恢复共产党本来具有的力量,当官就不能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蒋介石的自我检讨
“我们的最高原则是胜利”,带来全新的激情和尊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不是稳定压倒一切,甚至不是和谐,是胜利!是周恩来当年和博古讲的那句话,“我们的最高原则是胜利”!共产党的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2050年实现全面复兴,都是胜利指标。
在党的内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风气是党内斗争;在国外,东海海空识别区的划设,南海建设人工岛礁,也是斗争。现在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人的地区大国,我们必须得这样。不要忘了,共产党胜利的来源是斗争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给中华民族的肌体注入了全新的激情、全新的尊严和全新的血性。我们今天绝不仅仅是凭着“孔孟之道”畅行世界,仅仅有着“孔子学院”,而是中国共产党带给中国人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精神依托。 中国共产党全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就在于中华民族的百年救亡中中国共产党的担当。1849年到1949年,这前一百年,所有先进的中国人,从林则徐的虎门禁烟,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到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自强,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维新,到孙中山的辛亥革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有人都是为了三个字,“救中国”,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救亡的命题不是共产党发起的,但是是共产党终结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宣布了救亡命题的终结和下一个问题的开始——1949到2050年,发展中国。前一百年救亡,后一百年复兴;前一百年历尽坎坷,后一百年依然如是。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层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担当。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无论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北京中南海新华门的横匾上永远不变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所有理论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十八大结束之后,习近平同志代表七个常委所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韧性来源。这是在任何情况下,你能保持你的追求,保持你的战斗力的最根本来源!


附文:


金一南:为什么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三人组合,近乎完美?




整理 | 陆诗怡、黄梦菲、李念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文汇讲堂”(ID:wenhuijiangtang)

1

毛泽东:唯一解决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何存在”的人



 

边缘性的力量,从中国政治舞台的边缘走到东方政治舞台的中心,靠的是领袖人物的历史自觉,其中毛泽东居功至伟。全部共产党人的贡献没有一个能超过他。

毛泽东


虽然现在非议他的比比皆是,从大学课堂上再到网络、微信上。但是我认为,毛泽东这个名字,永远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紧密联系在一起,除非你解散这个政党,打败这支军队,颠覆这个国家,否则你抹不掉这个名字。

毛泽东是什么人?是共产国际指定的领导人?不是。是上一任领导人指定他接班的吗?也不是。


他长期处于中国共产党的边缘,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经历了多少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苏俄革命的基本道路指导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撞得鼻青脸肿,磕得头破血流。


1935年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对胜利的选择。


14年的斗争实践证明,只有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不是唯二的,不是还有一条道路也能胜利。全试过了,没有!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解决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的人。
陈独秀的坚持:被捕释放后被迫接受了共产国际


中国革命,我们最初毫无疑问是要走俄国人的路。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的主张就是,要走俄国人的路。但是我们从第一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就拒绝走俄国人的路。陈独秀是第一个敢于对共产国际说“不”的人。 当年中国建党,对于到底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还是和共产国际平起平坐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分歧。陈独秀说,“我们党尚在幼年,一切工作也都未正式展开。我认为没有必要戴上共产国际这个大帽子。中国革命运动有中国的情况,这些怕是共产国际和外人难以了解的,假如不了解,如何谈领导和指挥呢?” 

陈独秀讲得非常对,但是一个大问题是,中共建党没有经费。当年在上海建党,要派包惠僧到广州通知陈独秀当选了书记,要到上海就任,5块钱的船费,却无力支付。最后还是陈独秀自己掏钱到上海就任。


陈独秀到了上海发现张国焘向马林提交了一份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报告,即每月约需一千余元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因为搞工人运动要发传单搞工人运动,需要资金。张国焘没有狮子大张口。他提出的经费预算十分小心,也十分谨慎。但陈独秀一回上海立即批评张国焘。


他说,这么做等于雇佣革命,中国革命一切要我们自己负责,所有党员都应该无报酬地为党服务,这是我们要坚持的立场。他带头号召大家捐献自己的工资。要不要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并接受其经费受其领导,这是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也是中共中央出现的第一次争吵。

 但经费问题毕竟是极其现实的问题,很快,连火气很大的陈独秀也无法“无报酬地为党服务”了。他开始以革命为职业,便失去了固定职业和固定收入,经济上很不宽裕。起初商务印书馆听说他回到上海,聘请他担任馆外名誉编辑,月薪三百元,他马上接受;但这一固定收入持继之间很短。他大部分时间已经埋头于党务,已经没有时间再为商务印书馆写稿编稿了。

窘迫的陈独秀开始经常出入亚东图书馆。亚东图书馆的职员都是安徽人,与陈有同乡之谊。它出版的《独秀文存》有他一部分版费。于是他没钱了就来亚东,但又从不开口主动要钱。


好在老板汪孟邹心中有数,每当他坐的时间长了,便要问一句:“拿一点钱吧?”陈独秀便点点头,拿一点钱,再坐一会,就走了。共产党的总书记就这样维持共产党的运作。即便如此,陈独秀也不肯松口同意接受共产国际的援助。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出现转机是因为他的被捕。 1921年10月4日下午,陈独秀正在家中与杨明斋、包惠僧、柯庆施等5人印刷小报,被法租界当局逮捕,陈独秀原来估计这回自己要坐上七、八年牢了。但10月26日,法庭宣判陈独秀无罪释放,罚100元了事。张国焘迎接了他,告诉他原委。 

出狱后才知道马林为了营救他们几人,请了法国律师,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多力,打通了会审公堂的各个关节,方才顺利结案。按照李达的说法:马林和中国共产党共了一次患难。


这次遭遇对陈独秀印象极深。他通过切身经历才真正感悟到:不光是开展活动、发展组织需要钱,就是从监狱里和敌人枪口下营救自己同志的性命,也离不开一定数量的经费。


这些现实问题,的确不是凭书生空口的豪言壮语能够解决的。陈独秀本人极重感情,一番波折,无形中增进了对马林的感情和理解。李达回忆说“他们和谐地会谈了两次,一切问题都得到适当的解决”,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见面就吵架。

 建立一个党,巩固一个党,发展一个党,需要理想,需要主义,也还需要经费。富于理想的中国共产党人,争论了很长时间才承认了这个现实。之后陈独秀同意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也同意了接受共产国际的经费。但是陈独秀绕个弯,让张国焘的劳动组合书记部直接接受资助。 

拿了人家的钱,就要跟着人家走。大革命期间,陈独秀多次提出警告,国共合作不能再搞了,非常危险。但苏俄、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却非常坚持。


最后大革命失败,谁负责?斯大林负责?共产国际负责?不可能,陈独秀你负责!犯了严重的右倾化错误!陈独秀1928年离开了党,讲了一句话,“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找一条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道路”,这是非常深刻的教训。


李立三:试图号令莫斯科配合中国革命,自己下台革命受损 


中国共产党追求自己的独立自主,毛泽东不是第一个,陈独秀是第一个,没有走成。 李立三是第二个。李立三是第一个敢于以中国革命号令莫斯科的人。1930年蒋冯阎大战,李立三认为国民党的统治正在崩溃,中国革命必将发展为全世界最后的阶级决战;于是要求“苏联应放弃五年计划必须积极准备战争”;“蒙古在中国暴动胜利时,应在政治上立即发表宣言,与中国苏维埃政权联合,承认蒙古是中国苏维埃联邦之一,紧接着大批出兵中国北方”;“西伯利亚十万中国工人迅速武装起来,加紧政治教育,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作战,从蒙古出来,援助中国,向敌人进攻。”在这一暴动蓝图中,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共产国际只是执行这一计划的配角。 李立三犯了大忌。 

共产国际和联共指导中国革命,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来是以“世界革命的中心”苏联的利益为核心,在中国寻找到能够与苏联结盟的力量以分散帝国主义压力,保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安全。


1920年4月维经斯基来华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政治局给他指示的第一条,即“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要采取一切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其次才是支持中国革命。


即使是给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提供巨大帮助,推动了北伐革命的有力发展,同样也是出自苏联国家利益的需求。现在突然间跳出个李立三,要求苏联置自身安全于不顾全力配合中国革命,真是令共产国际和联共惊讶得目瞪口呆了。

 

国际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根本的手段进行了干预:停发中共中央的活动经费。这是中共自建党以来所受到的最严厉制裁。李立三黯然下台,做了三年检讨,错误背了30多年。


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凭历史自觉走出独立自主之路


毛泽东:“打土豪分田地”,凭历史自觉走出独立自主之路



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可贵。 

前面陈独秀想走、李立三想走,都没有走成,唯一成功的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政治上创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理论,军事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人自己的武器,经济上也完全摆脱了对共产国际的依赖。


前两条党史上讲了很多,却很少讲第三条。但是我认为,第三条尤其重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个人一样,没有经济独立,其他都是无米之炊。毛泽东从来不花共产国际的钱。


毛泽东的路是“打土豪分田地”,这不但成为了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经济独立的基础。只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才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基础,才能独立地选择自己的领袖,独立地制定自己的路线。为什么毛泽东一辈子最深的印象是中国一定要独立自主?因为之前有惨痛的经验教训。


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中国找到了一条完全独立的道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由此,毛泽东也为中国革命做了最大的贡献。

 

但只有神是不犯错误的,人是要犯错误的。毛泽东不是神,是人。1956 年9 月10 日,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说,“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所举四次败仗,两次发生在四渡赤水之间。


红军《长征组歌》中豪迈地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毛泽东自己坦率承认,我是犯过错误的。他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具有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这种实践性。


毛泽东当年把队伍拉到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党表彰他了吗?党处分他!秋收起义让你打井冈山了吗?让你打长沙,你却带兵逃跑,这是严重的右倾主义错误,就把他开除了。但是被开除了,毛泽东还是继续干,不像我们今天,开除了就不干了。毛泽东被三次开除中委,八次受到严重警告,但是还是继续在干。因为他身上有最珍贵一点,就是有深刻的历史自觉。

 

什么叫历史自觉?第一,是对社会运行规律的深刻领悟;第二,是对历史发展前景的主动营造。毛泽东终其一生都是这样,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摆布,从来不甘愿受到规律的左右,从来主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从来不安于现状要改变现状。


就是这种强烈的历史自觉,使他从一个普通的湖南农家子弟,变成了新中国,暨建党建军于一身的历史巨人,否则毛泽东充其量只是湖南乡村的一个教书匠而已。这种历史自觉不但极大地改变了本人的命运,也极大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共没有好运。但倘若真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拥有这样一批抱有极大的历史自觉的领导者,毛泽东是这样,朱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

朱德:靠南昌起义败后800将士力挽狂澜保存火种


朱德亦是一位极富历史自觉的伟人。
朱德
“旧军阀”为入党:远赴法国,追至德国,被逐出柏林

朱德入党以前已是国民革命军准将旅长,在众人都以为他可以衣锦还乡之时,他却毅然决然千里迢迢自四川赴上海找到时任中央总书记的陈独秀提出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其乃旧军阀,借故婉拒劝走,朱德终于明白在国内入党已无可能。


尔后,朱德打听到有个旅欧支部在法国,他意念强烈,立刻远渡重洋前往法国入党,从巴黎到马赛,寻至法国支部,却被告知支部的负责人周恩来、张申府去了柏林,朱德再次追赶党的脚步,乘车赶至柏林,终于在柏林千里圆梦入党。


南昌起义中“打杂”:灌醉驻军团长,冲前殿后防滇军

入党后朱德在德国学习,不久被从柏林驱逐出境,他转至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奠基人,大家总以为朱德是南昌起义重要负责人,但是实际上南昌起义的领导班子里根本没有朱德。


关键的原因是朱德带领参加南昌起义的队伍人数太少。与叶挺十一军8个团,贺龙二十军6个团相比,朱德只带领了相当于南昌市公安局不到500人的队伍,雪上加霜的是这不到500人的队伍都上了年纪成家立业有了牵挂,且不是专业受训的野战部队,以至于在南昌起义南下之时,这支队伍一哄而散,全部逃离,朱德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因此无法在南昌起义中谋得重要位置。周恩来当时评价朱德说“朱德是一位很好的参谋和向导。”陈毅也说:“朱老总在南昌起义中地位并不重要,也没有人听他的话,大家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南昌起义当天,大家都忙着指挥调动部队,而朱德领到的任务只是灌醉当地驻军的两个团长;起义部队南下,朱德被指派在前面开路,这是因为周恩来考虑到当起义部队穿过江西之时,前面会有滇军把守,而朱德曾是滇军旅长与滇军相熟,可为起义军开路,如果是重要领导人,又怎会放在最前沿最危险处呢?同理,进入广东后又让朱德末尾殿后,以便与追击的滇军周旋。可见实际上,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朱德整个南昌起义中都是在做“打杂”的事。
历史转折:借兵死守三河坝殿后,但主力部队全军覆没
后召开的三河坝会议,这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重要节点,也成为了朱德人生的转折点,三河坝会议决定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带领两万主力南下作战,建立新的根据地,朱德带领原属叶挺的25师3000多人负责留在三河坝殿后,顶住敌人追击3天3夜。整个南昌起义中,朱德就获得了这三天的指挥权,正是这三天使朱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终身总司令。 

三天里,朱德率部完成了任务,损失六七百人,还剩两千多人,正收拢部队与主力会和时,一位连长匆匆跑回,朱德没想到主力已全军覆没,当时的领导人全部分散突围,自己手上的两千多人成了最后的火种。


闻讯,犹如晴天霹雳,部队大乱,军心涣散。关键时刻站出来的是朱德,他高喊:“不要散,我们有人有枪,我们一定有办法。”根据当时的老同志后来回忆,当时朱德也是“勉强”稳住军心,“大家想看看他究竟有何办法,实在没有办法了,我们再解散。”消息太过突然,士兵都茫然无措,只有跟着朱德寻一条出路。


8月的南昌犹如火炉之地,士兵们都着短衣短裤,一直走到10月底依然只能着短衣短裤,因为没有补给,部队越走,人越少。从2000多人走到江西安远天心圩只余了800多人。此时,中央接到报告“师长团长均皆逃跑,各营连长亦多离开,师级以上干部只剩朱德一人,政工干部一个不剩。


团级军事干部只剩王尔琢,政工[5] 干部只剩陈毅,队伍成一哄而散之势。”当时的干部离散不算叛逃。由今回首,真是中国革命千钧一发之际,若是这800人散了,南昌起义的队伍便是片甲不留。武装斗争绝不可能胜利。


力挽狂澜留住800将士:我们就是今天俄国的1905年

正是这危难之间,朱德站了出来,就在稻田的一个土坎子上,高声说:“大革命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我们还是要革命,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905年俄国革命失败了,1907他们成功了,我们今天就是俄国人的1905,总有一天我们会迎来属于我们的1907。”据台下官兵回忆,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所谓的1905与1907究竟是什么。


但是,就是在朱德的激情与信心中火焰一般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在那一个时刻,没有人相信革命还能成功,就是这一位曾经被陈独秀认为是军阀的旧军人仍然坚持相信革命一定能成功。这800人是丢了魂的队伍,正是朱德给了他们一个魂。陈毅回忆道:“在这最黑暗的时刻在群众情绪降到零度灰心丧气的时候,指出光明前途。这是总司令伟大的地方。

 

这就是真正的力挽狂澜,这支800人的队伍没有人能想到22年之后百万雄师过大江,但每一个留下来的人都从朱德身上感受到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念。我们从不反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是在关键时刻,领导人的信念当是中流砥柱。群众可以如树叶随风摇曳,但是领导人必须如树干般岿然不动。


如同朱德这样坚如磐石,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才是合格的领导人。南昌起义虽然遗憾告败,党遭受灭顶之灾,但是使得原来那个“打杂”的朱德的价值全然展现,也就是“危机毁灭权威,危机诞生权威”的真实写照。


谭震林回忆:800人队伍上山后决定了井冈山的实力
就在那支800人的队伍中,诞生了日后的新中国军队奠基人。中国共产党埋葬蒋家王朝的基本军力贯穿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最主要的指挥者——东北战场林彪,华东战区主将陈毅、粟裕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中脱颖而出:十大元帅之首朱德、十大元帅之三林彪,十大元帅之六陈毅,十大大将之首粟裕。 

古语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800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核心战斗力的发源。解放后谭震林同志有段非常珍贵的回忆,“假如朱老总不把南昌起义队伍拉上井冈山,光凭我们秋收暴动的力量很难坚持下去。


秋收起义的队伍多由工人、学生组成,战斗力弱,很难去打赢战斗;而南昌起义的队伍不同,士兵均由黄埔军校毕业,士兵清一色北伐铁军的队伍,井冈山自此战力大增。朱德在其中居功至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中这样评价朱德:八一南昌起义的队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保存下来,朱德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人的一生纵然漫长,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而朱德正是在关键时刻把握了机会,使之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之魂。朱德的坚决的斗争精神、必胜的革命信念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韧性。

3

周恩来:关键时刻数次决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最大幸运就在于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组成的领导班子。周恩来名望甚高,虽然有人曾想借晚年诋毁他的作用,但我认为是无法做到的。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中最早摸到枪杆子者,他拥有高超的协调能力,远见卓识,他的凝聚力如同激光一样远射,并且在关键时刻坚守最高原则——追求革命的胜利。
处理朱毛分歧不偏不倚:毛泽东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曾评价:“中国共产党懂得直接准备战争组织军队的重要性是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的”即从周恩来开始。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军事部长,中共中央军事部长他成立了中共第一支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后扩建为著名的“叶挺独立团 ”。 

朱毛会师后产生了很大矛盾,简单来讲,关键就在于军队指挥是应该集权还是分权。毛泽东主张集权——由一人指挥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带来的队伍,朱德主张分权——分别指挥各自的队伍,相互配合。陈毅从中调和,但陈毅本身更赞同朱德分权配合的方式,陈毅借红四军大会通过批评朱、毛两人,以达成新的团结,他批评毛泽东有七点错误,朱德有三点错误,结果红四军选举,朱、毛两位主帅双双落选,陈毅反而当选了红四军前委书记。


陈毅只得向在上海的中央汇报新四军矛盾并提议:中央如派人,朱、毛都可离开;中央如不能派人,毛可先走,朱可暂留工作。而中央主要负责人之一就是周恩来,周恩来闻讯不仅没有支持交情深厚且一同赴法勤工俭学的陈毅,以及亲自介绍入党,在南昌起义中的下级——朱德,反而支持了曾反对过自己起草的“二月来信”的毛泽东,并指出毛泽东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并专门批评了朱德与陈毅曾因极端民主化,放任群众讨论作战计划,导致湘南失败,认定只有集中指挥军队才能步调一致,行动敏捷。并判定陈毅前委书记职务不是中央委任的,是非法的,恢复毛泽东前委书记一职。陈毅按中央指示起草“九月来信”,成为了古田会议的基础,古田会议也是毛泽东地位稳固的关键。

 周恩来坚守原则,一心为党的严谨作风,不仅维护了毛泽东在党内的地位,肯定了他的方向,更是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千古之谜:周恩来快马夜奔彻夜密谈劝毛泽东跟随长征

没有周恩来,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毛泽东。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苏区准备转移,当时,打算到湖南去小走一圈,没有人想到会走万里长征。转移之际,毛泽东写信给中央表示想留在瑞金,当时的书记不到30岁的博古看了信后不知如何处理,找周恩来拿主意。


周恩来连夜驰马飞奔寻到毛泽东,关起门来彻夜长谈,当时的谈话没有任何记录,周、毛两人终生也未透露只言片语。据当时的三位警卫员回忆,当天下着滂沱大雨,周恩来全身湿透劝毛泽东跟长征队伍走,虽然想快去快回但是两人一谈就是一夜,中间警卫员进去倒水,两人见有人来又闭口不谈,直到警卫员出去关上门才又继续。


周恩来究竟如何将毛泽东说动呢?自此成了千古之谜。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回瑞金,博古忙问怎么样?周恩来只留一句七个字:“他同意跟着走了。”就是这一夜的谈话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毛泽东若不走恐怕就会和留下的一大批党的领导人瞿秋白等一样牺牲了。

 周恩来以这样的非凡组织凝聚力,为共产党注入蓬勃的生命力,保留了党的力量。
与博古长谈:“老毛懂中国,我们共同辅佐他”

周恩来还有一个贡献,遵义会议鉴于博古同志的错误,要让张闻天同志代替他的领导职位,但博古不想交权称:“交权可不是交三颗印章和文件箱,还要向共产国际报告,共产国际不承认,这个权就交不出去。”。


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定位是共产国际的支部,在程序上博古是有理的。于是,周恩来与博古彻夜长谈,劝博古交权,后来,博古和自己的好朋友潘汉年谈到了交谈内容。


周恩来跟博古说:“你我都是留过洋的,我们对于中国国情不是那么了解,自从我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我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不行,我们要找一个真正懂中国的人,老毛懂中国,他能搞成。


我们共同辅佐老毛。把事情搞成”。“现在我们的最高原则是作战胜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一致,我们要将问题提到最高原则上解决。”共产党人在最高原则之前没有什么是不能放弃的。第二天,博古交权。张闻天顺利接班。后博古坚决地站在了毛泽东这一边,对于周恩来一席话深信不疑。

 毛泽东和王明路线斗争,博古依然坚定地与毛泽东站在一起,王明又惊又怒,他与博古本是苏联留学的同学,都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中的一员,在他看来博古背弃了同窗之谊。博古称:“周恩来所言甚是,中国革命靠谁的领导才能取得胜利,而除了胜利我们还有什么东西不能放弃的。” 周恩来此举再一次奠定了毛泽东的地位,团结了党内力量,他的远见卓识也被历史所肯定,他选择的人,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
不传不记不说不讲:一位做到极致的党人

周恩来以非凡的组织能力实现党内的力量聚焦。而周恩来即使面对有些非议与误会终生不传不记不说不讲,任污水泼来全然担当不做任何辩解。


在1974年与1975年左右周总理病重时,叶剑英元帅指示周总理医疗小组的护士、秘书、警卫称:“每个人都要准备好纸和笔,周总理一辈子受的委屈很多,他肚子里的想说的话也很多,不管他说什么都记下来。”


叶帅临出门还不放心,忙补上一句“昏迷中说的也要记下来。”直到周恩来去世,护士、秘书、警卫上交的都是一张白纸,即使在昏迷中也不说不辩,将这一生想说的不想说的话全部带走,留给后世许多谜团。今天想来至为遗憾,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周恩来,是把一个党人做到了极致。

 什么叫党人?统一组织,统一步伐,统一行动,有了党的领导人率先牺牲,党才能凝聚,才能统一。周恩来终生个人服从组织终生牺牲个人。周恩来绝不仅是中共的榜样,而是世界上所有政党人的榜样。

4

党最大的幸运:三人达成近乎完美的历史和谐



 

毛、周、朱三人对于红军的建设思路、革命应该走的道路等等有许不同看法不同意见,争论比比皆是,比如,1929年红四军七大、八大“前委”、“军委”之争,朱德取代毛泽东领导;1932年10月苏区宁都会议“反倾向斗争”,周恩来取代毛泽东领导。


但在核心目标上,中国共产党怎么样获得胜利?怎么样完成民族救亡?三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们三人不是同一年出生,却是1976年同一年去世。有一些矛盾与误会甚至直到他们同一年去世后也没能化解,没能超越生命。并不是如今想当然的亲如兄弟,不分你我。共产党的力量来自真实,无需矫饰。


毛泽东(中),周恩来(左)与朱德(右)

那又如何?中国乃至西方评论中共党史都称:毛、周、朱是最佳的中共领袖搭配。他们三人凭借强烈的历史自觉达成了近乎完美的历史和谐。


他们所追求的并不是眼前的和谐,毫不隐讳共产党内的互相批评与自我批评。三人相互补充:毛泽东对党路线方针的制定;朱德的坚决斗争精神,革命必胜的信念;周恩来大量高超的组织协调工作,他们使中共臻于完善。

 

先有伟人后有伟业,先有真人后有真理。如今我们可以算计薪资、职位,但是我们算计不出伟大,因为梦想是不可估量的,我曾写过:怀抱理想主义做事业多数时候会头破血流。如果能够成功必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正如这三个人所达成的一样。



免责声明

本号欢迎投稿,尊重原创,转载时尽量标注作者名并注明来源,一些文章来自网络,编辑时有删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本号正式推出兄弟号——新民智库(xinminzhiku),以发布学者原创文章为主,并以此召志同道合的思想同道,以集体之力开启智慧文明时代!


欢迎各方同道投稿,欢迎广大同志荐稿!


投稿邮箱:2909098737@qq.com,联系微信:x89328012



新民学社

改造中国与世界


新民智库

传播思想和智慧




《智本论》揭示:互联网时代,共产主义已经来临!


这种共产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产,是精神的共产主义!








《智本论》简介


宗旨

让精神变成物质,

用脑袋鼓起口袋;

把点子变成金子,

使才子成为财主!


内容

资本,是钱财,是口袋,是物质财富;智本,是才华,是脑袋,是精神财富。


《资本论》解释了资本增值的规律——即钱是如何生钱的,结论是资本剥削了劳动,所以,无产阶级要革命。


《智本论》论证了劳动如何摆脱资本的剥削和奴役而实现翻身解放,就是升级为脑力劳动,通过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而转变为智本,最后反过来驾驭资本,即实现才华变钱财。


《资本论》揭示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而《智本论》则掀开了智慧文明时代精神生产方式的普遍规律——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是共有共享的生产资料,人脑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劳动器官,只要创造出知识产权(智),再通过传播打造出品牌价值(名),就可以让才华变成钱财。


《智本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一伟大生产力的出现,全人类正在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过渡、从工业文明向智慧文明跨越!


而智慧文明,正是精神的共产主义,这种共产是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智本论》


免责声明

本号欢迎投稿,尊重原创,转载时尽量标注作者名并注明来源,一些文章来自网络,编辑时有删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删除。




本号正式推出兄弟号——新民智库(xinminzhiku),以发布学者原创文章为主,并以此召志同道合的思想同道,以集体之力开启智慧文明时代!


欢迎各方同道投稿,欢迎广大同志荐稿!


投稿邮箱:2909098737@qq.com,联系微信:x89328012



新民学社

改造中国与世界


新民智库

传播思想和智慧




《智本论》揭示:互联网时代,共产主义已经来临!


这种共产是信息和知识的共产,是精神的共产主义!








《智本论》简介


宗旨

让精神变成物质,

用脑袋鼓起口袋;

把点子变成金子,

使才子成为财主!


内容

资本,是钱财,是口袋,是物质财富;智本,是才华,是脑袋,是精神财富。


《资本论》解释了资本增值的规律——即钱是如何生钱的,结论是资本剥削了劳动,所以,无产阶级要革命。


《智本论》论证了劳动如何摆脱资本的剥削和奴役而实现翻身解放,就是升级为脑力劳动,通过知识产权和品牌价值而转变为智本,最后反过来驾驭资本,即实现才华变钱财。


《资本论》揭示了工业文明时代的物质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而《智本论》则掀开了智慧文明时代精神生产方式的普遍规律——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是共有共享的生产资料,人脑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劳动器官,只要创造出知识产权(智),再通过传播打造出品牌价值(名),就可以让才华变成钱财。


《智本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一伟大生产力的出现,全人类正在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过渡、从工业文明向智慧文明跨越!


而智慧文明,正是精神的共产主义,这种共产是信息、知识等精神资源的共产……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智本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